• 微信

苟利国家生死以 他不但由取士而入官门

时间:12:50:57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7评论:0

文/舞笛

坐在穿行于戈壁滩的绿皮火车上,随着白雪皑皑的天山进入眼帘,博格达峰也在步步走近、走近、走近……两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也在脑海里渐渐显现,一位是虎门销烟后被流放西北的林则徐,一位是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而抬棺出征,收复失地的左宗棠。

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东方大地千年不倒,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不同的时代都有林则徐、左宗堂这样的民族英雄,以慷慨赴死的豪气勇敢地站立于时代最险恶峰巅!

0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人物群体,那就是“士”。

“士族”形成于春秋时期,战国发展到鼎盛,当时被往往王公贵族豢养,大多是出入其间的“门客”,为王侯将相们献智卖命。

至秦汉,原先井田制分封式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被摧毁,进而构建了皇权下的郡县专制行政管理政治体系,这时的“士”又演变成为皇权国家服务的“公人”,小到县衙大到开府丞相中的掌权人都属此类。

隋唐时有了新的发展,实行科举取士(顺便指正一下:那时的科举“取士”并非如今所说的高等教育考试,现在把“高考”的分数“最优”给说成“状元”,只是因“借指”,现在的高考和那时的考“秀才”是一回事,秀才毕业等于拿到学历文凭,有了参加科举取士资格),这种群体中不少人还是颇具侠义风骨,敢作为敢担当,还敢“负罪”背黑锅,甚至不惜忍辱含冤而慷慨赴死,林则徐仍属此类。

,还真正成为了大清“士族”一员。

林则徐,官衔不是特别大,但功德令人高山仰止,历史声誉可与灿星同耀!

一路上,我的思绪穿越时空,着意去想象忧国忧民之士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破败社会境况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忧患心情……

他曾于东南沿海立下不世之功后,却被朝廷作为劳改犯人发配到西北边陲戴罪戍边。

对于林公,我景仰有加,我在东莞游览过虎门销烟纪念地,在福州市造访过他的故居,后又到伊犁参观了他的纪念馆,当我站在乌鲁木齐红塔山巅那尊器宇轩昂的雕像前瞻仰时,默念着他那荡气回肠的爱国诗句,思绪穿越时空,去感知百余年前那位满腹才情的民族英雄的内心世界,心头不由地肃然起敬,胸中自是感慨万千:他革职流放新疆,是他一生中最悲愤、最痛苦、最艰辛的日子,也是他与新疆各族人民共患难的日子。

他在新疆经营仅仅三四年,却为当地人民为国家也为后世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德。

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大丈夫,是典型的东方不败式的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的坚韧信条,“虽败犹荣”完全是他生命的写照!

到南方沿海禁毒,组织虎门销烟,是皇帝派他作为钦差大臣去干的。

不禁不行啊,当时的东方巨狮已经被鸦片“腌制”成病猫了,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不然已成东亚病夫甚至可以说是几近僵尸般的国家真难再起死还阳了。

然而,整治起来也令官方甚伤脑筋——我们当今史书都说“当时只因清王朝腐败不堪”,究竟怎样个“腐败”,如何个“不堪”,大多说法闪烁其。

由于当时整个大清皇家官府体系大量“染病”,早已到了腐朽透顶的程度,在跟西洋人做生意时处处设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好处给大了还与虎谋皮办坏事,官僚管理方法同契约经济实难接轨,致使生意不但特别难做,还大大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于是外来商人们便想法用暴利捞回行贿损失——他们同腐败官府打交道多了,发现了一个秘密“潜流”:管事的人没好处可捞,就一拖再拖,故意拖黄你的生意,比如船到海港就不准你卸货上岸,上了岸每道手续不“意思意思”都会搁浅,即便被偷被抢了,报案于官府,不打点也会案子难破,直拖得你精疲力尽,生意逾期,再违约赔钱。

那么当朝各级官员只要得了好处,不合法的也能通过,处处打点处处畅通,塞了钱可以提前卸货上岸,可以尽快装车放行,检验也马马虎虎,出了事官府也会屁颠屁颠的赶紧破案……当时还为双方各崔生出了一个行业——外方的是“雇佣洋枪队”,我方的是“买办”。

“洋枪队”,就是花钱雇佣武装人员保镖护送商务车船,一路上偷盗抢劫者会退避三舍,虽然增加了成本,却可有效地解决沿途安保麻烦;买办,就是帮你疏通各种关系的中间代理商,毕竟老外们人生地不熟还语言不通啊,买办们在帮他们“使钱”和翻译沟通的同时,也可以从两端各得到一份报酬不是?在大清的地盘上想规规矩矩做生意几乎是呆子的同义语。

那么这些大把大把花掉的中间费用咋办呢?总得想法补出来,不然人家费尽千辛万苦从大西洋把货物运到太平洋来时干啥呢?怎么补?商品之外想门道:捎带暴利有害物品,即美其名曰的“福寿膏”出售,反正有人喜欢这玩意。

腐败分子的最可恶之处还不仅仅是获取非法所得,而是放纵有害物品流向国内民众并泛滥成灾,这样本来好端端的市场开放被弄得乌烟瘴气,处处病夫,买卖双方都变坏了。

于是,朝廷再坏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家衰败至深渊进而灭亡吧?苦了你们诸族百姓有什么要紧,满清一族的尊崇富贵地位总得保住吧?又于是,只好咬牙进行打击。

可是,不是你朝廷想打击就能一蹴而就的,那些负责“打击”的家伙都是鸦片走私的受益者,甚至几成“同谋”了,他们会给你真心实意去“打击”去“查办”吗?结果是越“打击”,贩进来的越多,越“查办”“灾情”越扩大。

再于是,皇帝只好割腕断臂,不惜因噎废食,不得不召回皇族官僚改派汉人中有有血性、有良知、正义感、有责任感的铁腕人物来整治,国厦将危,已经别无选择。

这种整治必然会造成双方的巨大经济损失,损失须赔偿,谁赔谁,不好说!不好说,就不赔。

不肯赔,必然开战。

这时,当然是谁打赢了谁才能获得赔偿,谁输了谁才会出血。

西方“主义”多,今天一个这“主义”明天一个那“主义”,什么主义不主义,都不过是些“怪力乱神”而已;人家科技产生得也快,今天一个“发明”,明天一个“技术”,都不过是些“奇巧淫技”罢了。

那些被全国人民养得肥头大耳的满清王公贵族就是这样看待他们的。

“怪力乱神”好对付,我们不懂也不想学,不予理睬你就是。

但“奇巧淫技”没法逃避,躲不开就不躲,我煌煌大清帝国已称雄世界两百年,怕过谁?清帝自恃治下人多,弓箭长矛大刀如林,还怕你们那些手持“奇巧淫技”洋火枪的深眼窝、蓝眼睛的黄毛子的雕虫小技不成?打就打,可打的结果呢,长矛虽长,但够不着对方的高鼻子;大刀虽快,却砍不到人家的手指;箭矢虽疾,却飞不过敌人的子弹。

人家一小撮雇佣长枪队居然用“奇巧淫技”把泱泱大清国成千上万的正规部队给打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打不过就是“输理”了,“输理”了就得陪人家。

煌煌大清朝兵勇死伤无数,又耽误了人家做生意赚钱,你不赔钱也可以,那就还打,经过多次“打”的检验后,虽然不承认自己愚昧无知,不认为自己笨蛋窝囊,但终于明白不该拒绝科学,不该反对魏源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事实面前,只好花“巨资”买后悔药,拿不出钱来赔付,就割地抵债,相当于没现钱给,就把你的宅院房子抵押给我用,用“租金”作赔款“冲账”。

战败了,朝廷多没面子?但这可不是朝廷无能,是你这个汉臣林则徐不会办差,我叫你去禁烟,又没让你去影响人家的生意啊?这时林大人一定在腹中说:“我老林不正是按照陛下您的旨意办差的吗,不这样办烟能禁吗,能禁得住谁会一刀切?现在您反倒收拾我,你该下‘罪己诏’才是正理呀!”不管他心里咋憋屈咋想,但就是没敢说,他心里明白,敢犟嘴半声来辩辩理,脑袋一定换位置。

是啊,成功了是俺皇帝英明,有错也算俺皇帝的责任,谁还愿意当皇帝?新派来谈判的大清臣子会来事儿:割地赔款事小,皇帝的脸得要,当时“求和”时说“讲和”还不肯,要求写成“赐和”,也就是“吾皇开恩”,“赏你们”来“和谈”,来“和平解决”。

老西们不明白这“赐和”是啥意思,但明白可以赔款给我,“赐和”赐和吧,给钱才是硬理。

清政府昏庸到啥程度我不好定义,但本国吃亏了没办法处罚洋人,就必须追究你办差者的责任,不然也不好向洋人“赐和”呀——于是他林某人这只“替罪羊”就背着个皇帝给他的沉重处分,像棒球一样被一棒子从东南边疆给撞上云霄,画过一道赤红万里弧线,抛向了荒凉无边的大西北边陲。

然而,你道光皇帝虽不讲良心,但胸怀宏图大志的好男儿却不甘屈辱,尽管戴着流放的政治帽子戍边挂职劳改,可他却不愿沉沦,他没有消极怠政,依然在茫茫大漠里做出了一番不朽的事业。

作者在乌鲁木齐红塔山林则徐塑像前凭吊

02

位卑未敢忘忧国!此乃华夏真汉子!

有一副对联,是我从报纸上剪下的书法手迹,三十多年来一直贴在我案头的台历架上,就是出自林公的那条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仅仅十六个字,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我赞赏它流露出的刚正气节。

论爱国我不知道谁为最,也许他远不及那些口号喊得震天响的王公贵族们更像爱国者,但对他我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居然在那里“戴罪立功”了,而且立下不世之功……

林公革职流放新疆,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悲愤、最艰辛的日子,也是他与新疆各族人民共患难的日子。

他虽然在新疆仅仅生活的三年多,却为新疆人民作出了永载青史的卓著贡献。

可以说,林则徐不仅是位有勇有谋的政治家,还是一位颇具战略远见的军事家。

那么,林则徐在新疆都做过哪些贡献呢?不妨帮他简单数一下“家珍”——

一是关注新疆边防并付诸实践:他经过长途跋涉,到新疆之后,潜心研究新疆史地,明确了新疆在国家整体安全战略方面的重要地位,针对当时国内与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国家防务主张。

他敏锐地觉察到来自沙俄的侵略隐患,明确提出要警惕俄国,他在来迪化之前,沙俄军队已越过巴尔喀什湖,向中国境内推进;中亚浩罕国甚至出兵伊犁西部地区,在新疆内部还有和卓后裔作乱。

在赠伊犁将军领队大臣开明阿的诗中,他明确指出新疆驻军的职责是“静可以绥中原,动可以御外辱”。

即平时护卫内地,战时抵御外侮。

并向朝廷大声疾呼,未来新疆的安全威胁来自俄国。

在林则徐的文稿当中,曾以“拉警报”式的口气记载道:余观俄国势力强大,多规划布置,志实不小。

俄夷则包我边疆,陆路相通,防不胜防,将来必有大患吾老矣,君等见之!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他的预言分析十分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以及后来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我国西北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鸦片战争后,清廷为了加强天津的军事力量,准备将伊犁镇总兵部裁撤后移至天津,下令伊犁将军布彦泰十天必须拿出意见。

这件关系到西北边防建设的大事,引起了伊犁将军、参赞大臣、总兵和四位领队大臣,以及被流放到新疆的邓廷桢等将领的极大关注,胸怀天下腹有良谋的林公到新后,很快便成为处理这件大事的核心人物。

他从加强新疆边防的大局着眼,与各位大臣反复研究之后,认为应保留伊犁镇总兵,将西安镇总兵裁撤并移至天津。

由他起草了奏折并以布彦泰的名义上奏,清政府经过反复权衡,最后批准了这个方案,伊犁镇总兵得以保留,这对巩固受沙俄侵略威胁的西北边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针对新疆边防形势提出改屯兵为备战操防,以加强边防的军事力量,确保西北的钢铁长城不破。

他所提出的撤销兵屯主张,就是让种地的战士回到营院里专门练兵演武,把腾出来的土地交给维吾尔族群众耕种。

南疆有喀喇沙尔、乌什、阿克苏三处兵屯。

屯地给农户耕种后,每年交粮5100余石,除支付官兵口粮,还剩余2000石左右,可折银抵充经费,大大减少了朝廷军费支出。

兵勇回营专事操防,特别是边境地区,再适当充实了战斗兵员,加强了巡防查界,提高了防御外来侵扰的能力。

作者在探访坎儿井

03

板荡识忠臣,国危思良将啊!

二是关心百姓疾苦,积极为边疆人民造福。

他身体力行,主动请缨,带领伊犁人民垦田扩大耕种面积,仅仅在1843-1844的两年间,就在伊犁开垦了20万亩田地,并安置回汉族民户千余户。

伊犁的成功实践得到朝廷肯定,决定在全疆推广,后奉旨又拖着病体不辞劳苦勘地80余万亩。

在南疆勘田的同时,除了调查垦地的实情,更重要的是为清廷制定边陲垦荒政策和巩固国防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其间,他还完成了两项重大创举:一是主持修建伊犁河支流哈什河之水灌溉等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他带头捐修了一段最重要、最关键、最困难的六里多长的龙口工程;二是他还发明并修建了坎儿井,坎儿井是他留下的一项物质文化遗产。

简单地说就是由于西北夏天雨少冬天雪多,为使天山夏天融化的雪水得以灌溉农田,从天山周边用人工挖掘的一条条呈辐射状的地道引水系统,从而可以产出大量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以及甜枣油桃,170年过去,效力仍然不减。

放到今天做的话,完全可以申报国家专利,他也可以当选工程院院士,但那是他只能算作“赎罪”行为。

如今凡到新疆游览的都可以参观坎儿井这种独一无二的天山人工灌溉奇观。

另外,他还在协调各民族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与纠纷、缓和民族关系、维护边防社会稳定,打击恶霸、为民申冤、维护弱势力权益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作为,哈密民众曾高声称颂:“林公活我!”

04

唯空谈而误国,唯实干才兴邦!

林则徐离开新疆后,仍然念念不忘新疆边防。

1850年,林则徐因病返乡途经长沙时,招来后起之秀左宗棠到湘江舟中彻夜长谈,谈及西域事务时,林则徐说,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尽,以致沃饶之区,不能富强,余颇以未竟其事为憾。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一席谈话,点燃了左宗棠内心经营西北的火苗,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国土被分裂之后,他奋举义旗重新夺回埋下了伏笔。

他是国家的忠臣,是百姓的青天,完全称得上是封建帝王时代中一位鲜见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典范。

他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是他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远大的报国志向,拳拳的爱民之心,忍辱负重的赤城,乐观旷达的胸怀,钢铁般的意志。

他永远不畏浮云遮望眼,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在含冤落难之际,仍能奋发有为,显示出英雄真正的本色。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林则徐,正是中国的钢铁脊梁!

有这根脊梁作擎天柱,大中华永固,东方雄鸡永远高歌猛进!

#原创散文随笔#

天山之上思英雄,左宗棠——市井有谁知国土

■ 舞笛,本名蔡全胜,祖籍河南省舞阳县。

现任《鹰城人》杂志主编,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曾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多篇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著作。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