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第二次直奉战争 成了空头长官

时间:22:03:51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9评论:0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势力分布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时,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仅17万兵马,与吴佩孚率领的25万直系大军相比,并不占优势。

但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直系不但败了,而且败的既迅速又彻底,尽管这其中有冯玉祥率部倒戈的因素,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直军经此一战就全军覆没,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实际上,早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直系军队就已经内外交困、危机重重了。

各大军阀割据形势图

从外部情况看,反直的各方势力已经组成联盟,实力强大

由于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残酷镇压工人运动,推行“武力统一”,支持陈炯明叛变等倒行逆施的行为,孙中山先生提出联合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等势力,共同反对直系军阀的主张,并于1921年-1924年间,正式与段祺瑞、张作霖联合组成了“三角反直同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利用军阀之间矛盾的一个巧妙策略,而对于皖系、奉系军阀而言,则可以利用孙中山的巨大声望,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反对曹锟、吴佩孚的情绪,因此三方联手,从东、南、北两个方向上对直系军阀形成夹击之势,迫使直系不得不分散兵力,布置在各个战场。

曹锟戎装照

从首领组成看,曹吴两派的形成造成了力量的分散

直系与皖系、奉系等军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止1个统帅。

在皖系,公认的首领只有段祺瑞,其他如徐树铮、靳云鹏等人权力再大也只是段的幕僚、助手;在奉系,张作霖的权威无人可以撼动,其余如吴俊升、张作相等人虽然与其亲如兄弟,却从不敢有任何觊觎之心。

但直系军阀则不然,其首任首领冯国璋因病去世后,一度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曹锟虽然成为继任的领袖,但资质平庸、能力有限,不得不倚重手握兵权的大将吴佩孚,从而在直系内部又出现了保定派(曹锟)和洛阳派(吴佩孚)两股势力。

冯玉祥的倒戈,是直系大败的直接原因

从内部情况看,吴佩孚的专权导致直系将帅不和

吴佩孚虽然是秀才出身的统兵将领,却丝毫没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谦虚谨慎,反而野心勃勃,与直系其他带兵将领之间矛盾重重。

尤其是与其并列直系四大金刚的冯玉祥、王承斌、齐燮元之间更是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其中,冯玉祥曾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和驱逐上一任总统黎元洪等事件中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却被吴佩孚从河南督军的位置上赶下台,还夺去了河南地盘。

他领兵到北京后,立即联合同样对吴佩孚不满的大名镇守使兼15混成旅旅长孙岳等人,形成反吴联盟。

军阀割据时期,无兵即无权

“一纸电令,兵权尽释”导致直系内部人心离散

1924年4月,吴佩孚再出惊人之举,他请曹锟下令各巡阅使、各督军一律免兼师长之职,也就是说各地军政长官不能再掌握兵权。

此举看似公平,因为吴佩孚本人也卸任了第3师师长职务,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吴佩孚统兵多年、治军有方,无论是否担任师长,第3师官兵都对其唯命是从。

但其他部队的长官们却不能保证如此,就像第23师师长王承斌,他的师长职位刚刚交给部下王维城,王维城便立即把部队从天津拉到了保定,使王承斌坐在天津直鲁豫巡阅副使的大衙门里,无兵无勇,只能坚辞本兼各职,以示抗议。

吴佩孚头像

因此,吴佩孚这一“一纸电令,兵权尽释”的举动,在直系内部掀起轩然大波,搞得人人自危。

王承斌、冯玉祥、齐燮元等纷纷辞职,就连山东督军兼第5师师长郑士琦也发表通电:宁降一级,辞掉山东督军,也坚决不辞去师长一职。

正是在直系内部矛盾重重、争吵不休的过程中,张作霖率领重新整编的精锐奉军大局入关,一举取得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兵临长江下游。

直奉两系两次爆发大战,最后走向联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