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芒种节 是前世埋葬自己的人

时间:17:05:30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6评论:0

《红楼梦》中芒种节的习俗和钗黛不同的纪念方式

陈能雄/文

今天是传统的芒种节,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和农时农事有关的节气。

芒种顾名思义,就是“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二字的谐音是“忙种”,农民开始忙着在田间劳作,有收麦子的,有播种的,有插秧的……各地的气候不同,农作物也不同,在我们浙南到芒种节大家就忙着插秧,只要去田间地头走走,就会看到农民们绾着裤脚,弯着腰在拔秧苗,他们把秧苗捆成一把,用担子把秧苗挑到水田,然后在田里插上整齐的秧苗。

这个时节,南方进入梅雨节气,天气变幻莫测,早上还是艳阳高照,中午就可能下瓢泼大雨了。

宋代范成大有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陆游也有诗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这些都是描绘农民们在芒种节冒雨插秧的场景。

芒种节和端午节前后就相隔几天,有几年两个节日还会重合成一天。

这期间家家户户都有自己包的粽子,记得我小时候去田间给人送点心,只要带上一串粽子、几个咸鸭蛋、一壶茶水即可。

这是农村里过芒种节的习俗,那么在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是如何过芒种节的呢?《红楼梦》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爱情小说,也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文风俗景观。

大观园里的姑娘极少出闺门,让她们去插秧种田是不可能的。

她们在这一天过得还挺高雅别致的,高高兴兴地举行了一次送花神的活动。

民间传说百花各有所司之花神,如贾宝玉的丫鬟晴雯去世后,有人说她升天做了司掌芙蓉花的花神。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花朝节,迎接花神,姑娘们会把自己亲手剪的五色彩纸粘于花枝上,意为“赏红”。

花神曾经给人们带来姹紫嫣红的世界,人们对她都很感激,到了芒种节百花渐落,这象征着花神退位,人们就要在这一天祭祀花神,为花神饯行。

《红楼梦》中详细地描写了这个习俗: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天未时交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很早就起来,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等姑娘和丫鬟们,还有王熙凤也带着幼女巧姐来到园中。

大家欢声笑语,有用花瓣柳枝编成轿子、马儿等物的,也有用绫罗纱缎叠成干旄旌幢的,姑娘们把这些物件用彩线系在树枝上。

枝上的彩带就像是我们现在欢送会路边插的彩旗,是给花神送行的,而轿子、马儿则是给花神乘坐的。

一时满园彩带飘飘,裙袂飞扬,花花绿绿的,鲜花、彩带、美女互相映衬,美不胜收。

姑娘们通过这种方式,送别花神,欢迎她明春再来。

大家在园中游戏玩闹,仔细一看发现只少了林黛玉一人。

薛宝钗说要去潇湘馆把黛玉这个懒虫拉出来,她在路上看到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时童心顿起,她拿出扇子轻扑蝴蝶。

蝴蝶上下翻飞,躲过薛宝钗,轻盈地飞向花丛柳岸中。

薛宝钗蹑手蹑脚地跟上去,无意间在滴翠亭边听到了丫鬟小红和坠儿在窃窃私语,才知道贾芸和小红暗中以手帕传情。

薛宝钗担心被小红发现了尴尬,就假装是和林黛玉玩捉迷藏,追到这里来的,让小红误以为黛玉听到了她们的秘密。

薛宝钗扑蝶看似偶然为之,其实也是一个民间习俗,起码花朝节有扑蝶这个习俗。

南宋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言:“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可见,在宋朝时的花朝节有扑蝶的风俗,花朝节和芒种节都是和祭祀花神有关的节日,都有在花枝上系绸带彩纸的习俗,那么我们也可以想象芒种节也有扑蝶的习俗。

《红楼梦》有扑蝶这个画面,只是作者借着美丽的薛宝钗来描写这个节日风俗。

大观园的其他姑娘都在饯别花神,岂可少了林黛玉这个女主角。

我们且来看下林黛玉在这一天是怎样过的,她昨晚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解了贾宝玉,感怀身世,流了一夜的眼泪。

这天她起床迟了,又正值饯花之期,她见落英缤纷,触景生情,伤春惜花,平生了几段愁绪。

林黛玉拿着花锄、锦袋,在花树下行走,沿路收拾一片片落花,放入锦袋当中。

林黛玉用花锄挖了一个花冢,把锦袋埋在里面。

她一边哭泣葬花,一边吟着《葬花吟》,她感叹鲜花只是一时繁华,终不免春残花落,有一天自己也会像花儿一样凋谢。

可是,花儿本来纯洁干净,不能让它们陷于污泥臭沟之中,玷污了一身清白。

她发出了“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感叹,也才有了葬花之念,让花儿“质本洁来还洁去”。

林黛玉看着落花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今天自己悲悲戚戚地葬花,可是有一天自己香消玉损,埋葬自己的那个人又是谁呢?佛说,今世的夫妻,爱一个人,与葬一个人都需要莫大的缘分!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两个唯美的画面,一个美丽动人,另一个则过于凄美。

她们有各自的身世,养就了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在芒种节这天都以各自的方式来祭奠花神,挽留花神。

如果芒种节代表着一段即将逝去的美好青春,那么蹁跹的蝴蝶,正是那远去的青春,温柔美丽的薛宝钗,采用“扑蝶”的方式,想挽留青春,奔向美好的新生活;而林黛玉眼中的春天,即使是花红柳绿,也有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肃杀之气。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埋葬明艳高洁的鲜花,也是埋葬自己美好的青春,保留它清白无暇的身影。

黛玉葬花事先埋下了小说悲情的基调,与后面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交相辉映,直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达到了悲剧的高潮。

金陵十二钗都是貌美如花的女子,群芳在怡红院开夜宴时,薛宝钗摇到一枝牡丹花,林黛玉摇到一枝芙蓉花……她们就像是十二花神,众姑娘在芒种节这天祭祀花神,何尝又不是在祭奠自己?

(本文插图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