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美国和伊朗交恶的起因 美伊双方感情更好了

时间:16:36:20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1评论:0

1月8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驻伊拉克美军阿萨德空军基地发射了数十枚导弹。

这次袭击事件,也意味着伊朗对美国的“报复行动”开启。

随后,伊朗针对驻伊美军又发动了第二轮袭击。

00:22

事件的导火索是伊朗高级将领——苏莱马尼在美军实施的袭击中身亡。

3日凌晨,苏莱马尼刚从叙利亚抵达伊拉克首都的巴格达机场,离开机场不久就遭到美军精准打击。

▲图为苏莱马尼遭袭击现场

7日在伊朗克尔曼市为苏莱马尼举行的葬礼上发生踩踏事件。

根据伊朗官方公布的数据,事故已致50多人死亡,213人受伤,死伤者大多为前来参加送葬和哀悼的群众。

▲当地时间1月7日,苏莱马尼的遗体运抵其家乡克尔曼,众多民众赶来哀悼,现场“人山人海”。

鲜活的生命在美伊两国的纠缠之间被无情掠夺。

美伊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

01 十九世纪 美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世纪初,美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开始进入伊朗(古波斯)地区活动,这两个彼此陌生的国家才有了直接联系。

1856年,美国与伊朗签署了友好通商条约,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02 伊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忠实盟友

二战期间,英国苏联联合出兵伊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接任伊朗国王,他希望美国帮助自己解决英苏问题,而美国也觊觎伊朗的石油,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美国大力扶持巴列维,伊朗借此成为中东强国。

二战结束后,苏联不愿撤军伊朗,伊朗求救于美国,最后苏联被迫撤军。

1951年,伊朗首位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萨台上台,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穆萨台反对国外对伊朗石油资源的控制,将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收归国有。

广泛的改革使穆萨台受到伊朗人民的爱戴,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美英两国的眼中钉。

▲图为穆罕默德·穆萨台

1953年,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共同参与,推翻了穆萨台的政权,恢复前国王巴列维的权力。

作为美国的傀儡,巴列维上台后发动“白色革命”,完全依照美国的蓝图对伊朗进行私有化改革,打压国内宗教势力,还签下了美国军事人员在伊朗的治外法权。

世俗化后的伊朗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女性地位也得到提高,然而也加剧了伊朗的贫富分化,这一切都在伊朗民众内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图为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右一)

巴列维早年在英美留学,接受的是正统的英美教育,在思想上巴列维是亲英美的,因此他执政以后,全面倒向美国。

觊觎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开始布局中东,大力支持伊朗,帮助巴列维王朝稳定国家政权,并援助了伊朗许多工业设备,甚至还援助了伊朗一部分基础核设施,这也是伊朗核技术的起源。

作为回报,伊朗不仅在石油方面给予美国极大的支持,还力挺美国势力在中东地区扎根,和土耳其一东一西成为美国的左膀右臂,撑起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

此时,美伊关系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伊朗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忠实盟友。

03 “人质危机”拉开美伊长期紧张敌对的帷幕

巴列维领导下的土地改革以及整个社会的世俗化和西方化,直接触动了当时伊朗国内最强大最有组织性的什叶派宗教势力的根本利益。

1978年,伊朗爆发了反对巴列维统治的群众运动。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通过伊斯兰革命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流亡海外。

▲图为霍梅尼

巴列维向美国发起求助,美国答应了巴列维一家政治避难的请求,然而这举动直接惹恼了伊朗的新政府和人民。

由于对美国插手下伊朗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以及包庇巴列维的痛恨,伊朗内部的反美情绪极度高涨,1979年11月4日,发生了历史上非常轰动的“伊朗人质事件”。

事件的主要经过是这样的:在伊朗新政府的怂恿下,伊朗民众冲进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一共扣押了52个美国使馆人员。

美国曾试图派出武装直升机前往伊朗,救出被困的人质,但因半途出现技术故障,营救部队发生了坠机事故,导致美国的救援计划失败。

这也是此次特朗普对伊朗划定的“52个打击目标”的历史渊源。

在人质被劫持的444天里,美国总统卡特于1980年4月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至今再未恢复。

04 美国打击恐怖主义 加大对伊朗的制裁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

两伊战争中,美国并没有放过伊朗,开始对伊朗进行武器禁运并暗中支持伊拉克的萨达姆,寄希望他能够帮助美国推翻伊朗政权。

八年战争,伊拉克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而伊朗则孤立无援损失惨重,耗尽国力。

但是,这场战争不仅没有打垮伊朗政府,反而激发了整个伊朗的民族血性,让伊朗变得更加团结。

同时也巩固了霍梅尼政府在国内的统治。

1984年美国将伊朗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并实施严厉制裁。

1988年7月3日,美国海军文森斯军舰击落了伊朗航空公司655航班,这架A300客机搭载的290人全部遇难,不幸成为美伊冲突的牺牲品。

这就是伊朗总统鲁哈尼回应特朗普“52个打击目标”时所指的“不能忘记的290”。

05 二十一世纪 “核问题”成为美伊冲突新焦点

进入21世纪以后,西方国家不断指认伊朗进行秘密核武计划。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美国认为伊朗等国家是恐怖主义的暗中支持者。

2002年,布什政府宣布将伊朗与朝鲜、伊拉克一起列为“邪恶轴心国”。

伊朗究竟是否有计划制造核武器,在美国人看来,事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伊核问题的出现给美国制裁伊朗提供了绝佳的道德优势。

06 美伊关系迎来转机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曾向伊朗喊话说,如果愿意“松开拳头”,说服西方国家他们没有试图制造核弹,他就会伸出援手。

但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各国与伊朗的核谈判陷入停滞。

2010年伊朗成功生产出第一批20%的浓缩铀。

2011年,奥巴马政府强化对伊朗中央银行及相关银行的金融制裁。

2013年两国关系迎来转机。

这一年,新当选的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期望改善伊朗与世界的关系。

他在上任一个月后就与奥巴马通了电话,这也是美伊30余年来首次高层对话。

▲图为奥巴马

2015年,经过漫长的谈判,伊朗和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签署《伊核协议》,商定有条件地、逐步在石油、贸易等方面取消对伊朗的制裁。

作为交换,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美伊两国间的关系看似有所缓和。

07 好景不长 美伊再次反目成仇

三年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5月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2019年4月,美国又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定为“恐怖组织”。

自此,美国和伊朗的矛盾又开始发酵。

直到前几天伊朗军方高级将领苏莱马尼在美军实施的袭击中身亡,引起整个伊朗新一轮的反美浪潮。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1月5日晚,伊朗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第五阶段,伊朗取消了所有《伊核协议》对其限制措施。

伊朗和美国再次剑拔弩张,为整个世界的环境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美伊关系再想缓和恐怕会极其困难,整个中东本已十分混乱的局势会再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