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耶律德光 “你们都是不学无术

时间:16:26:26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0评论:0

【名人简历】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年),契丹的名字为尧骨,耶律阿保机的次子。

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做天下兵马大元帅,阿保机对他寄希望很大,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在阿保机到各处征战的时候,耶律德光都跟着出征,因此立功甚多,一直到后来平定渤海国,都有所建树。

所以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才对他另眼相看,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反对喜欢汉族文化的长子耶律倍继位。

【历史功过】

耶律德光对于契丹的贡献很大,尤其在他继位之后,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契丹政治和经济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他完善了从阿保机开始的管制,使之系统化。

他还使契丹的领土继续扩大,使契丹走向了强盛时期。

他在位期间,契丹的农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此外,契丹的本民族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名言名文】

国强则其人贤,海巨则其鱼大。

——《辽史·耶律图鲁窘传》

【赏析】这是辽太宗称赞耶律图鲁窘英勇有谋略的话。

一次耶律图鲁窘随太宗伐后晋,遭到杜重威的十万兵力拼死抵抗,苦战数日,毫无进展。

于是诸将请求太宗延缓用兵。

耶律图鲁窘正严厉色道:“如果半途而止,恰恰对敌人有利,则必然攻陷南京,削平我属邑。

这样一来,战争则无休无止,百姓也没有安宁之日。

敌人步行而我军骑马,何愁不能取胜。

况且汉人脚力弱而行动迟缓,如果挑选轻锐骑兵先截断他们的粮道,则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最后果如耶律图鲁窘所言。

因此耶律图鲁窘立下战功,得到很多赏赐。

【人物传说】

耶律德光出生

传说在公元902年契丹人为了建立自己的国家在皇帝耶律阿宝机的带领下向东攻打女真各部,刚攻打下这座北邵重城隆州白龙府时随行的述律太后到了分娩的日子,为了攻打下北方的军事重镇隆州黄龙城阿宝机顾不上照顾述律太后,为防止城内女真人反抗派一路人马留下保护述律太后生产,自己带领大军北上,在北争黄龙的路上,阿宝机看到天上出现一条飞龙,顿时大喜,与此同时述律太后和保护他生产的人遭遇到女真人的反抗,他们看到有三只猛虎似乎从天而降保护述律太后,也下退了反抗的女真人,由于有了这三只猛虎的保护,述律太后顺利生下了王子,阿宝机也顺利的攻打下了黄龙,回到龙州看见王子更为大喜,为王子取名耶律德光,也将这座城改名为耶律德光城,人们都流传在耶律德光出生那天出现的飞龙和三只猛虎的传奇,后来三虎保护王子出生的故事广为流传,虎城也成为了这座古城的别称,后来在耶律德光城内还有三座猛虎的雕塑。

【生平大事】

借母得帝位驱赶长兄巩固宝座

历来都有兄弟争夺皇位之事,辽太宗还没做上皇帝之前也是如此,但是他使用自己的特殊才智和方法,不但得到了皇帝的宝座,而且还得以巩固。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

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做上了天下兵马大元帅,阿保机对他寄予的希望很大,在三个儿子当中,耶律德光和长子耶律倍他都很喜爱。

但耶律德光更像阿保机,阿保机到各处征战的时候,耶律德光都跟随着,并且立了很多功,一直到后来平定渤海国,都有所建树。

所以他那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才对他另眼相看,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

阿保机死后,述律后主持了推选新皇帝的仪式,在她的建议下,大臣们都赞成耶律德光继位,于是,耶律德光举行了契丹传统的燔柴礼,正式继位为契丹新皇帝。

耶律德光在继位之初,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巩固他的帝位。

因为他是在母亲的支持下才得以继位的,所以有些大臣不太支持他,特别是他的哥哥耶律倍,因为他是长子,而且当初已被立为太子,更是不服。

所以在耶律德光眼里,他的哥哥一直是他最大的政敌,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付耶律倍,直到逼得耶律倍逃往后唐。

首先,耶律德光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他经常检阅侍卫亲兵、各部族及各帐军队,以此来充分控制军权,防止异己势力在其中渗透,从而在根本上巩固自己的权势。

其次,对于耶律倍管辖的渤海国辽太宗也严加防范,为了削弱渤海国的力量,他趁耶律倍离开属地到京城的有利时机,将渤海国大量的居民迁移到其他地方,然后将其政治中心也迁移走,渤海国土地面积大大缩小了,而政治中心迁到离契丹很近的地方,利于监视控制。

除此之外,辽太宗还两次去耶律倍的府上,表面上做出兄弟和好的样子,实际上是进一步了解情况。

在耶律倍住在京城的时候,辽太宗又去渤海国,也是为了拉拢耶律倍的属下充当他的耳目。

耶律倍和他的属下们要回渤海国时,辽太宗又抓住时机把他的属下们召进宫里设宴招待,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们,以此来分化耶律倍的力量。

不久,在母亲的支持下,辽太宗又使出狠命的一招,将弟弟李胡立为皇太弟,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这样耶律倍在弟弟的一次次明里暗里的进攻下,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为了避免以后有什么不测,就渡渤海投奔了后唐。

辽太宗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利用叛变,征服中原

历代都有人想做皇帝,从而发生叛变,辽太宗的夺权方法却极为特殊,他利用中原一些人的叛变从而征服了中原,这非常之道让人好生佩服。

平息了内部纷争之后,辽太宗开始向南用兵,争霸中原。

契丹从阿保机开始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

但中原的势力一直抵制契丹的入侵,所以,契丹用兵时总是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进攻。

后唐统治时期,中原局势比较稳定,再加上后唐的军队战斗力很强,而契丹是以民为兵的,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战时总是吃败仗。

因此,尽管辽的势力再大,也要等到中原出了变故时才能乘虚而人,收渔人之利。

直到李嗣源死后,石敬瑭主动求救时辽太宗才敢出兵南下中原,后来灭后晋也是由于后晋将领投降才拣了个大便宜。

石敬瑭与后唐末帝李从珂发生矛盾之后,为保住自己的势力并称帝登基,只得向辽太宗借兵求救。

等待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看到石敬瑭诱人的条件,赶忙亲自出兵相救。

此后,他还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则得到了一大块肥肉,不费吹灰之力将早就垂涎三尺的燕云十六州并入契丹的统治范围之内,而且每年还有大批的布帛进贡给他。

那么对于辽太宗来说,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继续南下,将边界推进到黄河岸边。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开始拒绝向契丹称臣。

后晋态度的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给辽太宗用兵提供了良机和充分的借口。

同时,幽州的赵延寿也想像当年石敬瑭那样当个皇帝,便也劝辽太宗乘机进攻。

当时,后晋将领杨光远也暗通契丹,说后晋违背盟约,正好借机出兵,而且后晋境内发生了大的灾害,军队也死亡过半,只要出兵,不管形式怎样,准能成功。

辽太宗禁不住这些人的诱惑,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便发动了对后晋的讨伐战争,而且连续打了三次,直到灭了后晋。

在与后晋长达三年的战争中,辽太宗超人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说明他用兵中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和长期等待的。

在用兵的过程中,辽太宗的过人谋略也运用得很充分和淋漓尽致。

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汉族官吏的称帝野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得益辽太宗多年致力于了解掌握中原的各种政治和军事情报。

他先利用了赵延寿想当中原皇帝的野心,让他充当了和后晋作战的先锋。

许诺让赵延寿在灭后晋之后做皇帝,并使他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作战很是卖力。

第一次发兵,只有赵延寿的一路兵马取得了一点战果。

等最后灭了后晋,辽太宗却闭口不提当初的诺言,赵延寿不知羞耻地提出立自己为太子,辽太宗却说太子应该由他的儿子当,你当不合适。

就是在授予赵延寿官职时也将给他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给划掉了。

辽太宗将赵延寿大大耍弄了一番。

而对于另一个人物杜重威,辽太宗也同样许诺给皇帝之位,等杜重威投降后,让他穿上皇帝穿的赭黄袍,和之前让赵延寿穿赭黄袍去抚慰后晋将士一样,将这两个一心要当皇帝的败类像耍猴一样耍了个够。

继续父业争霸中原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辽太宗开始继续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事业,向南用兵,争霸中原。

契丹族从辽太祖开始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

但汉族势力抵制契丹族的进攻,所以,契丹用兵时总是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时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进攻。

在后唐统治时期比较稳定,再加上后唐的军队号称鸦军,都穿黑衣,战斗力也很强,而契丹族是以民为兵的,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战时总是吃亏。

因此,辽太宗的势力再大,也要等到中原出了变故时乘虚而入,收渔人之利,单纯的宣战和正式决战很难取得成功。

所以,辽太宗南下中原一直等到了李嗣源死后,而且是石敬瑭主动求救时才敢出兵,后来灭后晋也是由于后晋将领投降拣了个便宜。

石敬瑭和后唐李从珂发生矛盾之后,石敬瑭为保住自己的势力,称帝登基,只得向辽太宗求救。

等待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看到石敬瑭诱人的条件,赶忙亲自出兵相救。

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则得到了一大块肥肉,不费吹灰之力将早就渴望的十六州拢入契丹的统治范围,而且每年还有大批的布帛输入。

但辽太宗这块意外的肥肉也只品尝了十来年的时间,最后他把命丢在了中原。

【秘闻轶事】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

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

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我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

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染上一种热疾,太医让他远离女色,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我得了热病,正要女色泄火,怎么能远离女色呢!”终因纵欲无度,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乌呼。

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但已获报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太后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可难坏了伴驾的文武大臣,当时正是炎夏,保存尸体谈何容易。

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御厨出了个主意:干脆把皇帝做成“羓”吧。

“羓”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只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

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皇帝当牲畜处理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照厨师的意见办,不过既然是用皇帝尸体做成的“羓”,就不是一般的“羓”,而是“帝羓”————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

【名人评说】

清·赵翼 《土城怀古》诗:“不闻宫掖悲人彘,肯使兵尘丧帝羓。

” 

【历史遗迹】

辽怀陵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岗根苏木的一个袋状形山谷之中,由奉陵邑、内陵区和外陵区三部分组成的大型陵园,辽太宗、辽穆宗长眠于此。

眺望谷内,云遮雾障,古木参天,溪流潺潺,宛若人间仙境。

怀陵的对面山峰呈卧龙之状,似乎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历史启示】

独特的治国手法

各个皇帝都有自己治国的方法,辽太宗当然也有自己一套独到的方式,他的手法不仅使国力强盛,而且还缔造了契丹族与汉族的良好关系。

辽太宗对辽朝的贡献较大的就是发展和完善了辽的政治制度。

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还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

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就是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族人,掌握契丹的一切军政事务,也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

之所以称为北面官,是因为辽国有崇拜太阳的习俗,喜欢向东,辽王的大帐就面向东方,而且以左为上。

辽王大帐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的办公地点。

在北面官中,又分为几种类型: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

和北面官相对应的就是南面官,在辽太宗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汉族的官制,仿效唐朝的官制,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

以此来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

南面官主要由汉人来担任,契丹人也有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他们被称为汉官,也穿汉服。

南面官由于办公的营帐在辽国王大帐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面官。

而在地方官制当中,辽朝也是两套制度并存,即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汉人和渤海人则使用唐朝时用的州县制。

耶律倍投奔后唐之后,辽太宗还趁机整顿了东丹也就是原来渤海国的行政制度。

先让耶律倍的妃子主持东丹政务,然后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

东丹国在原先并不是辽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东丹是个亲王的封国,东丹王对于本地的事务可以全权管理,自己可以建立年号和国号,而且有权直接和外国交往,对于宰相以下的官员可以自己任免。

耶律倍走后,辽太宗就在东丹国设立了中台省,派遣官吏到那里参与政务管理,从而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

辽太宗治理辽国的过程是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并运用于实际的过程。

辽太宗很重视农业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农耕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他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

为保护农业生产,防止没有重农习惯的契丹族人有意无意的破坏,辽太宗下令禁止随从们随意践踏庄稼,行军时也命令部队绕开农田。

农业的发展对辽国多种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辽的国力。

发展农业的同时,辽太宗尽量征召人才,尤其是汉族人。

得到燕云十六州后,曾经选拔了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务,其中有不少能干的良才。

辽太宗又仿效汉族皇帝的做法,让下属举荐有才德的人任官。

后来还下诏书招聘贤才,如果考核时确实很突出的,马上就可以担任很高的职务。

在援助石敬瑭的战争中,辽太宗得到了后唐的书记张砺,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人才,非常高兴,让手下以礼相待。

张砺为此也非常感动,从此真心辅佐辽太宗,辽太宗也很器重他,将他升为翰林学士,后来又任命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了辽太宗的宰辅之臣。

重用有才德的汉人,对于辽太宗的统治帮助很大。

与此同时,辽太宗还学习汉族的一些做法,比如对贪官污吏的处罚,整顿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过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汉族政权的一些礼仪他也尽量吸收。

他还废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续的旧民俗。

下令做汉官的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也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与汉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