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神童 至于母亲曾学梅

时间:23:00:59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0评论:0

在湖南省华容县始终存在一种这样的说法,“不知晓县委书记的名字,也不会不知道魏永康其人”,由此足以窥见魏永康声名之燥,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便在于他所背负的“神童”之名。

然而“神童”之名的背后,却是魏永康终其一生不可磨灭的一段沉痛经历——神童的没落:13岁上大学,20岁被劝退,其母怒骂你怎么不去死。

魏永康

一、神童之路——由平凡走向辉煌

1983年6月魏永康诞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一个寻常家庭之中。

或者说,魏永康的家庭并不能够被冠以“正常”二字,他的父亲昔年间作为军人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以至于身受重伤瘫痪在床,生活的重担由此压在了作为母亲的曾学梅肩上。

反观曾学梅也只是百货公司的一名寻常工人,因此日常生活之中的奔波劳碌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更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其间压力可想而知。

生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在多数人看来魏永康的教育问题多半是要遭到忽略的,然而实质上一切却与之恰恰相反,母亲曾学梅不仅没有忽略魏永康的教育,反而将之作为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稻草,紧紧地攥在了手中。

的确,魏永康能够成为神童的根本,不可或缺的便是母亲曾学梅不遗余力的教育工作开展,然而这份沉重的、严苛的教育也铸就了,魏永康那段沉痛经历。

在母亲不遗余力的教导下,魏永康两岁之时就已经掌握了1000以上的汉字,4岁时就达到了初中的文化程度。

而后魏永康随着年龄增长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然而仅仅经过二年级、六年级之后,8岁的他直接进入了县属重点中学学习。

透过上述履历不难窥见魏永康本人的一份天资聪颖,与此同时也可察觉到母亲的教育方式,或许存在着一定“拔苗助长”的意味,那么这一阶段当中母亲究竟是如何教育魏永康的?

2004年8月24日央视《新闻会客厅》播出了节目《我的“神童”儿子为何肄业回家》,而在这档节目当中,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阐述了那段时间自己的教育方法。

据曾学梅回忆,早在魏永康两岁之前尚且不会开口说话,她的教育工作便已经展开。

曾学梅通过“叫名词”而后由魏永康指认的方式展开了初步教育,如曾学梅问“床在哪里”,魏永康便将手指指向床。

待到后来魏永康学会说话之后,便会主动问曾学梅,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为此,曾学梅将许多字直接写在墙壁上,而魏永康时常望着墙上的字询问。

在这个过程当中,魏永康便与周边一切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曾学梅也发觉到了魏永康的记忆力超乎常人。

正因如此两岁之时的魏永康便已经能够识千字,此后不断积累的过程当中,词语、造句亦逐步掌握,同时包括算数等等。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教导下魏永康方才于4岁便达到了初中的文化程度。

而后一如上述,仅仅历经两年的小学教育,8岁的魏永康便直接进入县属重点中学学习,显然以往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而在此时曾学梅的教育方式亦有所转变。

当魏永康进入中学学习之后,曾学梅的教育便回归到了课本之中。

而曾学梅的学识水平自然有限,因此最开始曾学梅将自己能够理解的教给魏永康,后来则是由魏永康将曾学梅不理解的地方作出讲解,以此深化巩固。

由此13岁之时,魏永康便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而后大学毕业于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仅仅透过上述所能看到的是曾学梅在魏永康教育问题上所做出的一份努力,无论后来结果如何曾学梅作为母亲是倾注了一份真心实意的,然而受限于自身教育理念上的缺陷,曾学梅无意之间将魏永康带上了一条歧路,由此方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二、神童坠落神坛

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时年仅仅20岁。

而另一边获悉这一消息之后的母亲曾学梅直接怒骂,“你怎么不去死?”

上述之中,一切尚且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不出意外的话魏永康将成为国家之栋梁。

然而这一结果的发生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何至于事件发展到如此地步?便是因为母亲曾学梅教育方法的不正确所致。

如果仅就上述“陪伴式”教育来看,母亲曾学梅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而错误之处则在于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为魏永康打造了错误的教育环境。

首先,从魏永康小学教育阶段,仅仅两年便直接跳级进入初中,其间所跳过的更有魏永康整个童年。

没有童年的魏永康,毫无疑问人生是有着重大缺陷的,这份不完整逐步并未随着魏永康学识增长得到弥补,反而愈演愈烈。

其次,魏永康在初中阶段之时,母亲曾学梅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由,将魏永康的书籍阅读限制在了课本上,拒绝一切课外读物。

与此同时,魏永康除却学习之外所有的课余时间依旧是“学习”二字。

透过此两者不难窥见,魏永康所有的时间皆因母亲的规划,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之后,没有社交、没有课余、没有与社会环境的接触。

正因时间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方才成就了13岁考入大学的传奇故事。

然而更加后患无穷的则是母亲曾学梅对魏永康“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也是导致他被劝退的根本原因。

自从发觉魏永康学习天赋,并为之规划好人生后,母亲曾学梅不遗余力的推动魏永康,朝着她规划的未来前进,不允许魏永康因学习之外的任何事物“浪费时间”。

正因如此,魏永康包括衣服,吃饭、端碗、洗澡、洗脸等等,曾学梅皆主动予以照顾。

曾有一次,魏永康的父亲让他扫一下地,而曾学梅便以“儿子是握笔杆子的”为由不让魏永康扫地,与此同时曾学梅也曾提及,魏永康吃饭听笑话、一边看书一边由曾学梅喂饭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高三。

由此可想而知,在这样环境成长下的魏永康,不仅没有任何的社交能力,相应独立生活能力亦必然是底下的。

因此,魏永康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之后,曾学梅抛下了所有的家务,亲自在学校驻扎陪读,为孩子洗衣服、端饭……而魏永康除了学习之外,无需考虑任何事情。

正因如此,魏永康方才顺利度过了大学阶段,而值得一提的是魏永康的老师在这一阶段当中,针对魏永康的问题便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忧虑。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前往北京就学。

与此同时,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独自一人奔赴北京。

母亲对此表示同意,由此方才导致魏永康顷刻间跌落神坛。

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其间的缘由便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三、“神童”背后的教育问题

回顾上述魏永康一步一步作为“神童”走向辉煌,而后复又跌落神坛的整个过程,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究竟在何处?不妨细窥这一过程当中映射而出的教育问题。

由小至大逐步来看的话,其间教育问题的源头依次为,母亲曾学梅、学校、社会。

首先母亲曾学梅对为魏永康的教育是不能一棍子打死的,其间倾注着作为母亲曾学梅的努力,受限于曾学梅自身文化程度有限等多重客观因素。

为何魏永康能够成为神童?其间并不仅仅在于魏永康自身的天资聪颖,更在于曾学梅为他打造的这种“封闭式”教育环境,极大程度的保留了他“孩子”这重身份。

众所周知,孩子的先天学习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因为孩子处于懵懂之际,其整个大脑相对处于“空”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被外物所影响,没有太多的杂质。

而这份先天学习能力,随着孩子对事物的不断接触会逐渐消退,越是年龄大的人越不容易建立新的认知,学习能力相对越差。

正因如此,魏永康在曾学梅打造的环境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这种先天的学习能力并未消退。

无可否认这是曾学梅教育方式的积极之处,不过这份先天学习能力的保留,却是以其它方面的“停止生长”作为代价的。

所谓的“停止生长”结合魏永康的实际状况,便是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透过前文不难窥见,魏永康在这些方面依旧如同孩子一般。

对于魏永康的实际状况其实可以如此理解,如果以游戏之中的属性点为例,曾学梅将之的所有“属性点”全部加在了学习上,其它方面也就成为了无法填补的漏洞。

面对这一状况的发生,曾学梅自身的学识有限,是无法预料其间后果的,那么魏永康教育工作的另一方参与者——学校与教师,难道就没有发现其中的弊端?

答案是必然有所发觉。

上述采访,魏永康大学阶段的老师颜晓红亦曾参与,她揭开了这一过程当中老师们所做出的努力,“老师们为他安排专业课程之外的学习内容,或安排他脱离母亲搬回学生宿舍,皆受到了母亲的阻挠。

又或者昔年间魏永康所就读的中学校长,也曾对此表示担忧,直言魏永康是否能够读完大学都是问题。

显而易见在整个过程当中,学校显然是发觉了魏永康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却并没有及时予以阻拦或切断,难道仅仅因为母亲曾学梅的坚持?这显然不是“一视同仁”的学校所需要在乎的,真正导致学校无法阻拦的原因便在于“神童”之名。

如果学校要求对魏永康的教育方法做出改变,那么一旦破坏了魏永康的学习能力,自然是要为之“背锅”的。

不仅于此,学校过多干涉的情况下必然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也就眼睁睁的看着魏永康走向歧途。

不过相较于这些本着好意做出提醒的行为之外,有的学校甚至从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回顾魏永康小学阶段仅仅两年,而后直接跳级进入初中。

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怎能有此能力“拔苗助长”?

据悉魏永康直升中学决定的源头并不在于母亲,而是县里的教委、中学的老师,联手打造的一个“神童计划”。

为何如此?那可是天大的“成绩”啊!是教学能力显著的“杰作”!未来?留给下一阶段的教学者“背锅”吧!

因此,魏永康的这段人生过程之中,学校起到了一定阻止的作用,但在更多时候却产生着正向推动作用,一步一步将魏永康推向了深渊。

而实质上无论学校、母亲曾学梅等教育问题的背后,真正的核心却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问题。

为何学校推波助澜?是因魏永康成为“神童”可以令学校、地方教育……一系列涉足者从中受益。

毕竟“成绩是考核的标准嘛”,一如魏永康的存在极大程度“凸显”了学校的教育水平。

至于母亲曾学梅,她的儿子成为了“神童”,那是自身理想在孩子身上的“践行”、自身教育水平的“体现”,又或者左邻右舍之间的谈资。

在远亲近邻的艳羡目光之中,曾学梅一步步将孩子推向了深渊,这也是后来为何魏永康恨她的原因。

然而讽刺的却是当魏永康被劝退之后,周围的一道道目光亦随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年多艳羡,今日多不屑。

总而言之,其间种种本质上所凸显的则是,当代社会教育过于着重成绩,与此同时一定程度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作为承接者的社会所需要的乃是综合素质人才,并不为此畸形教育买账。

由此本质上教育一定程度的脱离了“打造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本质。

四、结语

回到魏永康本人身上,由神童跌落神坛之后的他,充满了对母亲以及过往的憎恨与厌倦,不过好在此后的过程当中,魏永康一步一步再度站了起来,在于社会不断磨合的独立过程当中,成为了一名普通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