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秦淮河女人 而秦淮河女人呢

时间:22:26:16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3评论:0

作者:半碗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秦淮缓缓流呀 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 堂阔宇深呀 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

旧社会中,秦淮楼阁,灯红柳绿,这里有一群能歌善舞又颇负才情的江南艺妓,与六朝金粉南京城遥遥相望。

这首苏州评弹是专门为电影《金陵十三钗》制作的插曲,而故事,就从这首曲子开始。

《金陵十三钗》是8年前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也是演员倪妮的代表作。

影片讲述了1937年被日本人侵占的南京城萧条凋零,一群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汇集在一所教堂中,从互相争夺生存资源再到互相支持、彼此庇护的故事。

这里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最后,她们把生的机会留下,去赴一场必死之约。

01生而为人,最低底线无非自保

三十年代的南京城,有两道风景,一道是秦淮河,另一道是秦淮河畔的女人。

在南京城未被陷落之前,恰恰应了那句:“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她们弹弄着琵琶、打着牌子,往来调笑。

她们居住的一尾尾花船,被人唾弃,又让人心驰神往。

得过且过的日子,在战火蔓延到河畔时戛然而止。

彼时,南京城沦陷,安全区挤得连虫子都进不去,她们想到了威尔逊教堂。

英格曼神父不愿意接纳她们,尽管教堂代表着公平、博爱,这样一群女子身上五彩斑斓丁零当啷的物件儿都构成了对教堂圣洁度的威胁。

更何况这里有一群不谙人事的女孩子,怎么能被污染?

在电影中,姑娘们不顾反对,翻墙入门,大包小裹,浩浩荡荡。

她们进门第一件事儿,就是冲着假神父约翰抛媚眼、送飞吻。

战火时代,或许她们并不是在“招揽”,而是希望给“神父”种下好印象,获得庇护。

秦淮河姑娘们占领了厨房下面的地窖,她们污言秽语、衣衫不整、全无秩序。

有的做指甲、有的打牌,仿佛将一条热热闹闹的秦淮河搬到战火里。

这时候,女学生们和秦淮河女人们起了很多冲突:争夺水源、争夺食物或是安全威胁。

这群女人因为身份的卑微被学生在语言和精神上肆意凌辱。

学生们每一句“她们”看似平常,实则暗骂。

仿佛与墙外尚未蔓延至教堂的战火相比,秦淮河女人们才是敌人。

生命大敌当前,除了军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以外,教堂里的人,每个都谈不上高尚。

神父约翰 不过是披着假皮的入殓师,他爱钱、嗜酒如命。

被迫卷入异族人的纷争中,他只想明哲保身。

教会女学生们 对生死很迷茫。

作为主角的书娟有个做“汉奸”的父亲,受了新思想影响的学生们对这种委曲求全的选择嗤之以鼻。

她们都想着抗争到底,却不知道她们将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秦淮河女人 她们始终处在道德鄙视链最低端。

所有人都认为她们应该“获得生”这行队伍里排在末尾。

而她们自己,也习惯了夜夜笙歌、日日快活,随便给一处地方,她们都能活成原来的样子。

这不是惯性,而是——“那就让自己开心吧,不然还能怎样?”

社会里衡量纯洁与低贱的目光,在战火纷飞年代也无法避免。

可是所有人的目标,不过是活下去,让日子慢慢好起来。

这是做一个人拥有人生的基本,自保而已。

02生不伟大,活却可以活成两条道

打破这所教堂里勉强维持的平衡,有这样几件事:

垂死的小战士王浦生

李教官把垂死的王浦生托付给玉墨一群人,他说,希望孩子临死前能躺在温暖的地方。

这里从侧面刻画了战争的残酷——根本没有所谓的“少年无忧”,所有人都要为了生存而家国共扛。

“托孤”这件事,虽然是没办法的办法,却让这群从未被看得起的秦淮河女人们第一次感觉被男性群体尊重——毕竟连“神父”都在吹口哨,都想占玉墨的便宜。

日本兵第一次进入教堂

来循查军人踪迹的日本小分队,看到女学生们,就挪不开步。

厨房地窖被占领了,她们只能躲到原来的“图书馆”,并用大量的书来堵住门口——此时的圣经,讽刺的是无动于衷的假神父,当他看到女学生为了反抗日本兵的侮辱坠楼而亡,他再也不淡定了。

,发现女学生平时尽管和她们针锋相对、关键时刻依然没有出卖她们,这使她们惭愧。

秦淮女人为寻琴弦之死

小战士让豆蔻想到自己的弟弟,她好想在弟弟面前弹一曲《秦淮景》,可惜琵琶在逃难途中只剩下两根弦了。

她与另外一个小姐妹商量,趁夜色溜出教堂,回到原来的花楼上找藏在抽屉里的弦,可惜,她们在归途遇上了日本兵,毫无尊严地赤裸惨死。

豆蔻两个人用命换回来的琴弦,不仅触动了秦淮河女人们,也让女学生的心中暗流涌动:俗语道风尘女子无情无义,并不是这样。

悲情色彩的笼罩下,所有人都无法把自己排除在命运之外。

在民族存亡面前,没有三六九等,有的只是生死;战争,成为了所有人获得平等的机会。

自此,外面狂欢一般杀戮留下的鲜血,也终于流到教堂里了。

03 牺牲与否,无关命贱

紧接着,影片高潮:日本高级军官发现了这群女孩子。

他邀请女学生们去参加日本高级长官聚会,特意安排人盯着他们排练,所有人都知道,“聚会”意味着什么——长官临走前送给她们一只招财猫,那是日本艺妓馆的饰品。

女学生们不想受辱,手拉手站在城墙上。

迎着惨淡的月光、迎着能把眼泪瞬间吹干的烈风,她们想清清白白地跳下去。

这时候,原本不被她们看在眼里的秦淮河女人,成为了“姐姐们”,姐姐们极力劝阻:“妹妹,我们替你去”。

她们自我嘲解:“姐姐们什么没见过?姐姐替你们去”...

是这些女人不怕死吗?这些女人真的轻贱自己的命?

都不是。

这部电影上映时,曾经有一个争议:是否沦落风尘的女人就没有女学生纯洁,是否风尘女子就不配获得生存的权利?

如果我们仔细看过这部电影,可能为她们的“奉献”找到更合理的出口:

堕入风尘,大部分不是她们的本意。

有的是自小被家人卖到青楼,有的是家里实在养不活,被遗弃在外身无长物,逼迫委身,每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背后,其实都有苦涩难言的往事,毕竟,如果能好好做个人,谁愿意低人一等?

从这点上而言,秦淮女的奉献,其实是将自己情感的一部分寄托到女学生身上。

因为自己遭遇坎坷,她们极大地共情了女孩们的处境。

出于心底的善良,她们不愿意看到眼前如葱芽般青翠的女学生坠入深渊。

自我救赎,是乱世中她们最想做的事情。

战争把所有人的过去一下子抹平,如果秦淮女换上女学生的衣服、如果她们能存活,她们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然而这不能抚平她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鄙视和轻贱。

回到地窖,玉墨淡淡地说:“只要日本人不是发了疯,咱们姐妹总还是可以活命的,咱们什么都见过,不过是快活。

让那些女娃娃们怎么办?”

多少人捧着她们,多少人瞧不起她们。

秦淮女自己心里都懂,她们也不自觉地看轻了自己的价值。

“代妹赴死”,更像她们对自己的救赎——跨过这道坎,我们就不再是只懂享乐的秦淮河畔风尘女,而是可以堂堂正正活着的女人。

旧社会背景下的潜意识。

女学生的平均年龄,不过十四五岁;如果在战争中生存下去,她们比秦淮女们拥有更多的人生;因为受教育的水平不同,女学生可能会比秦淮女们在战争后的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让小、让贤是任谁都根深蒂固的思维。

玉墨、红菱甚至是怕死的小蚊子,都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一定要面对生死,让我们来。

从公义角度来讲,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

生命无贵贱,只是把秦淮女放到处境中,她们愿意把生的机会让出来。

04结语:那些从未讲明的

电影的镜头走到秦淮女赴会,女学生们平安脱险就结束了。

原著作品中提到:金陵十三钗中有两人,在拿刀试图杀死鬼子的时候,被杀害。

其他人在“慰藉”高官后,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去世。

唯独玉墨,或许因为她谈吐高雅,接触的皆是高级军官。

她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并于日本兵败后,出现在军事法庭,指证日本军人的罪行。

然而,当书娟找到她时,已改头换面的玉墨操着原来的声音,却不愿旧人相认。

站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记忆与故事交错,南京城里的十三个女人依然穿着鲜亮的旗袍,一口吴侬软语。

这不是英雄的神话,是历史的重塑,是“书娟”救赎般的叙述。

后来那些逃出去的女学生,讲话无形中沾染了玉墨她们的“风尘气”。

玉墨们代替她们死去,却又以另外的形式,得以存活。

这便是最少的遗憾了。

END

作者:半碗,多平台作者,减肥只吃半碗的老可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