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范桂霞 也就放下了部分戒心

时间:22:15:12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1评论:0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当民众们从广播中、从电视中听到总理逝世的消息后,全国都陷入了无尽的哀痛中,全国各地都自发的举行着悼念总理的活动。

在广州一所学校的礼堂也在举行着总理的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师生们都悲痛万分泪流满面,会场一片悲戚。

突然,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哭着哭着就晕了过去,周围一片呼喊声:“范老师,范桂霞老师,您醒醒。

”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会如此伤心?

原来,这位被称为范老师的七旬老人就是在革命早期曾与周恩来假扮夫妻的范桂霞,老战友的离世让她悲伤不已以致哭晕当场,醒转后,她的思绪不禁飘回了1927年.........

总理香港养病 范桂霞临危受命

1927年,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无比惨痛的一年,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共产党员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凶残的追捕,为了与国民党抗争,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等人的带领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第一枪。

起义成功后,周恩来等人按中共中央指示,率起义军南下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国际外援,准备蓄力进行二次北伐。

然而,这支孤军在南下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国民党重兵的追击,祸不单行的是连日的奔波很残酷的环境让周恩来患了伤寒,由于缺医少药,病情越来越严重,周恩来持续高烧不退,经常是处于昏迷中,叶挺等人在此地也是人生地不熟,一时间是手足无措。

恰在此时,中央派来接应起义军的当地农军与他们会合了。

农军的负责人是广东当地人,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他先找来一些老百姓的衣服让周恩来等人换上,然后趁着夜色一行人抬着周恩来进了村落中的祠堂落脚,并派人到镇上为周恩来抓药,但这些药根本就不起作用,而此时国民党的军队已闻讯向这个村落奔来。

无奈下,农会负责人杨石魂向中央请示后,决定护送周恩来等同志转移到香港,一方面避开敌人的追捕,一方面便于周恩来同志养病。

为了能让周恩来在香港安全的养病,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在香港租下一套独栋公寓,但当时在香港只有有家眷的人才能租房子,所以这套房子是以一对李姓夫妇的名义租下的,既然是夫妇,那就肯定需要一位“夫人”,这位夫人的人选却让广东省委的同志着实为难。

周恩来的身份特殊且又是重病在身,他在香港无法公开露面去医院就医,这位“夫人”首先身份得可靠,其次还需要懂些医术,以便在家中能很好的照顾病人。

广东省委秘书处的沈秘书长绞尽脑汁地筛选着合适的人选,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他随口应了声:“请进。

应声而入的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秀丽的姑娘,秘书长不由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嘛。

来人正是范桂霞,她出身医生世家,对医学常识、护理工作都比较熟悉,最关键的是她还是位坚定的共产党员。

沈秘书长立刻与范桂霞进行了谈话:“范桂霞同志,组织上要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有信心完成吗?”

范桂霞立刻干脆地回答道:“保证完成任务。

沈秘书长笑了,说道:“范桂霞同志,你都不问问是什么任务就保证完成吗?”

范桂霞坚定的说:“只要是党安排的任务,我都会坚决的完成。

沈秘书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过两天,会有一位重要同志到香港养病,为了这位同志的安全,需要你与他假扮夫妻照顾护理他,直到这位同志病愈离港。

有问题吗?”

说罢,沈秘书长看着范桂霞,范桂霞毕竟还是个二十出头未出阁的姑娘,她的脸出现了一丝红晕,但她立刻就回答道:“没有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假扮夫妻照顾周恩来

范桂霞接受任务后立刻被秘密送到了组织租下的公寓中,在这里她是“李太太”,她抓紧时间把公寓打扫干净,房间都收拾出来,静等来港养病的重要人物的到来。

一天傍晚,公寓门外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范桂霞仔细一听是约定好的暗号,她立刻奔出屋门,去迎接她的丈夫“李先生”回家。

范桂霞看到一个高大的男人背着一位瘦削的衰弱不堪的头戴礼帽、带着墨镜的男子走出车门,她立刻上前帮忙搀扶,等进门后,那个男人把背上的人放到卧室的床上时,她认出背人的那个人是广东农军负责人杨石魂同志。

范桂霞在杨石魂的帮助下摘下床上男人的礼帽、墨镜,她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庞,虽然这张脸已经被病痛和连日的海上颠簸折磨的失去了往日的正常的颜色,但她还是一眼认出了面前的人是周恩来。

她曾在一次活动中见过周恩来,她也知道周恩来同志在党内的重要程度,范桂霞瞬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同时也知道了本次任务的重要性,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成功的完成这次任务,即使是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等收拾妥当后,广东省委地下党同志带着可靠的医生来为周恩来同志看病,医生很仔细地为周恩来同志诊脉后,留下了一些对症的药物和医嘱就秘密离开了。

医生走后,范桂霞根据医嘱给高烧不退的周恩来同志喂了药,通晓医学护理的她还用湿毛巾为周恩来同志擦拭面部、身体来为他物理降温。

遵照医嘱,范桂霞每小时都会为周恩来量体温并做好记录,隔一会儿就会用棉签沾点水给周恩来同志润润因高烧而干裂的嘴唇。

在范桂霞衣不解带精心的照料下,昏迷了三天的周恩来终于醒过来了。

醒过来的周恩来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警惕地看着床前的范桂霞,问道:“你是谁?我这是在哪里?”

范桂霞看到醒过来的周恩来同志,一阵惊喜,她兴奋地回答道:“先生,您终于醒了,太好了。

然后,她又压低了声音说:“周恩来同志,我是广东省委沈宝同秘书长派来照顾您的,住在这里的还有杨石魂同志。

周恩来一听她提到的是广东省委和广东农会的负责同志,他又问:“你认识邓颖超吗?”

范桂霞高兴地说:“认识呀,我曾经在邓大姐领导的广东妇委工作过。

周恩来这回是彻底放下了戒心。

范桂霞说:“先生,您先休息,我去给您熬点粥,顺便告诉杨同志您醒了。

”说着走出了房间。

一会儿杨石魂同志就来了,他高兴地说:“大哥,您可算是醒了,家里人都快担心死了。

两双大手随着话语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周恩来声音略带沙哑地说:“辛苦广东省委的同志们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在范桂霞的精心照顾下,周恩来的身体恢复得很快,不久就可以下床走动了,但为了他的安全,组织上不允许他出门活动,他只能每天在院子里活动活动,了解外界的信息都靠看范桂霞外出买回的报纸。

又过了一些时日,周恩来同志觉得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向组织请求恢复工作,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考虑到他的安全要求他的工作都在家中进行,如有需要外出联络等工作,就由范桂霞代他去做,为了方便工作,他们现在就以之前广东省委为他们设定的假身份活动,周恩来是富商“李先生”,范桂霞是富商夫人“李太太”。

为了在公开场合不露出马脚,周恩来还在闲暇之余教范桂霞学习抽烟喝酒跳舞等富家太太的必备本领,范桂霞虽然很讨厌这些阔太太做派,但为了工作,她还是很努力的学习着。

在工作之余,“夫妇”二人也会聊些家常,一天,周恩来问范桂霞:“小范同志,你有男朋友吗?”

范桂霞两颊泛起红晕,稍带伤感地说:“有,但是在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时就失去联系了。

周恩来安慰道:“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他是真的爱你,你们会再相见的。

就这样,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周恩来的身体在范桂霞的悉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他们分别的日子也到来了,组织命令周恩来火速赶到上海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临行前,周恩来对送行的范桂霞说:“这些天辛苦你了,范桂霞同志,相信我革命一定会胜利,而你的他也一定会与你重逢。

再见吧,同志。

“真假夫人”北京相见

周恩来回到上海家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子邓颖超,他跟妻子讲述了香港发生的事情,讲述了范桂霞在香港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邓颖超听到范桂霞的名字,高兴的说:“范桂霞这个姑娘我有印象,是个革命意志很坚定的同志,有机会一定得好好谢谢她。

然而,与范桂霞再相见时已经是1953年了,当时,范桂霞是到北京照顾即将生产的儿媳,在北京,她突然想起了在香港照顾周恩来总理的那段日子,突然抑制不住的想去看看周总理。

当周总理听说有位叫范桂霞的女同志想见他时,他立刻让工作人员把她接了进来,还让邓颖超大姐在家中准备好饭菜,他们要在家中隆重的感谢当年的“救命恩人”。

在西花厅,范桂霞见到了相别已久的周恩来,看到两鬓已生华发的总理,范桂霞不禁一阵唏嘘,当年的英俊青年在日夜操劳下已现老态,而自己也已是要做祖母的人了。

邓大姐热情地拉着范桂霞说:“快坐下,我们两位“夫人”终于见面了,那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一直想谢谢你,没想到这声谢谢现在才能亲口对你说。

总理也问道:“你男朋友后来找你了吗?”

总理竟然还记得当年闲聊时的话,范桂霞很是感动,说:“总理,他后来找到我了,我们现在都要有孙子了。

这场家宴气氛很是欢快,“两位夫人”也是相谈甚欢,相约之后有时间再见。

然而,范桂霞没想到这次与总理的见面竟然是最后一面,再听到总理的消息竟是总理逝世的消息。

1976年1月8日的北京是寒冷的,敬爱的周总理在那一天离我们而去了,全国人民在听到总理逝世的消息时,都陷入了悲痛中,全国各地都自发的举行着各种哀悼总理的活动。

范桂霞所在的学校也在礼堂中为敬爱的总理举行着隆重的追悼会,礼堂中一片抽泣声,间或会听到拼命压抑的痛哭声,大家不愿打扰总理,都想让总理安静的走完这最后一程。

突然,伴随着一片呼喊声,一名七旬女教师哭晕了过去,这名哭晕在总理追悼会的女教师就是范桂霞,她实在没想到1953年与总理的一别竟然成了永别。

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大姐再次邀请范桂霞到中南海家中相见,“两位夫人”聊着当年的点点滴滴,尽诉着对总理的怀念。

临别前,邓大姐还送了范桂霞一份礼物,来感谢她当年对总理的照顾,虽然这是份迟到的礼物,但却代表着大姐和总理对范桂霞真挚的感谢之情。

虽然范桂霞当年跟总理假扮夫妻只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但总理却牢记着范桂霞在危难之时对自己的悉心照顾之情,二十多年仍能记得她的名字,这充分说明了总理对革命同志战友情的无比珍视,即使再过多少年也不会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