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苏联 西方和平演变

时间:20:31:4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6评论:0

苏联输掉阿富汗战争,既非战斗力不强,也非武器装备不先进,更非综合国力不强大。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自发动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时起,苏联和苏军的精神信仰,便在一步步丢失。

这个过程,不仅伴随着冷战末期西方“和平演变”渗透的加剧,同时也和阿富汗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有关。

所以,到战争后期,苏军士兵普遍处于迷茫、不知为何而战的心理状态,最终黯然撤军。

1979年阿富汗战争前夕,苏联是蓝星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军事大国,其常规武力、装甲集群与核武力的实力均遥遥领先。

战争初期,苏军特种部队,一夜间击毙阿富汗总统;苏军坦克机械化集团,一周内就控制阿富汗所有的大、中城市,其强悍战斗力也得到充分体现。

10万苏军浩浩荡荡开进阿富汗。

然而,历史表明,决定战争最终结果的,不仅仅只有国力和军力。

在随后的战事中,苏军逐渐陷入泥潭。

苏联之所以在阿富汗陷入被动,其客观原因,对于大众而言已经是热知识。

比如,阿富汗游击队放弃城市,推入乡村山区,不断以“治安战”战术打击苏军和亲苏政权。

又比如,苏联在阿富汗推广的改革,虽然出发点很好,但不符合阿国情,导致大量原本亲苏的人士倒向反苏武装。

再比如,西方阵营通过巴基斯坦通道,不断给阿富汗反苏武装提供援助。

诸多原因,不一而足。

但除客观原因外,还存在一个相当关键的主观原因: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导致战士们信仰崩塌。

苏联自十月革命后创立政权时起,所经历的战争,大部分都是保家卫国的战争,例如抗击白军和干涉军的国内战争、反抗轴心国德国侵略的卫国战争,等等。

上述战争,都是正义的。

而阿富汗战争性质不同,是一场干涉他国内战的侵略战争。

由此,这场战争,对普通的苏军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例如,为对付阿富汗反苏武装,驻阿苏军需要经常进入村庄和山区清剿,甚至不得不去攻击非军事人员和目标,由此造成的无辜人员伤亡,引起很多苏军士兵的不满。

这时,很多战士陷入深思:我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长此以往,前线的苏军官兵,逐渐厌倦了战争;而后方的苏军官兵,同样不愿意去阿富汗服役。

苏阿战争时期,有一首著名的军旅歌谣,就叫《别告诉妈妈,我在阿富汗》。

信仰和精神世界的崩坏,引起士气的低落。

战争拖延得越长,驻阿苏军的军心就越来越涣散,开小差、吸食大麻、临阵脱逃的士兵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西方“和平演变”渗透的加剧,苏军士兵们对自身道德的约束也更加松懈。

大量官兵参与走私、倒卖武器装备等非法行动。

个别利欲熏心的军官,也频繁无偿占用部队劳动力,为自己干私活。

苏军在阿富汗的处境,越来越被动。

更糟糕的是,驻阿苏军中,有相当数量的中亚穆斯林士兵,主要是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

这些中亚裔苏军战士,本来就对阿富汗穆斯林教友抱有同情。

战争非正义的一面暴露后,他们的战意就更加消沉,甚至常常暗地里和阿富汗人互通往来。

80年代后期,苏联军方至少记录了2840起向阿富汗人倒卖武器的案件,有很多便是中亚士兵所为。

这样一来,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更难进行下去。

最终,在士兵们信仰崩塌的主观原因下,同时也在社会发展停滞、战略范围收缩的联合作用下,苏联也不愿意在阿富汗问题上纠缠,只求尽早结束战争。

80年代后期,苏军分批撤离阿富汗。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军撤走,为期十年的战争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消耗了苏联大量的精力,也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苏联军队的瓦解》、《苏联中东关系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