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经济学边际效应 也继承了他的价值观念

时间:18:59:22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6评论:0

边际效应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效应,大意是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项投入,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应也叫做边际效用,这个词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经济学中有个学派叫边际效用学派,他们的出现挑战了当时的主流经济学。

而且很神奇的是,边际效用学派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在同一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各自观点的经济学家。

英国的W.S.杰文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奥地利的C.门格尔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原理》,提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

法国的L.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稀少性价值论。

他们虽然说法不同,却论证了同一个原理:即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这一原理后来被人们称为“边际革命”,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 F.von维塞尔在《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一书中把这个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到此这个概念就被正式提出,一直用到今天。

(F.von维塞尔的岳父是C.门格尔,他接替了岳父的工作,都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

W.S.杰文斯和L.瓦尔拉斯则是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

说了边际效应的历史,再说说边际效应的应用。

如果抛开了数学模型的计算,很多人觉得边际效应是来自于主观价值的判断。

我们国家有句古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这里面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和“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边际效应的一个例子。

我们第一次接触某一事物的时候,体验应该是最为强烈的,随着接触的次数增多,我们的体验感也越来越淡,到最后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边际效应有时候也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一个长期缺水的人看到一个从不缺水的人随意浪费水,他心理可能是不舒服不平衡的。

很多事物对某些人来说是提一次接触,情感的体验非常强烈,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习以为常,内心毫无波澜了。

但有时候冲突会因为双方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

或许加强沟通,加强交流,选择更多的理解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环境更加舒适。

毕竟我们每个人生而不同,却期待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