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耶律德光 (1)有墓而无棺

时间:18:27:04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5评论:0

(耶律德光)

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带着契丹军队灰头土脸的从中原撤离,在此之前他亲率大军灭亡后晋,但问题是虽然攻城略地他们是把好手,但这些凶残的野蛮人根本就没有多少治国经验,在耶律德光的授意下契丹人对占领土地上的汉族人民开展了凶残的屠杀(辽国人出征不备粮草,所以往往劫掠百姓以为军资,这也被称为“打草谷”),一番破坏下来把洛阳和开封数百里繁花锦绣之地杀成白地。

中原百姓奋起反抗,他们或数千或数百的攻破县城,杀死契丹人任命的官吏。

眼看着战火愈演愈烈,耶律德光决定撤走。

当初自己风风光光攻灭后晋,眼看着就要统一中原,建立版图最大的契丹王国,谁料到现在还得灰溜溜回到自己老家,手底下儿郎们也是损失惨重,郁闷之下的耶律德光染上一种热疾(也就是发烧,高烧不退)。

医师们对此束手无策,在耶律德光的胸部和腹部放冰块也无法降温,眼看着皇帝烧得跟关公一样,医师们小心的建议皇帝远离女色(这个要命的时候还不忘找女人),结果被耶律德光骂的狗血喷头。

按照耶律大爷的说法就是:你们这些不学无术的庸医!我现在得了热病正需要泻火啊,怎么可以远离女色呢?

于是耶律德光继续着自己纵欲的生活,终于走到栾城杀胡林,耶律大爷非常给面子的吐了一口鲜血,一命呜呼。

(耶律德光这个胡人死在杀胡林,这给古代的谶语家们极为丰富的素材,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老天给这个残暴胡人以惩罚)

还没等大臣们哭完呢,辽国都城上京的述律太后传来懿旨:一定要把皇帝的尸体带回来!

这下大臣们犯了难,毕竟现在可是盛夏,新鲜的肉都难以保存更何况是死了的尸体?但是太后的懿旨又不能违背,正当大臣们束手无策时一名厨子站了出来,给大家出了个主意:把陛下做成“羓”吧?

啥叫“羓”?其实就是咸肉,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吃牛羊肉,但如果一次吃不完,赶上夏天不好好保存又会浪费,于是牧民们把牛羊的内脏掏空并加上大盐腌制一番,做成了不会腐烂的“羓”。

虽然这个主意有点把皇帝当成食物不太尊敬,但一时之间也拿不出啥其他的办法,所以大家就按照厨师的方法把皇帝肠子掏空,做成了“羓”,因为材料不一样嘛,皇帝做成的“羓”那叫“御羓”!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六卷·后汉纪一》记载:“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

丙子,至杀胡林而卒。

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

”《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耶律德光)次于 栾城县 杀胡林 之侧…… 契丹 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为‘帝羓’焉。

所以耶律德光也获得这么一个成就: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木乃伊皇帝”。

但真是如此么?未必。

当然这个故事大部分没有问题,但有个问题不怎么符合史实,那就是不用厨师提醒,契丹人就会把耶律德光做成木乃伊,因为他们的习俗就是把死人做成木乃伊......

所以您别以为这木乃伊就只有埃及才有,看看人家契丹人做起木乃伊就是一把好手,而且数百年都是这么做的......

既然契丹人把死人都做成了木乃伊,辽国皇帝那么多,为什么历史上就只有耶律德光这么一个“木乃伊皇帝”呢?

咱们首先就得先了解一下契丹人的丧葬风俗。

首先必须指出相比于中原地区的土葬,契丹人的丧葬制度相当奇葩。

第一个就是亲人死了不哭。

《契丹国志》载:契丹人“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因置酒而祝曰:‘冬月时,向阳食;夏月时,向阴食;我若射猎时,使我多得猪鹿。

’其无礼顽嚣,于诸夷最甚。

其风俗与奚同。

(萨满教对契丹的丧葬制度影响很大)

啥意思呢?就是说契丹最初实行的丧葬制度和现在西藏类似,都是天葬,把死者的尸体放在山上或者是树上(契丹萨满教信仰认为将尸体置于与天神最接近的树上,树是有灵性的,进行树葬,死者的灵魂可以尽快升天。

)要么风干要么被鸟雀等啄食,等过了三年再“收其骨而焚之”。

而且在契丹人看来死亡并不是一件值得难过的事儿,所以在亲人死后非但不哭泣,而且还要酌酒高唱祭歌: 哎呀,老祖宗啊,保佑我打猎的时候多射中猎物吧等等。

(当然,这时候的契丹人还主要是以渔猎为主,所以有这样的期望也无可厚非)

契丹人这一习俗保持的数百年的时间,从《新唐书》、《旧唐书》到《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都对契丹人的风俗有记载并痛加责骂。

《旧唐书·契丹传》详细描述了不同亲人死后契丹人不同的哭法——“子孙死,父母晨夕哭之。

父母死,子孙不哭。

”孩子死了父母早晚哭一通,要是父母死了子女们连哭都不用。

《新唐书·契丹传》则强调了契丹人“死不墓”,当然啦,这个“死不墓”不是咱们想的那样,把亲人烧完后随便一扔(那不成挫骨扬灰了么!)契丹人会把亲人的骨灰埋葬在内蒙巴林右旗境内的黑山(也叫木叶山,不过不是火影忍者的那个木业啊!)这算是契丹人为亲人做到的极限了,至于立个坟,树块碑,抱歉,没那个必要!《辽史·礼志下·嘉仪下》记载:“ 冬至日国俗,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山。

山在境,北俗谓国人魂魄,其神司之。

”至于祭拜先人就更简单啦,准备好祭品后面对着黑山的方向行礼,老祖宗肯定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心意啦,您看着契丹人多省事,连扫墓上坟的事儿都省了......

毫不夸张的说契丹人的丧葬制度在中原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亲人死后不悲伤,把先人的尸体挂在外面风干三年还烧掉!死后连墓碑都没一块!(其实不立坟不树碑也是契丹人的较为原始的社会制度所限,毕竟早期他们还是以渔猎为主,不断流动追逐丰美草场,要真为祖宗立个坟,以后自己在何方都不知道,更别谈为祖先上坟了,所以干脆一些,直接烧掉之后统一埋在黑山,祖宗肯定能知道的!)所以中原人评价他们是“其无礼顽嚣,于诸夷最甚。

”你们这些契丹人是最野蛮最落后的民族了!

(最先改革丧葬制度的皇帝:耶律阿保机)

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契丹人建立了辽国,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了。

在耶律阿保机的提议下,契丹人的丧葬制度发生了改变,《辽史·太祖本纪上》就记载阿保机“省风俗”,“定吉凶仪”,吸纳汉族的丧葬礼仪。

于是契丹人也开始造坟墓,立墓碑了。

《胡峤陷北记》就记载:“自入大山,行上余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枝叶有芒刺如箭羽。

其地皆无草,兀欲时卓帐于此,会诸部人葬太宗。

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而长松、丰草、珍禽、异兽、野卉,有屋室碑石,曰:‘陵所也。

兀欲人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人,人而门阖。

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

问其礼,皆秘不肯言。

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与中国所记差异。

(契丹皇帝的陵墓)

您看看,耶律阿保机死后其后人就为他建立了祖陵,而不是把他挂在树上放三年(估计也是耶律阿保机的汉人谋士们跟他说人都死了,为什么还要这么糟践自己)。

在耶律阿保机之后历代辽国皇帝都为自己设立了规模庞大的陵寝,比如说太宗怀陵、世宗显陵、景宗乾陵、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等等,这些帝王陵寝也放有石像和瑞兽,和汉族的丧葬颇为相似了。

但这时候辽国的丧葬仍然有几个特点:

,辽国虽然不再实行天葬和火葬了,但亲人死后并不是放在棺椁中,而是把逝者直接放在陵墓的石床上。

宋刑部郎中章频在重熙三年出使辽国,结果这位老哥在半路上得了急病死去了,辽国上下找不到棺材,所以只能“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饬棺。

”辽国君臣赶着为他打造了一具贴银的棺材.......

(残忍无比的殉葬制度)

(2)殉葬制度严重,辽国的君主贵族死后墓葬中不但要放大量珍贵的随葬品,还要让仆人殉葬(所谓事死如事生,辽国人希望杀死这些奴才,让他们到了地下也继续服侍自己),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甚至逼得辽圣宗颁布法令:“禁丧葬礼杀马,及藏甲胄、金银、器玩。

”,结果贵族们压根就没往心里去,翻开辽国史书,人殉的事件不绝于耳。

辽太祖死,人殉“以百数”,皇后述律氏“屡欲以身为殉,诸子泣告,惟截其右腕,置太祖柩中”(好家伙,连皇后都想着去死)。

辽国公主延寿奴“出猎,为鹿所触死”,她的母亲萧皇后“即缢杀驸马肯头以殉葬”(这个驸马就比较惨了,公主死了以后,皇后估计是怕她死后寂寞,于是把驸马也跟着一块宰了)。

(3)第三点就是著名的制作木乃伊了,北宋文人文惟简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俘虏,所以也亲眼目睹了辽国的葬礼。

在他所写的《虏廷事实·丧葬》中是这样描述的:“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

又以尖韦简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

被做成木乃伊的也不止耶律德光一个人,耶律建在大安八年出使北宋,结果也是死在半路上了,于是他的随从“倒悬其尸,出滓秽口鼻中,又以笔管刺皮肤出水,以白矾涂尸令瘦,但令支骨以归。

”契丹人现场给大宋人演示了一边怎么做木乃伊的(我估计大宋百姓都要傻眼吧!),而张舜民在《画墁录》甚至说这是契丹“贵人礼”,也就是说不是贵族你还享受不了这个待遇呢!

(4)做成木乃伊后还得穿上铜丝网衣,盖金属面目——“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

”电影《寻龙诀》灯中baby饰演的奥古公主就是佩戴黄金面具下葬,这是因为契丹人信仰萨满教,认为灵魂不死,如果用金面具、银丝网络来罩住逝者可以保证魂魄不离。

不过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辽国末期的葬礼已经完全和汉族的葬礼一样了,皇帝死后不但要做法师祈福,继任的皇帝还要为先帝披麻戴孝哭丧。

但咱们看契丹早期的丧葬制度,恐怕被制成木乃伊的怕是不少(不知道耶律阿保机是不是也被做成了木乃伊),这样说来耶律德光这唯一的“木乃伊皇帝”名声不一定保得住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