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窦宪 他被压抑得太狠了

时间:17:27:1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1评论:0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

他们在汉武帝时期,为汉朝解决了匈奴边患。

其实在东汉时期,有一个人他也曾经消灭过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可这个人却没啥名气,他就是窦宪。

窦宪的出身

窦宪出身窦家,至于窦家的发展史,其实是一次错误所引发的。

窦家的女孩子去了一个本来不应该她去的地方。

当时,宫廷里一批不受宠的女官为了自己的前途,要去当吕后的眼线,当时所有人都在打听哪个诸侯王好相处一点。

窦家的祖先本来是想要去赵国的,可阴差阳错之下,她却去了代国,碰到了后来的汉文帝,他们所生的孩子刘启成为了太子,窦家一家人自然顺理成章成了大外戚。

后来,窦太后天天对汉武帝指手画脚,弄得汉武帝不胜其烦,为了防止外戚专政,甚至还弄出了一个“留子去母”的规矩。

以为自己是汉武帝一生所爱的钩弋夫人就这样去世了。

由此可见窦太后这位祖母给汉武帝造成了多大的阴影。

窦太后死后,窦家的势力一落千丈,剩余的窦家人不得不匆匆离开京都。

可这,并不是窦家的结束。

后来,西汉灭亡,窦家投奔刘秀后,光武帝也很大方了。

给了窦家很高的地位和优渥的生活。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光武帝的后代并不像光武帝那样温和宽厚,反而对功臣非常忌惮,窦家不得不夹紧尾巴做人,免得被皇帝抓到什么把柄,再次面对家族倾覆的厄运。

即便如此,窦家还是有一些子嗣因为行为不谨慎,被皇帝处死。

一转眼,光武帝的孙子就成了皇帝,在联姻这方面,窦家倒是压对了宝,成功的让自己家族的女子成了皇后,窦家也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这个时候东汉的皇帝对于窦家还是非常防备的,时不时就要敲打一下他们。

窦家这次学聪明了,无论皇后受不受宠,无论皇帝对窦家有什么意见,窦家人都表现得极其乖巧,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皇帝的死亡,窦家的女子就可以成为太后。

太后可比皇后让人放心多了,最起码,皇后碍于孝道,不能对太后做什么。

窦家终于等到了,窦皇后成了窦太后,窦家势力重回巅峰。

窦宪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窦宪很讨厌东汉皇室,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死在了汉朝皇室手里,他想要报仇,这份复仇之心向火焰一样熊熊燃烧着。

首先遭殃的就是当初审理窦宪家人案件的大臣,随着窦宪权势日增,他还杀死了和他意见相左的大臣。

弄得朝野一片哗然。

窦宪为了转移朝野对此事的注意力,并且了更好巩固窦家的权势,于是和窦太后一起联手,推动了此次出征匈奴的计划。

窦宪的成功

从前面可以看出窦性出征匈奴,完全是没有办法的情况。

很明显是他的姐妹当了太后以后窦宪跟着飘了,以为自己在朝廷方面有人,可以为所欲为。

杀死当初主审自己祖父和父亲案件的官员,还杀死了和自己作对的大臣,最后被朝廷的舆论逼得受不了才终于远征匈奴。

可窦宪还是有一定军事才华,就是著名的勒石燕然。

在范仲淹的《渔家傲》当中曾经写道:“燕然未勒归无计”,用的就是窦宪的典故。

可后来,窦宪担心皇帝对他不放心,想要先下手为强,谋反篡位,最后被皇帝平定,窦氏一族全部灭亡。

窦宪的失败

看历史,不能仅仅看一个孤立的事情,如果仅仅看击溃匈奴这一件事那么窦宪可以算得上是劳苦功高。

可是评价历史人物要看综合评价,窦宪的某些行为已经不是普通的功高盖主可以解释了。

有很多功高盖主的大臣都被皇帝给杀掉了,就是为了保险。

可是窦宪不属于这一类,他是真的付诸行动了,而且他所做的事情也非常离谱,就因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被杀,就要杀死主审官员。

后来更是因为权利的原因,杀死和自己做对的大臣,这不是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完全是不能够忍受的,即便是君王怎么做也很容易堵塞言路,导致朝堂不稳,更何况窦宪,仅仅只是一个大臣而已。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家族脱不开关系,窦家在每一次得势之后都难免骄横。

窦宪确实有很大的功绩,可他也毫无疑问触犯了红线规则。

一个造反的人,无论曾经多大的功绩,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对于窦宪来说。

这样的人,一朝得势就会横行无忌,用来弥补当初被压抑的愤怒。

在整个窦氏家族当中,脑袋清醒的人没有几个。

在西汉时期,窦氏家族就已经犯了汉武帝的忌讳,对于自己的这位奶奶,汉武帝毫无尊敬的感情,他觉得作为一个女人,窦太皇太后对他的朝政参与得太多,而且总是对他的事情指手画脚。

所以窦太皇太后一去世,汉武帝就开始清算了。

如何在有事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这是每个权臣的必修课。

窦宪明显脑袋发热,他以为自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汉和帝并不是汉献帝。

在听说窦宪可能会谋反之后,他就直接采取了措施,把窦宪麾下的士兵都给召回了京师,然后召见窦宪,最后将他杀死。

造反是一件风险挺大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选择造反。

可是窦宪有了错觉,他觉得皇帝年幼,自己大权在握,如果自己有所行动,即使不能成为新一代的皇帝也肯定能够成为首屈一指的权臣,让所有的皇帝都不敢动,他这样也算是能够达成自己的理想了。

可是并不是年纪小的人能力就差。

汉和帝处理窦宪的措施,可以算是教科书式的。

即便是窦太后也不能对这件事有异议,自己的兄弟都要造反了,总不能还让他皇帝忍着。

窦宪的少年时代是很压抑的,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获罪被杀,当时的人们也认为窦家大概再无翻身的机会,这样的环境也造成了窦宪和其他窦家人在性格方面是不健全的,他们需要权力来获取安全感。

权势越盛,安全感就越多。

至于窦宪为什么在史书当中声名不显,大概是源于“木桶理论”。

木桶的容积是由它最短的一块板决定的。

就像现在有一个人,他曾经是救火英雄,可后来又杀了人,人们在谈论他的时候,是会觉得他是英雄还是罪犯呢?

窦宪应该感激窦太后给了自己出征的机会,否则窦宪的评价只会更差。

恐怕要遗臭万年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改正的机会。

而且,不能够掩盖他在做官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所以后世的史学家,对窦宪也没有什么好评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