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西施入吴 多愁善感的西施

时间:04:43:3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4评论:0

  蠡湖看起来窈窕修长,充满了柔和和秀丽的感觉,无论是形状还是名字,都衍生出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其中之一,便是范蠡和西施的故事。

  历经千年的爱情故事

  俗话说“红颜充计男儿耻”,西施所经历的故事放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还有两个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描述。

  其一为“情人眼里出西施”,无论是在《欢喜冤家》还是《红楼梦》中也都有提及,西施的美貌一定程度上指代了“审美标准”,表述着情感颠覆了客观的判断。

  其二则为“东施效颦”,也被人形容成一味模仿反而适得其反。

  两个词在表达方面各有侧重,不过人们也都能从类似的表述中感受到西施美丽的一面。

  西施虽然无比美貌,可这也并没有给她的人生带来很多幸福的感觉,她红颜薄命的命运,也和当时春秋争霸的时代紧紧结合在一起。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同样也是越国的大夫。

  越国是古代越族人所建立起来的国家,经过了越族民众长期的努力劳动,越王允常带着他的儿子勾践也想早点实现终极目标:称霸中原!

  不过,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越国的北面有一个比它们强大得多的吴国,越国想要北上,就必须得消灭吴国,这也就造成了吴越争霸的根源。

  《吴越春秋》也有不少记载的内容,在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在夫椒一带决战,这场决战导致的结果便是越王勾践败退,他们也仅仅只有五千残兵败将,拐回头去守会稽山,可是,他们又被吴军给牢牢围住了。

  勾践也知道现在的颓势已经无法再挽回了,于是就派出了文种向吴国求和。

  吴王将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全部软禁在一个石洞当中,在整整三年之后才将他们给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国内后,决心一定要报仇,不过面对吴国的强硬,一时间也找不到出路。

  这个问题同样也被范蠡不断思考当中,他也很快给了勾践一条建议:现在越国可以抓紧时间使劲发展经济,力求实现强盛,同时也要去想尽办法去削弱吴国的力量,实在不行,可以采取“美人计”。

  越王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吴王刚刚打了大胜仗,现在一定正暗自高兴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给他送一位美女,也能使得吴王更加沉溺在酒色之中,起到削弱吴国的目的。

  这段时间,越王勾践也在卧薪尝胆当中,他励精图治,想尽一切办法增强本国的力量,这件“挑选美女”的差事,就被勾践交给范蠡去做了。

  范蠡经过多番物色,最终选定了西施。

  西施被选中作为了历史上最早记载的“色情间谍”,那么此事能不能成,也就看西施的美貌是否能够成为克敌制胜的武器了。

  多愁善感的西施,也就这么成为了“人肉炮弹”,由此也注定了她红颜薄命的人生悲剧。

  西施本身就是越国人,她是一个浣纱姑娘,容貌标致还非常机灵聪明,范蠡也就开始着重培养她,让她很快成为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神奇女子,也将国家兴亡的使命交付于她。

  还好,西施没有辜负范蠡的期望,她本身就很深明大义,知道现在已经到了越国不保的地步了,也同意出使吴国。

  将这些特征结合看来,西施不仅生的秀丽,在各个方面都超然于寻常女子,还能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前途绑定在一起,实在是世间少有,范蠡本身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自然也对西施产生了不一样的好感。

  亲手将西施送到吴国的人,自然也就是范蠡了。

  范蠡对西施产生了爱慕之心,西施也同样如此,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她感受到了来自于范蠡无微不至的关怀,也终究动了情。

  可吴国是必须要去的,就算事情办不成,也得给勾践一个交代。

  根据《汉唐地理书钞》辑《吴地记》的记载: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

  也就是说,范蠡对送走西施这件事还是非常不舍的,他们一路上磨磨蹭蹭,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结果还生下了一个孩子。

  等到到达吴国的时候,他俩的孩子已经能够开口说话了,至今吴越间还有一处“爱子亭”,用来纪念范蠡和西施的爱情结晶。

  不过,相关传说中的表述,对于这个孩子的下落却没有详细的说法,只是有人说这个孩子后来送给其他人抚养,从此就再也没有找回。

  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并不意外,西施是要去面见吴王的,带着个孩子自然不方便,范蠡的心头就算有再多纠结,可他也找不出第二个西施了。

  后世也分析,范蠡和西施这两个人能够结合在一起,除了“郎才女貌”这种古代爱情所具有的典型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在于他们都有着“爱国”的重要共同思想基础。

  这种爱情又是和时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的爱情就显得更加纯粹,少了些浓厚的脂粉气息。

  注定被拆散的爱情,也就显得十分悲壮了。

  果然,吴王夫差在得到了西施之后,也一眼就爱上了西施,从此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为了能够博得美人一笑,吴王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建造出了姑苏台和馆娃宫。

  特别是姑苏台,是整个古代最为豪华的建筑之一,因为建造它的工程十分浩大,所用的材料很多,也使得灵岩山下的河道内堆满了木材,致使交通都被堵塞了。

  建造好这两处富丽堂皇的建筑后,吴王也天天带着西施在里面饮酒作乐,根本不理政事,吴国在人力和财力都有着严重消耗的情况下国力也渐渐衰弱了起来,可夫差对此还是不管不顾。

  另一边,卧薪尝胆的勾践也在多年的积累中让越国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等待着一举攻破吴国的机会。

  正好,公元前473年发了一场大水,越国就趁着这个机会一举灭掉了吴国。

  勾践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了,他也开始论功行赏。

  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立下了头功的人自然就是范蠡了,好好奖赏一下范蠡也是应该的事情。

  不过,范蠡也在勾践身边这么多年了,他对于勾践的为人也很清楚。

  在他给文种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现在飞鸟打光了,再好的弓箭也该要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了来吃,越王这个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但是不能共同安乐。

  字里行间,都是为了让文种能够尽早离开越王。

  红颜薄命归魂处

  范蠡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前做好了准备,出走后便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

  他先是去了齐国,在那里化名为鸱夷子皮,靠着头脑和勤劳,很快积累起了家产万贯。

  齐国的国君也很快听说了他,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便任命他为齐国的相国。

  范蠡这个人也非常豁达,在齐国的日子里,他将自己的全部钱财都分给了当地的民众,转头奔向了自己的下一站,丝毫不留恋于官职。

  后来,范蠡又去了陶地,改名为陶朱公,再度依靠着经商致富,又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钱财,最终死在了陶地。

  也可以看出,在范蠡的后半段生活中,始终没有见到西施的踪迹。

  关于西施的下落,在记载中则产生了不同的说法。

  按照第一种说法,西施很快就走上了红颜薄命的道路:西施在吴国灭亡之后回到了越国,在越国被杀。

  按理说当时勾践正在论功行赏,可勾践不仅仅不给她立功,反而说她明明作为一个弱女子,却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让吴王五迷三道,最终使得一个强盛的国家灭亡,若是将她留在了越国,那么对于越国显然也是不利的。

  曾卧薪尝胆多年的越王绝对不允许这件事发生在自己的头上,于是也将她给沉死了。

  最早的记载是《墨子》当中,按照这里面的说法,吴国灭亡之后,西施是被沉死在水中的。

  这种说法其实可信度很高,因为墨子出生于公元前468年,距离西施死亡的年头只差了七八年,那些对西施之死还着了解的人也有不少尚在人世,因此墨子想要得知一个真相,难度也不算特别大。

  可惜,墨子在这方面的记载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记叙,这也导致了后来人们在记载中有了发挥的空间。

  不过,他的这种说法是后世不愿意接受的,每个人都希望能给一段浪漫故事安插一个甜蜜的结局,毕竟,这个女子当年可是肩负起了重振越国的重任,转过头再死在越王的手上,听起来也有点不可思议。

  于是,人们按照自己善良的欲望,选择了富于想象力的戏剧形式,从而产生了西施的另一个结局:随着范蠡而去。

  在范蠡决定逃跑的时候,西施和范蠡就雇了一只小船,来到了五里湖并藏匿在湖中的位置,并且隐居在民间,随后的日子里,范蠡一直将西施保护的很好,让别人以为她已经消失了,不然“红颜祸水”的名声落在她头上,她也承担不起。

  如今,“蠡园”和“施园”犹如范蠡和西施一对情人在向世人倾诉他们深情相爱的故事,也符合人们期望的第二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