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米格-25 整个西方才如梦初醒

时间:16:42:50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5评论:0

米格-31和米格-25作为前苏联时代的两款“明星战机”,历来是军迷们讨论的重点,但是这两架战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多,那么咱们今天就来主要盘点一下,米格-31和米格-25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

首先,就历史渊源而言米格-25是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设计的一款专门用来高空高速拦截的截击机。

主要的作战对象是美国的“SR-71”黑鸟侦察机,由于黑鸟可以达到2.5马赫的速度,米格-25为了拦截它设计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马赫,米格-25也是首架最大速度可以超过3马赫的战机。

不过米格-25并不是用来空中格斗的,最大马赫下机动性能较差,只能用于截击。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让整个西方大为震惊。

不明缘由的西方认为米格-25一定用了什么超乎西方想象的“黑科技”,否则不可能会达到如此高的速度。

米格-31

直到在70年代的时候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开着米格-25叛逃日本,这就是一架用不锈钢做的战机。

由于苏联当时的技术无法使用钛合金制造飞机,所以突发奇想的设计师想到了不锈钢材料。

然而成本低廉的米格-25还是比价格超级昂贵的美国“黑鸟”要划算得多,性价比整整甩了美国人几条街。

要知道米格-25整整生产了1200架,而SR-71黑鸟仅仅才生产了32架。

和米格-25相比,米格-31的主要改进是更换涡扇发动机和航电。

把运输机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降低涵道比,供战斗机使用。

此举降低了巡航油耗,增加了航程,同时降低了最大速度。

安装相控阵雷达,具备多目标能力,增加下视能力以拦截巡航导弹。

具备飞机之间数据链通讯能力,实现协同作战。

提高钛合金用量,降低结构重量。

采用双人座舱适应航电系统的改进。

修改气动外形,改善低空低速飞行性能。

也就是说,米格-31是在米格-25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气动外形比较接近,大量使用合金钢和钛合金,但是采用双座串联座舱布局,作战半径大、速度快、火力猛。

在机载发动机和雷达火控系统等方面米格-31都比米格-25先进的多,所以后座驾驶员专司雷达和火控系统,米格-31的雷达搜索半径可达200公里,预警距离可达120公里。

这对于辽阔的俄罗斯领空来说十分重要,多机以间隔200公里的距离巡逻,可以在不依赖地面雷达情况下,使用机载雷达瞬间覆盖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领空,自行对空中目标进行搜索、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