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约束的场所 又是好朋友了

时间:15:43:26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2评论:0

让开,让我这个班主任来掰扯掰扯吧,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那可是响当当滴,无数次和一帮“熊孩子”斗智又斗勇,个中滋味可是尝了个遍了,太知道怎么和他们周旋一番而举重若轻。

这些道理和家长想在公共场合约束好孩子,原理都是相通的啦。

一、带着孩子在公共场合,家长尽可能像老师那样,尽可能做到不怒自威

我带着七年级的学生,当他们的班主任,真是心力交瘁,每天琐事一箩筐不得安生,他们事实上也不算小了,十三四岁的人了,居然还过的没大没小,天天一帮人不是这个摔个屁股墩疼得吱哇乱叫,就是那两个闹翻脸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看着他们斗的乌眼鸡似的,我高度怀疑他们是不是变成了赵三岁、刘三岁、杨三岁了。

你说这种情况下,哪个当班主任的能笑得出来呢?脸绷着,那是必须的,相当于传递出一个信号:“老班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们必然要承受来自于班主任的狂风暴雨,随后会安静一段时间,暂时不再有打打闹闹的现象。

对于同学之间的冲突,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分开问话,最后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缺点都一一指正出来,尤其是引导他们回忆之前相互之间曾经的美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同学特有的情分,很快的,他们脸上就阴转晴了,此时此刻,再让他们握手言和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家长需要给孩子明确自己该承担哪些责任,更需要明确界限感

班里学生相互之间出现冲突,不外乎就是你碰了我,我吃了亏,得要想办法讨回来才公平。

要么就是我碰到了你,你不愿意,非得要以肢体冲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免不了两败俱伤。

其实呢这种事情实在上不得台面,班主任能做的就是两头哄,两头批,最后拉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

虽然这是来自学生之间的小龃龉,又不是双方之间产生的原则性问题,但是很多家长依然如临大敌一样,动辄一个电话就来兴师问罪,班主任们经常忙的头都大了,还要想办法安抚好学生和家长的情绪,都要哄呗。

三、家长在家里对孩子多进行教育理念的引导

家长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会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地展示出来,帮助更多同学弄清楚自己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俗话说:“栽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由此不难看出,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约束孩子的不二法则。

想优雅地出现在公共场合,怎么能离开家长的提点?家长要严厉告诫孩子,需要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自幼养成规则意识,才能培养出厚重的责任感。

孩子其实很会察言观色,他们也清楚只要家长发狠了,就没他们孩子们什么事了,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地待着吧,不要因小失大,顾头不顾腚,最后反而给自己招来了皮肉之苦,何必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