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自己人 跟我没多大交往的人

时间:15:42:49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7评论:0

李莫德雷德:都是自己人啦,这句话是不是经常听到?那到底什么才算自己人呢?这就要看在什么场景下,特定的场景下我们有特定的自己人。

我们的实验人员在与选定农户共同生活、交往大约半年( 在村内生活 45 天) 之后, 对该农户所处村庄的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有了基本认识,。

此后的半年( 在村内生活 20 天) , 重点观察了该农户被研究者( 男, 47 岁, 初中文化, 曾经在部队服役, 当过货运司机, 现任村干部, 以下简称老李) 为儿子操办婚事的主要过程, 例如择期、谢媒、婚礼等仪式。

一、什么人被视为自己人? 什么人被视为外人?

从观察和访谈获得的资料看, 农村被研究者在一般和相对两种意义上使用自己人概念。

一般意义的自己人指“ 自家人", 尽管被研究者已经在 20 年前与父母大家庭初步分家( 以后又陆续分了几次) , 但是夫妻儿女小家庭仍然不是他唯一的家庭概念, 即大家庭的意识比较强。

同时, 由于姻亲关系地位的上升, 岳父母的地位也有上升, 可以看到家庭概念的某些变化。

相对意义的自己人是将一般意义自己人内外区别的下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

以下摘自访谈录音:

我: 刚才咱们说, 给海滨( 被研究者之子) 办事( 婚礼) , 请什么人不请什么人( 赴宴) , 这涉及不涉及你什么是自己人, 什么不是自己人的观念呢?

老李: 那个啊? 要我说也涉及到了。

这个外人和内人, 这看在什么情景下说外人和内人。

你假如说: 李嫂 和我, 我们两人跟你, 我们俩是内人, 跟你是外人。

可是要是说, 再来一个, 哪怕是庄里的人, , 我就认为咱们这个是内人。

他就算外人。

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老李: 比如说, 我当兵去了, 周广中( 同年应征入伍, 并且在同一部队服役的同村人) 我们两人, 他就算内人。

范围再广点呢, 我们一个县的就算是内人。

没别人, 咱们都是老乡。

假如说, 我到四川去当兵去, 这廊坊地区就两个人, 有一个安次县的, 一个冀东县的, 那( 那个冀东县的和我) 我们两人就可以说是自己人了。

我: 昨天问嫂子什么人是自己人, 她就笑。

说, “ 那还得是我和你大哥。

"

老李: 我们两个肯定是自己人。

海滨、海静 和小静呢, 要说, 如果我这圈划的小呢, 就连他们俩( 仨) 都没有。

再往大了划, 就把他们包含在里边了。

再往大了划, 就把我父亲包含在里边了。

再往大了划, 就是她的父亲, 然后是我的兄弟、她的弟弟他们。

可是在这圈里头, 它也不完全一样。

假如说, 我们哥们四个, 也不完全一样。

还得论什么事, 还有人的秉性、行为不一样。

这哥儿俩可能就显得密切点, 那哥儿俩就生疏点。

二、外人可不可以变为自己人 ?

民谚有“ 姨娘亲, 一辈亲, 死了姨娘断了亲, "这样一种情形。

另外, 上一代人没有出“ 五服"的亲缘关系, 在下一代人那里就可能出了五服。

在家庭中当家人出现变化的时候, 就会有了关于是不是保持五服以外关系的新决定。

这有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保持

礼尚往来而中断的和一些因特殊的原因被迫中断亲缘关系的情况。

这些变化, 基本上属于亲缘身份的改变, 因此, 在亲属网络中是不是自己人变成外人或外人变成自己人, 可以通过仪式行为来表达、获知以及被理解。

下面是一段访谈记录:

婚礼刚刚结束, 正碰到老李妻妹的婆婆病逝。

我问李嫂, 这次丧礼她要不要参加, 要带什么礼物。

她告诉我, 是不是去最后要看对方“ 给不给话"。

“ 给话"就意味着对方希望与自己保持亲属往来。

如果“ 不给话", 就要理解对方认为自己与他的关系比较远了, 可以不去, 对方此后便不再作为亲属往来, 在婚丧仪式上便可以免去亲属之间往来的礼仪。

如果对方没有“ 给话", 而自己仍然决定去, 就是表明自己这方面愿意保持, 如果对方不在下次自己的大事还礼的话, 也可以看出对方不愿意保持往来关系。

有的人不愿意从自己这方面中断关系。

由于交往也导致了自己人与外人的相互转化。

这种现象发生是个人性的, 即在个人之间的交往中, 相互建立了亲密情感、信任和义务感。

但是, 由于传统的自己人是亲属自己人, 因此, 这样的外人变为自己人往往要获得相应的拟亲属身份, 例如, 干亲、拜把子兄弟等。

这一过程被称为“ 拟亲化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由于不再交往而中断的亲属关系, 即“ 去亲化过程"。

四、外人是如何变为自己人的?

老李视为干哥们的老金为例。

老李与 老金小学同班同学, 又是近邻。

老李 比老金大一岁。

上学时他们坐同桌, 下学以后总是一起玩耍或一起割草。

老金 说, “ 我们干啥都在一起。

"成年后, 老李当兵离开了村子, 老金在村里当了“ 赤脚医生"。

他们仍然相互通信, 老李 把自己的许多事情和想法都告诉老金。

在老李 成为村干部的时候, 老金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医生。

他自己开了一家诊所, 自学了大专医疗专业课程, 还发表过有关论文并获得过奖励。

他们两个人成为公认的好朋友。

尽管如此, 他们彼此的来往却不多。

他们之间相互非常信任、非常认可、欣赏或赞同, 老金 说, 他与老李 之间很默契。

在谈到什么是“ 自己人" 的时候, 老李 认为, “ 自己人"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信任。

以下的谈话就是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的:

我: 那你跟老金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老李: 我们的关系好像就是比街坊近, 比朋友......有的人朋友不见得有我们哥俩近。

......你像我一去了( 他的卫生所) ( 老李 突发急病, 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起因如何) , 他就说,你量量血压。

他立刻就......( 让) 我就在家呆着, 他给我找车。

找人给我开车。

我: 他说, 你自己想开车, 他认为不行, 他怕路上出事。

老李: 回来他就跟我去了( 县医院) 。

我对他有一个信任程度。

我生病了, 说上这儿扎( 针灸) , 上那儿扎( 很多人提议上北京、冀东县扎针灸) 。

回来我对你嫂子说, 我呀, 我明儿就找 去。

他要同意给我扎, 我就相信他给我扎好了。

我: ......信任到这种程度。

我问过他, 你跟老李关系那么好, 他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马上, 一张口就冒出来了, 他说, “ 他在我心目中是个大哥"。

他说。

那反过来, 我就想知道, 他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人?

老李: 他有什么( 感受) , ( 我) 也跟他一样。

就是平常不, 看不出来。

我: “ 我们也不吃吃喝喝。

像他( 指老李) 这样人, 交往多。

对他这个人, 做事比较满意。

"这可能更重要。

老李: 对他做事也 满意。

最重要的是, 他的医德医风, 都是干出来的。

我: 我也问他, 为什么觉得挺好的? 他说, 我瞧他办事, 跟我想的差不多。

你们干得也不是一个行啊? 他说, 是啊, 我是搞医的, 他是干政治的。

可是我觉得他办事, 如果我干, 也差不多。

当然能力不一样, 就是指原则了。

老李: 他要有为难事, 我没帮助过他。

我: 是不是他老帮助你? 所以你们关系好。

由于互相帮助, 互相认可。

老李: 我没帮过他什么事。

但是有疑难事, 我也帮他。

那年, 有个叫周亮的, 玩闹, 请一个狐朋狗友的, 过节, 光一个大膀子。

喝酒喝多了, 调戏周围的妇女。

然后, 到老金 那瞧病去了。

他就要砸老金, 我就去了。

他( 老金) 就这找我来了。

找我我就去了。

我说, “ 到临河庄撒野来了! "他( 周亮) 就奔着我就来了( 朝我打过来) 。

我这一扛( 比划动作) , 回来这一那啥( 比划动作) , 就撂倒那儿了。

......在这种情况下, 我要是不出面, 就不可能有人去管这闲事。

是不是? 这事虽然是件小事, 但是绝对说, 我能排解得了, 别人他就排解不了。

他( 老金) 跟他妈打架, 别人谁劝他都不行。

但是, 出于这种情况, 我知道以后, 我必须得去。

我当时到南村头, 我说, “ 你跟我上去。

"他说, “ 我不去。

"我说, “ 你今儿要不去, 咱们哥俩算拉倒" ( 意为中断关系) 。

他立刻就跟我回来了。

然后, 说完他, 就说我三婶和三叔( 老金 的父母) 。

这事就算过去了。

实际上, 他在经济条件上比我强。

我帮不了他。

而且, 他在人缘方面也都可以。

他接触人也不少。

医德医风也好。

也可以说, 他在临河庄村也是个人物。

所以, 我帮不了他多少。

我们哥俩只能说互相理解。

......绝对不是那种意义上的哥们义气。

吃吃喝喝, 互相帮忙。

老李 生病的时候, 老金 不但亲自陪送老李 到县医院和北京市的医院去诊断, 而且同意为老李 扎针灸。

他每天晚上 11 点到老李家里来, 三个星期中没有中断, 直到完全恢复。

在我询问老金 的时候, 他告诉我, 他这样做的确有很大的风险。

但是, 老李信任他, 他会尽心竭力。

老金 告诉我, 他把老李 看作是“ 大哥"。

这个感觉是从小自然而然形成的。

不过,老李 在他面前“ 从来不是命令的口气"。

当我问起 老金 要不要参加老李儿子的婚礼时, 老金 毫不犹豫地说: “ 这当然要去! 他们家的大事我都去。

"结果我在婚礼那天不但看到 老金 用大红纸剪了一个有三十多个“ 囍 "字组合的团花,看到他妻子清晨就来到老李 家帮忙, 带来了他家的圆桌、椅子、案板、水舀子, 而且我在婚宴上还看到他与老李 的小舅子争执起来, 以下摘自我的观察笔记:

老金 边喝酒还大声地喊起来。

原来, 李嫂的弟弟 向他敬酒的时候说了一句: “ 金哥, 咱们 喝。

"没想到老金 反感他被称作“ 金哥"。

他说, 这么一叫, 他与大哥( 老李) 的关系就远了。

他只允许 叫他“ 哥"。

看样子, 老金 希望他和老李的关系跨越血缘的障碍。

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期“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自己人吗?”这期是在农村进行调研,下一期我们将在城市进行调研,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