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征 每届任期5年

时间:20:30:02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2评论:0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特征是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同于国家政权组织和其他政治、经济等社会组织,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目的是解决居住地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2、在城市里,基层群众性组织主要是指什么?

  在城市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指的是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即居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能充分的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

  它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的居住地区建立起来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或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的最基层、与群众直接联系的组织,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按照居住地区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

  3、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什么的特点

  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的特点

  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4、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1、基层性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社会的最基层、与群众直接相联系的组织;

  2、群众性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人民群众管理基层社会事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3、自治性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代表本居住地区的居民或村民行使自治权,是具有自治性质的社会组织;

  4、独立性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不同予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它们在组织上是独立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村委会

  1、村民委员会的设置。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成,其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的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权利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每届任期5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居委会

  1、居民委员会的设置。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是以实现居民自治为目的,以根据居民居住状况、便于居民自治为原则,以100 —700户作为所辖居民户数的范围。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6条第2款规定:“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2、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9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居民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既可以是本居住地范围内全体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权利的居民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还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的任期为5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5、基层群众自治的性质

  法律分析: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以居民或者村民以一定的居住地为纽带和范围设立,并由居民或者村民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的,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百一十一 条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