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古代战马一般可服役多少年 而且战马体积比人大

时间:19:03:17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21评论:0

  战马在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兵打仗都离不开它,然而并不是所有马都能够成为战马,古的人通过长期的经验,将后肢矫健、腰身有力、速度快的马作为战马。我们先来了解古代战马的一些情况,再来探索古代战马一般服役多少年。

  古代战马那些事

  ①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这时候战马需求非常多,因此有了产马区的形成。秦国早先也是为周国养马,因此养马技术很成熟,秦国的良马很多,诗经中也有称赞秦国的良马的,比如“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经·秦风》)。

  除了秦国,赵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养马区,也都非常重视战马的培育繁殖,所以这个时候战马的来源主要是靠自己养殖,也有一些是从外面买来的,如《战国策》中记载的“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就是记载了在民间买马的情况。

  ②唐宋朝时期

  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已经失去了西北的大部分养马基地,到了宋朝,传统上的优良战马基地又纷纷落入契丹等少数民族手里,中原这时的战马来源已经非常的缺乏。于是中原地区只能想办法如何多获得战马。

  宋朝非常重视马监的建设,此时中原地区战马的来源也主要来自马监的提供。马监也是一个养殖马的机构,虽然产出的马不能跟西北的战马相比,但是也总比没有战马好。

  为了弥补战马的不足,宋朝还多次像西北少数民族购买战马,然而战马数量还是不够,这也导致了宋朝的军力的衰败。

  ③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朝廷也很重视战马的培育,都设置了养马的机构。清朝将战马的培育视为仅次于农业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清太祖皇太极时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养马业。

  不仅如此,清朝还有蒙古上贡战马,又激励满、蒙、汉都多多畜养和繁殖战马,因此清朝的战马达到了繁荣的阶段。清朝也会向边地的牧马民族买马,或者用茶置换马匹。

  古代战马一般可服役多少年?

  ①古代战马的伤亡

  古代战马服役后,也就是加入了军队后,伤亡率非常大。因为骑兵跟战马是合二为一的,而且战马体积比人大,受到击打的几率也大,而且古人还总结出了经验,“射人先射马”,这更加增加了战马的伤亡。

  另一方面,士兵还可以通过兵器保护自己,也可以灵活地避开攻打,而战马的灵活性就不如士兵了,往往无辜送命。

  在史料中也有很多战马伤亡的记载,如唐朝李世民征讨高丽,一万骑兵,历经七个月,取得不少胜利,然而骑兵战士死亡两千多,而战马死亡为七八千匹,可以看出战马伤亡量之大,是士兵人数的几倍。

  因此,大部分战马服役的年数是非常短的,甚至有的刚刚服役就伤亡了。

  ②不会遇到伤亡的战马服役几年

  那么,如果是运气好的战马,能够不用经常冲锋陷阵,不会遇到伤亡,可以服役几年呢?

  宋真宗曾经说过,以往所买战马在三岁到十七岁之间,并规定今后所买战马要在四岁到十三岁之间,可以看出宋真宗将马的年龄缩短了,也说明看出4岁到13岁之间马的质量是比较好的。

  到了宋神宗,又将战马的年龄规定到了4岁到10岁,可看出这个年龄阶段的战马是属于青壮年,比较矫健有力。

  结语

  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中,除明朝由南向北统一,其他的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因为南方政权缺少战马,在战争中只能用步兵对抗北方的骑兵。在战场上,骑兵无论是机动性还是灵活性,都远胜于步兵。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高机动性,对步兵进行多种战术。所以历代大一统王朝,几乎都是由拥有骑兵的北方政权完成的。

  即便是朱元璋由南向北统一,也是因为元朝统治者的退耕还牧,战马主要来源于南方的养马基地。所以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战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国曹魏凭借一己之力,压制着蜀吴两家,正是自己拥有骑兵的优势。与普通的马不同,,战马的标准要比普通马匹要高,饲养战马的成本相对也高。

  首先,战马吃的饲料有讲究。和牛羊不同,马是奇蹄目动物,无法进行反刍。马的消化率只有40%不到,所以战马吃的饲料要格外讲究。比如黑豆和苜蓿,因为消化能力弱,所以马还得吃“宵夜”,所谓“马无夜草不肥”。

  相比于牛,马除了速度快之外,别的方面都没法和牛相比,牛的粪便可以用来肥田,但马的粪便是酸性,不仅不肥田,反而影响庄稼的生长。就肉质而言,牛肉至今仍然是人们所青睐的食物,所以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养马的性价比太低。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是保马法,就是让老百姓替官府饲养战马。来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宋朝也是如此。最后由于对老百姓的负担太重,取消了。骑兵部队的马大多是被骟了的。因此军队的马匹不能生育小马。这就使得对战马的需求,只增加、不减少。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培养战马、组建骑兵部队必须克服的困难,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战马的服役年限。骑兵部队的精锐与否,直接取决于战马的优良程度。一般来说,一匹战马的巅峰时期只有2—3年左右,在二线服役的时间也就3年左右,好一点的最多5年。一匹顶级战马,最多服役8年。

  在中国,马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反射了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车的出现在当时是将社会当中的上中下人区分开的标准,马和马车便成为了当时主要的交通运输。据史书记载,夏王启时代可能是最早的使用马匹来作战的时期,从此马匹开始在战场上饰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到后来,中亚游牧部族的兴起,马上作战这一形式也出现在了历史当中,为抵抗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原人也开始学习如何在马上作战,中原人钻研出了一套针对战马的培养方案。中原地区由于地形原因,产出的马匹腿短,不适合奔跑作战,就只能向西域国家进口,所以中国历朝历代贵族王侯都大力收集骏马,有名的良马就比如汗血马,西汉时汉武帝出兵十万攻打大宛就为了一匹良马,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战争与马的紧密关系。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不断,中原人在培养战马的同时,也培养出了骑兵。商纣王与周的战争,就是商人不重视发展战车兵,用步兵和周的马拉战车兵交锋,商兵难以抵挡战车的速度与冲击。所以以后的各朝代都开始重视战车在战争中的作用了。

  除了良马精兵,武器装备的优良也很重要。中原人仿造了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所使用的武器—环首刀,环首刀的设计便能使骑兵在马上也能轻易灵活地取敌人首级。甚至有一个骑兵能比得上几十余名步兵。再后来改良了马鞍、马镫之类的辅助装备,骑兵在中国古代战争的重要性日趋提高了。

  从最初的方便交通运输,到借马匹之力压制敌人,再到专门地对战马进行培养,将其投放到战争中,马匹作为一个主要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