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汶川映秀镇旅游

时间:12:56:38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2评论:0

  1. 汶川映秀镇旅游景点介绍

  汶川县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东南部漩口地区的岷江出口处海拔仅780米。

  扩展资料:

  汶川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南距省会成都130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0公里,属成都1小时经济圈,是前往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景区和大草原的必经之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威州、灞州、绵虒、映秀、漩口、水磨、三江、卧龙、耿达9镇。

  2. 参观汶川映秀镇遗址有感

  过河拆桥读后感   看了沈石溪的《过河拆桥》这本书,我非常的震撼。文中描写了一群被人们族逼上伤心崖的斑羚,为了让斑羚族生存下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举动。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的死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有任何怨言,他们为了整个家族,为了下一代,宁愿被摔得粉身碎骨。   我赞扬这些斑羚,他们勇敢的面对死亡。不退缩,不做人类的奴隶。不让人类的奸计得逞。我希望这些小斑羚好好的活下去为老斑羚的死有意义。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袁文婷这个女孩的生命定格在了二十六岁。她有她的生命换去了十三个孩子的命运,她一次又一次的跑进教学楼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教学楼完全垮塌了……   他们的品德是高尚的。他们和斑羚族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去别人的生命,他们值得我们的骄傲,他们这种美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猎人的行为感到愤怒,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脆弱的。我们作为高级的动物,就有责任来保护到自然,保护生态的平衡,而不是破坏。是的我们的权利很大,可如果我们遇上这种是我们的心情会如何。不管你的权力大小,不管你的思想怎样。只要你在大自然面前人人相等。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与牺牲,在于为他人的利益着想。不是得到什么,拥有什么,当你的付出让他人有利时,你一定会觉得你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我想老斑羚当时一定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桌上的闹钟走动的声音,那一幕情景,从脑海中浮现出来,犹如一幅连绵起伏的画卷!

  3. 汶川映秀镇地图

  是四川省,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2020年末,汶川县下辖9个镇,幅员面积4084平方千米。汶川县因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名,从汉武帝设汶山郡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郡县史。

  汶川县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是全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都汶高速公路和国道213、317线穿境而过。汶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AAAA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

  4. 汶川县城离映秀遗址多远

  5.12大地震,让汶川天下闻名。

  汶川行政上属于四川阿坝州下面的一个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离成都146公里。汶川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也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汶川也是从成都经都江堰到九寨沟和若尔盖大草原的必经之地。整个汶川以高山为主,很难找到一块平点的地,城镇多数依江依河而建,因为只有河谷两侧才能有点平地来建房。

  2008年的5.12大地震,让汶川一夜成名,因为震中就在汶川县的映秀镇。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出名方式。

  (大地震后由佛山人民援建的阿坝师范)

  汶川旅游以小众景点为主。

  映秀5.12大地震遗址。

  主要由遗址博物馆、百花大桥遗址、遇难者公墓和漩口中学遗址等组成。映秀是从成都经都江堰前往九寨沟、马尔康、红原、四姑娘山、卧龙等地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当一个人过的很消极悲观或者是过于春风得意的时候,我都建议她们来映秀看一看。看看些在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看看眼前的残墙废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地活下去?我们有什么理由过度膨胀?生命渺如蝼蚁,在自然面前,我们什么都不是。

  2.萝卜寨。

  建于海拔2000余米的山上,距县城15公里,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最古老的由黄泥土修建而成的寨子。几乎全毁于5.12大地震,后于不远处重新修了整个村寨。

  3.水磨古镇。

  由广东佛山人民援建,连阿坝师范一块重新修建,非常漂亮的一个羌族小镇。离成都不远,有公交直通成都茶店子车站和都江堰汽车站。去年过去时,没什么游客,见人少,反而很喜欢,专门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回成都。很奇怪设计和建设都如此漂亮的小镇,为何会如此冷清?

  4.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地震后,重新异地修了大熊猫保护基地。相对于成都熊猫基地的热闹,此地有点冷门。

  5.巴郎山。

  在巴郎山垭口看云海,拍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看高山风光。这个不是景点的地方,却比许多景点还要更多地出现在旅行者的照片中。

  6.三江生态旅游区。

  从水磨古镇过去不远的一个以自然生态风光为主的景区,本地人过去的居多。三江得名于西河、中河、黑石河三条河流在此相汇。

  5. 映秀汶川一日游

  1、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国家5A级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春风阁、禅寿老街、水磨亭、飞马寨等等,全年都适合游玩。

  2、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景区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短程旅游风景区。

  3、巍峨的岷山山脉天造地设地掩映着险峻、沧桑、雄伟的岷江大峡谷,蓝天碧洗、白云飘飘、苍鹰展翅,一座幅员面积达100公顷的巨大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这就是萝卜寨——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处处充满原始淳朴的风情。

  4、羌人谷地处汶川县西北杂谷脑河东岸,古时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西北线,西连理县桃坪乡东、西北两面与茂县接景区内以茂密的森林,珍禽稀兽,奇花异草,涧水纵横,怪崖笋石,高山湖泊为主体风光。羌人谷深处有一片两千余公顷的原始森林,山高谷深,风景秀美,动植物丰富,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珙桐、莲香树、银鹊、圆叶玉等48种,杜鹃花150多种。野生动物中兽类40多种,禽类190余种,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30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鹿、岩驴等。

  6. 汶川映秀镇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四川省阿坝州映秀镇海拔,大约1000米左右。

  映秀镇,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震源中心地区,在08年地震中映秀镇被夷为平地,原地址现在是地震遗址景区,映秀镇是通往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地,卧龙熊猫基地也在地震中成为废墟,重建后的熊猫基地在耿达镇,映秀也是去往著名景点四姑娘山路途拐点,是四川旅游交通环线名为熊猫大道。

  7. 汶川映秀镇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映秀镇地处汶川南部,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  5.12地震遗址:  漩口中学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也是中央周年祭奠仪式会场。漩口中学是震前映秀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在5·12地震中化为一片废墟。震后还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质建筑形态,如倾覆、端头垮塌、扭曲垮塌、十字裂纹、底楼沉降、颠裂、断裂倒塌、平行错位、叠塌、底部错裂、撕裂垮塌和侧倾等。  天崩石是当时地震留下的一个典型奇观。“5·12”大地震的瞬间,山坡上许多石头震滑下来,有的滑在山脚,有的翻过公路滚进岷江。天崩巨石是其中一块,整块石长10米、高8米、宽3米,重一百多吨,从对面山崖轰然崩裂,如刀剑般深深倒插在江边。巨石向着岷江峡口,面朝前方约1公里处的牛圈沟震源点,成为天然的碑石。  重建新颜:  映秀新城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驿站老街和汶川古道,以及独具特色的羌家新居。  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参与设计的新建筑成为映秀新城的一大看点,这里有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参与设计的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参与设计的河口纪念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参与设计的地震纪念馆及陵园。而映秀小学与映秀幼儿园由工程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团队负责设计。地震纪念馆的设计标准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是展示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灾后重建、人与自然、抗震技术等内容的教育基地。

  8. 映秀镇是汶川县城吗

  根据灾后评估,汶川县拟在原址重建卧龙镇、耿达乡、草坡乡、三江乡,将其打造成为大熊猫保护区和生态旅游观光集镇。这是记者从日前出台的《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接受对口支援初步实施意见》中获悉的。

  实施意见中,汶川还将重建威州镇,按生态环境容量测算,建设一个历史文化名镇;重建映秀镇,保留汶川县“5·12”大地震遗址;重建水磨镇、漩口镇,将其打造成为汶川县现代工业园区;绵虒镇、雁门乡、龙溪乡、银杏乡等4个乡镇将依托原有产业在原址重建。

  9. 汶川映秀旅游景点攻略

  1、天崩石

  512大地震瞬间,天崩地裂般的镇晃,山坡上需多石头蹦下来,有的落在山脚,有的翻过锅炉滚进江可是其中一个 长11米,高8米、宽3米,重心很高的巨石却滚过公路,倒插在江边、向若能江峡谷,面朝前方牛眠沟震源点。

  2、百花大桥

  处于漩口镇和映秀镇交界处,是国道213线通往阿坝州的必经之路,全长500米耗资3000万2004年成通车。地震时时,桥面断裂桥墩需毁,最终整体性垮塌,如今残存的桥面及桥墩遗迹成为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著名实体和宝贵遇迹。

  3、漩口中学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l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 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此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