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潘凤 潘凤!惜哉!潘凤!悔哉

时间:06:30:45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2评论:0

  潘凤的真正实力

  导语:潘凤的真正实力,潘凤是韩馥麾下的头号猛将,当时有“关东潘凤,关西吕布”的说法,与吕布齐名。当然你问潘凤跟吕布谁强,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潘凤英年早逝嘛,战绩没有吕布那么彪炳,就像如果周瑜如果多活十几年,说不定今天的评价就超过诸葛亮了。

  潘凤的真正实力

  潘凤,字无双。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于姜尚,张良,许邵评价为:“乱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众人莫能解。时黄巾暴乱,御史中丞韩馥受任招兵平叛,知其大名七顾其宅,欲聘为军师。途中为贼所劫,乡人报之潘凤,顷之凤至,大喝一声,贼皆逃散。馥大奇异之,言”此吾樊哙也。”乃拜为上将。凤于敌百万军中自来自去,取敌头目首级如探囊取物。馥屡立大功,为冀州牧,此皆潘凤之力也。馥与凤食则同器,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韩馥帐下谋士皆不悦,深妒之。凤感大恩,为馥谋划大事。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有意取之,凤常劝韩馥戒防。绍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馥亦愿助之,凤曰:“不可,废帝非可行之事,袁绍非共谋之人。”谋士刘三私下进言: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潘将军既勇武无敌,奇谋必短,不可尽赖之。馥信,不纳凤之智谋。袁绍尝请韩馥至大营,命颜良文丑宴前舞剑,欲杀馥。凤怒,夺颜良剑,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绍兵将皆惊,无敢前,绍告饶,痛哭流涕。后馥与袁术等共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颜良文丑深惧潘凤,不敢同行。凤见绍等各怀异心,料终不能成事,数劝韩馥早回冀州,以谋大计。馥曰:“吾欲赖君于十八路诸侯之中树立威望,今寸功未立,怎好回师?”凤答曰“来日某必斩将立功,主公须依吾言,早做良图。”馥应之。袁绍欲除韩馥以夺其地,终不死心,谋士逢纪曰“韩馥所可畏者,唯潘凤耳,可设计除之。”许攸献计:“主公可选病马一匹,赠于潘凤,令其出战,凤必被敌将所杀。”田丰曰“此意虽妙,尚未足致潘凤死,凤为人谨慎多谋,主公赠马,必不会轻易骑之,可委韩馥换之。”绍从其计,连夜奔往韩馥营,泣曰:“前日之事,实为误会,绝非鸿门,奈何潘将军不谅?今大敌当前,众公须上下一心。绍愿献千里马一匹,赠于潘将军,权当赔罪。”馥曰:“善。”绍又曰:“潘将军知吾所赠,恐不接受,愿韩公私为之换,待其乘吾宝马,立了大功,再告之,使其惊喜。”馥复称“善”。 次日,董卓都督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出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手下牵来昨日袁绍所送灰毛病马,凤心中纳闷,却顾不得许多,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曰:“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振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 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尽而亡。

  易中天[品三国]:

  上一集我们说到,十八路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也就是关东联军。包括大家熟悉的曹操,包括袁绍,包括袁术,包括孙坚。当然还有刘备,这时候的刘备在公孙瓒的手下,只是一名小小的县令,关羽张飞这时候都也还没有成名。

  说起这关东联军十八路诸侯,大家能数出名字的大概也就这几个,其他的那些大部分观众都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没有名气嘛,没有战功嘛,都是草包嘛!可是,也不见得全都是草包,例如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冀州牧韩馥。

  既然提到韩馥,那自然不能不提韩馥手下的大将潘凤。

  潘凤是韩馥麾下的头号猛将,当时有“关东潘凤,关西吕布”的说法,与吕布齐名。当然你问潘凤跟吕布谁强,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潘凤英年早逝嘛,战绩没有吕布那么彪炳,就像如果周瑜如果多活十几年,说不定今天的评价就超过诸葛亮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潘凤的描写只有寥寥几句,甚至没有几句,甚至没有正面的描写。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是怎么说的,“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就这么简单几句。

  那历史上的潘凤又是怎样的呢?据《上将潘凤传》记载,潘凤“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

  这“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我认为,是靠不住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古时候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像曹操下江南,明明只有二十万人马,但他号称八十万,瞎扯。但又说他“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这恐怕是事实。我估计啊,这潘凤是很有儒将风度的。像周瑜陆逊那样的,就叫儒将。但同时潘凤又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又有点像赵云马超他们了。其实啊,潘凤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在那个时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物了,独一无二的,潘无双嘛,所以我们也不必说他像谁谁谁,潘凤就是像潘凤。

  那有人就要问了,潘凤的“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表现在哪里呢?他“万夫不当之勇”又体现在哪里呢?

  他的志向和才干,体现在两个事件。

  第一个事件。大家都知道,潘凤,字无双嘛。古人的“名”跟“字”是有联系的,这“凤”跟“无双”有联系么?有学者认为,“凤”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字“无双”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这样说也说得过去,但野史《关东盟军敢死队·潘凤召唤》就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潘凤原来的字并不是“无双”,可能有其他的字,或者根本就没有表字,也不奇怪,我们不知道。当时名流中有个人,叫方文山,善观面相,有一天他跟朋友逛街的时候偶遇潘凤,“文山大惊,曰:‘此人命格无双,当一统江山。’”潘凤听了,“仰天大笑”。以后人们就叫他潘无双了。大家注意,他听了之后是“仰天大笑”,这说明了什么?许邵说曹操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时候,曹操听了也是大笑。可见潘凤之志,绝不在曹操之下。

  第二个事件,就是袁绍和韩馥等人要立幽州牧刘虞为帝的时候,潘凤所持的态度。据《上将潘凤传》的记载,当时潘凤只对韩馥说了两句话。哪两句话?第一句是“废帝非可行之事”。废帝是不可行的,为什么不可行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节目还要再说,暂且放下不提。那潘凤还有第二句话,他说“袁绍非共谋之人”,这正体现了潘凤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因为我们都知道,韩馥的地盘最后就是被袁绍用计抢走的。

  好,现在我们又要先说说韩馥这个人了。韩馥一直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草包,居然被袁绍这样的人玩弄在股掌之间,最后连地盘都搞丢了,这还不是草包吗?

  你说,潘凤是何等聪明的人物,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像潘凤这样的贤臣,难道会找一个草包当自己的主公吗?

  前面说过,潘凤是“命格无双”,是要“一统江山”的。那作为臣子,居人下位,要怎么一统江山呢?而且潘凤知道自己“命格无双、一统江山”之后,是仰天大笑,这说明,其实潘凤,也是有野心的。所以呢,我估计,他是打算找一个没什么才能的人当主公,然后自己呢,就以首席大臣的身份独揽大权,甚至取而代之。

  但是,潘凤低估了韩馥,甚至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低估了韩馥。

  我问问大家,使潘凤成名的是哪一场战役?汜水关之战。

  十八路诸侯围攻汜水关,镇守这里的是董卓军麾下的大将华雄。华雄是谁杀的?《三国演义》说是关羽,《三国志》说是孙坚,我觉得都靠不住。华雄是什么人?骁将也。华雄外号“镇关西”,是关西军的主力战将之一,在董卓军中位居都督之职,职位比吕布还要高,吕布当时是中郎将嘛。我们可以想象,华雄之勇,绝不在吕布之下。这样一个人物,会打不过关羽孙坚?斩华雄的,是另有其人。是谁呢?潘凤。

  据野史《潘上将与华都督不能不说的故事》记载,当时孙坚率军与华雄交战,被华雄杀得大败。后来袁术手下猛将俞涉请战,这个俞涉与潘凤是兄弟,就是就是就是这个以兄弟相称的,也不是省油的灯,本来与华雄可以说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但当时俞涉罹患眼疾,就是眼睛有点问题了,所以才“与华雄战不三合,被斩于马下”。潘凤见兄弟被杀,自然要去报仇,于是向韩馥请战,韩馥马上就跟袁绍说了,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韩馥这话一出口,哎呀,可以说是全军震惊啊,军神出马,自是不同凡响。

  之后的记述,史料上各有不同。有说潘凤斩了华雄的,也有说华雄杀了潘凤的,莫衷一是。

  我认为,潘凤斩了华雄,是事实。因为后来董卓挟持天子,逃往长安。如果他打赢了还用逃去长安?有人就要问了,这潘凤不是在汜水关战死吗?如果他打赢了那他后来到哪去了?

  逃了。

  臣子最怕的是什么?功高盖主。潘凤在韩馥身边立功无数,韩馥早就对他心存顾忌。韩馥明知华雄勇猛无匹,但当潘凤请战时,韩馥毫不犹豫就让潘凤去了,为什么?想借华雄之手除掉潘凤。潘凤恐怕也是有所察觉了,他心想这韩馥平时外表懦弱,贪生怕死,原来城府却是如此之深,留在他身边恐怕有天会遭他毒手,所以也就没有回来了。

  那后来潘凤到哪去了?史料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猜猜。根据我的研究,他是隐居起来了。但隐居也有几种方式,所谓“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像潘凤如此超凡的人,自然是隐于朝了。当然,他不能再用“潘凤”这个名字了,他得换个名字。

  我们再想想,之前我说过,潘凤年轻的时候偶遇方文山,方文山怎么说的?潘凤“命格无双,一统江山”。那最后一统江山的是谁?司马炎。但又不对呀,年龄上相差也太远了吧。那他祖上呢?司马懿。推究起来,潘凤和司马懿的年纪估计是差不了多少。而且他因为换了个身份,所以不能随意地展露武艺,连智谋也必须有所收敛,有时还要假装中计以掩人耳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所熟悉的司马懿,其实就是潘凤。

  关于潘凤,估计还有不少小白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出道何处。这也难怪,一是我们的国民文化水平低下,普遍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甚至搞出什么“关羽温酒斩华雄”这类的笑话,而对关羽是顶礼膜拜。二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上将的描写,仅寥寥几句,甚至没有几句,也没有正面的描写。

  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是怎么说的,“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就这么简单几句。

  首先我对这个说法是很怀疑的!因为我们知道:历史是胜利者写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就没有对潘凤的记载,因为陈寿是晋朝人,他是站在晋朝的角度写三国历史,而至于潘凤这个人物,跟晋朝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三国志》没有记载不代表就没有这个历史人物,也不作为依据。

  也许读者要说:“那《三国演义》明确写的是华雄斩了潘凤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潘凤的生命就被这乱世吞没了吗?那我问你,《三国演义》是谁写的?罗贯中。罗贯中站在谁的立场上?刘备的蜀汉。他们谓之“正统”。凡是给罗贯中洗过脑的人,无不顶礼膜拜十分虚伪狡诈的九姓家奴刘备,欺世盗名阴人无数的红脸关老二……颠倒黑白,曲直是非。把“虚伪”当作是“仁厚”,把“卑鄙”当作是“智谋”,把“无耻”当作是“忠义”……悲哀!

  那么,罗贯中这样描写潘凤对谁好处最大呢?自然是后面出场的关羽!其险恶用心也正在这里!罗贯中既然能篡改三国历史,为什么就不能玷污上将呢?而况是寥寥数语。

  虽然仅仅几句话,但是我要说:精辟!因为我们今天还是能够从中找出很多的疑点和破绽。下面鄙人来详细分析:

  第一,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别人都是主动请缨出战,为何偏偏潘凤是主公代为请战?这于情于理说不通。主动请缨是有自信干掉敌将,潘凤没有主动出战,是因为雪藏主力,想保存实力关键时刻给予华雄吕布等人致命一击!而被主公点到,又慷慨提斧上马。这正说明了潘上将的伟大!那么韩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众所周知,韩馥是个草包。他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潘凤的主公?韩馥早就对潘凤功高盖主心存顾虑,一直想借机除掉潘凤,苦于没有机会。

  而袁绍呢?袁绍之所以迟迟没有对韩馥的冀州下手,就是因为有上将潘凤在!其实韩馥原来手下的张合、沮授等人早就私通袁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潘凤“死”后,袁绍回去也很快夺掉了韩馥的地盘。因此当时袁绍听

  因此当时袁绍听见韩馥的这个请求,居然要求自毁长城,自然是非常高兴,因此“急令出战”,这个急字,正说明了袁绍迫不及待的心情。韩馥想借华雄之手除掉潘凤,袁绍是心怀鬼胎,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他们的小算盘潘凤难道会洞察不出吗?可笑!据《上将潘凤传》记载,潘凤“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

  他当然知道两人的诡计。但是华雄实在太嚣张,居然敢在上将面前耍大刀,又杀死了潘凤的好友俞涉将军。因此潘凤还是“手提大斧上马”。这就为我下面所说的“潘凤装死论”打下了铺垫。俞将军大仇已报,对主公韩馥又心灰意冷,请问此时潘上将除了装死,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第二,“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别人的单挑都有描写,为何独独潘凤没有呢?比如俞涉与华雄战了三合,方悦与吕布战了五合,武安国与吕布战了十合……等等。为什么潘凤没有?可见这个传令兵的话是靠不住的!他并没有亲眼所见!据《武安国日记》的回忆,原文:

  我想问一问虎牢关的事,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45年了,但是我印象依然很深刻。

  ‘俞涉将军应战时,被我两箭射中双目,可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双目失明了还能和华雄打,前两回合俞涉明显处于上风,可是鼓声越来越大,第三回合俞将军往和华雄不同的方向跑去,被华雄一刀砍了。

  “那潘凤呢?”我着急的问?“我没看见。”“听见韩馥说:“我有上将潘凤.....”之后,全军都逃跑了,我虽然是神箭手,也打不过潘无双,所以我也跑了。

  答案跃然纸上!性公神射,尚且惧怕潘凤神威不敢去看!何况你区区一个传令兵?性公甚至没有试图向潘上将发一箭,而敢对俞将军连放两箭,这说明什么?潘将军的武力是早就不惧怕这些暗器的!因此这个传令兵当时跟大家一起逃了,并没亲眼所见,又怕袁绍怪罪于他,所以编了一个谎言“潘凤又被华雄斩了”。这个又字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个又呢?说明他当时的内心非常慌乱,企图编造潘凤步了俞涉后路的假象,因此众人听了,非常震惊,也没有具体问他打了几个回合。“众皆失色”,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

  所以真实的历史,据我的考证,应该是这样的:

  当时潘凤出战。全军都逃跑了。联军的士兵也都蒙上了双眼。四分之一柱香之后,大家只听得一声惨叫,睁眼看时,华雄坐在马上,而潘凤已倒在地上。因此大家一致认为是华雄斩了潘凤。其实当时的情况是,潘凤只用了一个回合,就在枪斧相交的那一刻,华雄五

  华雄五脏六腑俱被震碎,但仍端坐于马上,面含微笑。潘凤见大仇已报,又对韩馥的做法极其失望,于是乘势卖个破绽,倒于马下装死。下面的故事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臭名朝著的“温酒斩华雄”了,谁斩的?罗贯中帮他斩的。其实关羽斩的不是华雄,而是华雄的尸体,借此以邀功欺世盗名!

  至于潘凤在此站后又去了哪里,有人说他的儿子就是潘璋,干掉了关羽,易中天老师甚至考证出潘凤其实就是司马懿……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那一年的汜水关,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