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木的象形字 凡未之属皆从未

时间:22:40:29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5评论:0

  1、与木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有:一、木:象形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冒也。

  2、冒地而生。

  3、东方之行。

  4、从屮,下象其根。

  5、凡木之属皆从木。

  6、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木)冒也。

  7、以曡韵为训。

  8、冃部曰。

  9、冒,冢而前也。

  10、冒地而生。

  11、东方之行。

  12、从屮。

  13、下象其根。

  14、谓也。

  15、象上出。

  16、象下垂。

  17、莫卜切。

  18、三部。

  19、凡木之属皆从木。

  20、二、末:指事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木上曰末。

  21、从木,一在其上。

  2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末)木上曰末。

  23、从木。

  24、从丄。

  25、此篆各本作末。

  26、解云从木,一在其上。

  27、今依六书故所引唐本正。

  28、莫拨切。

  29、十五部。

  30、六书故曰。

  31、末,木之竆也。

  32、因之为末杀,末减,略末。

  33、又与蔑莫无声义皆通。

  34、记曰。

  35、末之卜也。

  36、语曰。

  37、吾末如之何,末由也已。

  38、三、本:指事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木下曰本。

  39、从木,一在其下。

  40、〖注〗徐锴曰:“一,记其处也。

  41、本末朱皆同义。

  42、” 〖注〗、,亦古文本。

  43、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本)木下曰本。

  44、从木。

  45、从丅。

  46、此篆各本作本。

  47、解云从木,一在其下。

  48、今依六书故所引唐本正。

  49、本末皆於形得义。

  50、其形一从木丄。

  51、一从木丅。

  52、而意卽在是。

  53、全书如此者多矣。

  54、一记其处之说。

  55、非物形也。

  56、大雅以本奏为奔走。

  57、假借也。

  58、布忖切。

  59、十三部。

  60、四、朱:指事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赤心木。

  61、松柏属。

  62、从木,一在其中。

  63、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赤心木。

  64、松柏属。

  65、朱本木名。

  66、引伸假借为纯赤之字。

  67、糸部曰。

  68、絑,纯赤也。

  69、是其本字也。

  70、从木。

  71、一在其中。

  72、赤心不可像。

  73、故以一识之。

  74、若本末非不可像者。

  75、於此知今本之非也。

  76、章俱切。

  77、古音在四部。

  78、又按此字解云赤心木。

  79、松柏属。

  80、当厕於松樠桧枞柏之処。

  81、今本失其旧次。

  82、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贯。

  83、不当中骾以他物。

  84、葢浅人类居之。

  85、以傅会其一在上,一在中,一在下之说耳。

  86、五、未:指事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味也。

  87、六月,滋味也。

  88、五行,木老於未。

  89、象木重枝叶也。

  90、凡未之属皆从未。

  91、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未)味也。

  92、口部曰。

  93、味者,滋味也。

  94、六月滋味也。

  95、韵会引作六月之辰也。

  96、律书曰。

  97、未者,言万物皆成。

  98、有滋味也。

  99、淮南天文训曰。

  100、未者,昧也。

  101、律历志曰。

  102、昧薆於未。

  103、释名曰。

  104、未,昧也。

  105、日中则昃。

  106、向幽昧也。

  107、广雅释言曰。

  108、未,味也。

  109、许说与史记同。

  110、五行木老於未。

  111、天文训曰。

  112、木生於亥。

  113、壮於卯。

  114、死於未。

  115、此卽昧薆之说也。

  116、象木重枝叶也。

  117、老则枝叶重?。

  118、故其字象之。

  119、无沸切。

  120、十五部。

  121、凡未之属皆从未。

  122、六、制: 会意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裁也。

  123、从刀从未。

  124、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

  125、一曰止也。

  126、,古文制如此。

  127、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制)裁也。

  128、衣部曰。

  129、裁,制衣也。

  130、制,裁衣也。

  131、此裁之本义。

  132、此云制,裁也。

  133、裁之引伸之义。

  134、古多假折为制。

  135、吕?(xíng)。

  136、制以?。

  137、墨子引作折则?。

  138、鲁论。

  139、片言可以制狱。

  140、古作折狱。

  141、羽猎赋。

  142、不制中以泉台。

  143、制或为折。

  144、又吕?。

  145、折民惟?。

  146、四八目引作制民。

  147、从刀未。

  148、?意。

  149、征例切。

  150、十五部。

  151、未,逗。

  152、物成有滋味可裁?。

  153、说从未之意。

  154、未下曰味也。

  155、有滋味可裁?。

  156、故刀未为?。

  157、一曰止也。

  158、前义可包此义。

  159、七、采: 会意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捋取也。

  160、从木从爪。

  161、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采)捋取也。

  162、大雅曰。

  163、捋采其刘。

  164、周南芣苢传曰。

  165、采、取也。

  166、又曰。

  167、捋(luō,lǚ)、取也。

  168、是采捋同训也。

  169、诗又多言采采。

  170、卷耳传曰。

  171、采采、事采之也。

  172、此谓上采训事、下采训取。

  173、而芣苢传曰。

  174、采采、非一辞也。

  175、曹风采采衣服传曰。

  176、采采、众多也。

  177、秦风蒹葭采采传曰。

  178、采采犹萋萋也。

  179、此三传义略同。

  180、皆谓可采者众也。

  181、凡文采之义本此。

  182、俗字手采作采、五采作彩。

  183、皆非古也。

  184、释诂曰。

  185、采、事也。

  186、此言假借。

  187、采事同在一部也。

  188、从木。

  189、从爪。

  190、此与同意。

  191、之训曰。

  192、禾成秀人所收也。

  193、则亦可云木成文人所取也。

  194、此采为五采字而毛诗屡言采采与。

  195、仓宰切。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