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客家特色小吃 厚的里软外脆

时间:00:10:29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5评论:0

  客家因生活环境的关系,每天都会自制出很多特色小吃,用柴锅做出来的客家小吃口感更佳,用蔬菜做出的粄小吃会更好吃,连在口感上也是非常吸取到所有人的向往。客家小吃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风味,往往被游子们用以寄托思乡之情。跟一般地方小吃不太一样的是,客家小吃其实是主食的延伸,从历史传承来看,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饥,所以大多是米制品。

  以下是整理的21种客家地区流行的特色小吃。

  1.【柿饼】

  制作柿饼是客家人的传统——客家人为了过冬和迁徙的需要,习惯在农作物丰收之后将它们制作成可供长期储存的干粮,柿饼就是当中的一种,梅州客家人也称其为“柿花”。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清肠。

  2.【煎堆】

  煎堆是我们客家人过年时传统的、不可或缺的自制年货。过去过年时,无论穷、富人家都一定会多多少少地煎一些煎圆。大概是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刚出锅的煎圆香气四溢,外酥脆内绵软,香甜可口,佐以客家酿酒,最是好吃。

  3.【客家擂茶】

  擂茶的制法和饮用习俗,随着客家人的南迁,逐步传到了闽、粤、赣、台等地区,现今在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陆丰市、陆河县、揭西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并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擂茶用特制的瓦瓷擂钵,钵内留有凹纹,取山上木质匀密的山仓树做成擂茶棍,擂茶的原料是茶叶、炒熟的花生、芝麻、香菜、薄荷。

  4.【酿豆腐】

  这也是客家美食里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小吃了,酿豆腐的制作特别的考验一个厨师的手艺,因为豆腐当中要塞入一些佐料,不过这个佐料一定要放的适合一点,因为要是放多了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口感的,而且还会影响到豆腐的美观程度,真正的酿豆腐吃起来味道是非常的浓郁的。

  5.【芋子包】

  这是用芋仔煮熟之后捣成泥,然后加入一些红薯粉而制作出来的,将双手揉成包子皮的形状,在里边会加入一些瘦肉虾仁等等的一些调料,包好了之后直接放在蒸笼上蒸熟再蒸,热了之后再出锅,吃起来确实是非常的香,而且撒上芝麻油和葱花之后,再配上一些秘制的辣酱,确实是非常的可口。

  6.【牛耳朵】

  也叫做牛耳饼,它的外形与牛的耳朵特别的相似是客家传统的小零食,而且也是手工制作的它是用糯米粉还有碎花生米粒以及芝麻搅拌混合的,加入了一些白糖还有沙茶酱等等的做成馅料包裹在猪耳朵当中,再放到油锅里煸炸至呈金黄色,然后就可以拿来吃了,这也是客家人比较喜欢的茶前饭后的小点心。

  7.【炸芋丸】

  客家炸芋丸是人们在春节、七月半、八月半的应节美食,炸芋丸具有“酥、香、脆”的口感,吃后回味无穷,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8.【炸腐卷】

  炸腐卷也是客家特色,制作过程工序较为复杂,但美味独特,新年期间客家人家家户户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

  9.【糯米鸡】

  是客家特色早点的一种,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排骨、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糯米鸡入口充满着荷叶的清香,咀嚼时黏牙并带有着鸡肉的肉香。

  10.【捶丸】

  猪肉丸、鲩丸、牛肉丸,总称捶丸,又叫搏圆,起源于客家。据史料记载,自晋朝末年开始不少中原汉人南下迁徙,形成了早期客家民系,后来部分汉人继续东进福建或南迁广东等地。为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圆圆的客家捶丸。

  11.【碱水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个小小的粽子由于地区的不同,客家人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又叫“灰水粽”。

  12.【黄豆饼 】

  客家地区普遍有炸黄豆饼的风俗,也可炸成花生饼外观一般为金黄色圆形薄片,中间半包有花生米、黄豆等,香酥可口。韶关地区客家把这种饼叫做铜勺饼、豆壳儿。

  13.【凉粉】

  属于客家传统美食之一,类似果冻但因为是天然植物做出来的,所以比果冻更健康。该食物深当地人的喜爱,老少皆宜。

  14.【槐花粉】

  是客家的一种夏季特色甜品小吃的一种,入口滑嫩。取槐花和大米合奏之功,作类似米线爽滑劲道,其制作同米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15.【煎荞粄】

  客家地区,荞比较多,叶子比较粗,荞头却是很脆,客家人吃荞还用炸的吃法,将荞切碎,(敷衍是什么意思?敷衍的意思是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或者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有欺骗的成分。)面粉用水和鸡蛋和成稠糊,加适量的盐和切碎的荞,也可以加花生,最好吃的是加连壳的新鲜小河虾。粄还分厚薄,厚的里软外脆,薄的透明酥脆,香气逼人,乡村美味。

  16.【钵粄】

  钵粄(发粄、碗粄)是客家人常吃的小吃,也是祭祀场合的主客。它是经过发酵的,粄面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意为喜事降临的征兆,所以碗板要“越笑越好”这是过年过节和红白事常用的食品,有的人也写作“发粄”,意为发财致富。

  17.【捆粄】

  捆粄材料简单制作也简单,一张河粉皮包住豆干肉末蒜末蒸熟即可,用来做早餐和点心。里面的豆干和蒜香跟河粉的米香融合在一起,一口咬下去回味无穷。

  18.【甜粄】

  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的一说。客家人过年的甜粄必须保留一部分到二月初二,在初二当天将甜粄切成小块用油煎来吃“谓之撑腰骨”(因农历二月份是春种春播的开始),意味着将进行紧张劳动了。甜粄具有厚、甜、韧的特色韵味。甜粄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小块用油煎,外酥内韧,香甜可口,别有风味或切成小块蒸软吃,更可直接“冷吃”。

  19.【笋粄】

  笋粄,大埔客家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笋粒、鱿鱼、虾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鲜肉等为馅料,包裹成形似饺子而大于饺子的“笋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许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20【虾籺】

  虾籺也是客家一绝,馅料有小虾、葱花等,经过油炸后,吃起来香脆可囗,还散发着油炸河虾的浓香,香味扑鼻,趁热沾着椒盐吃,口齿留香,余味无穷。

  21.【水籺】

  水籺也叫“盖籺”,盖籺是客家人的称法,其它地方称水籺。水籺是北海的一道特色小吃,它通体洁白晶莹,口感滑嫩有弹性,最上面盖上一层飘香四溢的佐料,再配以酱油和蒜等调味料,酸咸可口,水籺一般都有5-6层,吃起来多了种层次感。

  其实在农村有很多深受大家喜欢吃的民间大菜,可能有些年轻人以前在乡下就有吃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许多农村小吃也都很少见了,但喜欢自制各种农村小吃的客家人,即使是时间过了很久,但还是能品尝到小时候常吃的传统小吃,做法也不变。还有哪些你吃了一直念念不忘的客家小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