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古时的婚礼 新娘到婆家后开始拜堂,拜堂也叫

时间:18:17:16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7评论:0

  民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一般男子十五至十六岁, 女子十三至十四岁时,便开始请媒人提亲订婚,再择吉日完婚。媒人在其中 牵线搭桥,撮合姻缘,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多 为私媒。为男子提亲为“媒”,为女子提亲为“妁”,古代人们的婚姻大事遵 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起初媒人很受人尊敬,后来便被人鄙夷,因此社会上流行一些“骂媒”、“打媒”、“锁媒”等婚礼习俗。唐律中对媒有了规定,宋时媒人有自己的行会,以斧、秤为其会标,明朝时更免其税银。媒人的长期存在,也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变迁。狭义的婚礼专指结婚时的礼仪,广义的婚礼指从提亲到结婚这一过程的礼仪。

  《周礼》将婚姻具体实施分为六个阶段,即“六礼”,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加上聘书、礼书和迎亲书的结合,统称“三书六礼”。纳彩,也就是提亲。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送彩礼,向女方家提议婚事。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议婚,男方就正式求婚。男方送的彩礼,一般用大雁,而 且必须是活的,因为人们认为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 失信,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

  纳彩的礼物,除了雁,还可以有很多,比如 在汉代有多达三十种,都是或借谐音,或借寓意,来表达对婚姻的美好祝 福的。问名,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问姑娘的芳名和生辰八字,以准备占卜合 婚,这一阶段也叫“讨八字”。问名时也要带雁执行,如果女方同意,便依例 授礼。

  纳吉,男方寻找术士按男女八字测定吉凶,也叫“合八字”。纳吉是六礼 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婚事能否顺利达成,全看卜占的结果。如果八字相冲, 婚事就到此为止,如果是大吉大利,那么程序就可以继续下去,仍旧以雁为 礼,作为婚姻缔结的信物,这一过程叫“纳吉”。

  古人认为,八字不合,生辰 相克,不可通婚;属相不合也不可通婚,有“白马犯青牛,猪猴不到头,金 鸡怕玉犬,蛇虎如刀铿,羊鼠一旦休,龙兔泪交流”等忌讳说法。纳征,又叫下聘。纳,就是纳彩礼、聘礼。男方纳了彩礼,双方订立婚 约。送聘礼的习俗,最初是作为女家养育女儿的物质补偿,后来聘礼的授受 便是男女双方正式确定婚姻关系的证明,相当于后世的订婚。

  “六礼”之中, 纳征是惟一不用雁的礼仪,送的聘礼主要是束帛和鹿皮,象征吉祥美满、幸 福如意。一般而言,下过聘礼的男方不能毁约不娶,收下聘礼的女方也不能 毁约不嫁,婚约一旦订立便不可更改。有的下聘礼送茶,所以又被称为茶礼, 女子受聘也叫吃茶,吃过茶的女子就意味着她已经订婚。

  请期,男女到婚配年龄准备结婚,男方选个好日子,请媒人通知女方家, 请求女方同意称为“请期”。日期一般确定在秋收之后。这一步,媒人还是要 带钱物给女方的。有些地方也称为“送日子”或“送好日”。亲迎,新婚的大喜日子,新郎亲自去迎接新娘。这一步也就是我们所说 的狭义的婚礼。

  亲迎是结婚程序中最关键的一环,讲究也最多。迎娶前一天,男方派人给女方家送催妆礼。礼盒最上一层必须是露在外 面的活鸡鸭,下面分别是生鱼、生肉、切面、蒸食、炉食、干果、蜜饯等。 这些肉又称“离娘肉”,象征出嫁女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男方送“离娘肉” 表示感谢岳父母养育妻子成人的恩情。

  下午女方将嫁妆抬至男家,晚上在男 家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并聘请鼓手奏“大乐”来增添喜庆气氛。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仪式格外隆重热闹,迎娶之日是整个婚礼中最热 闹的一天。早上,男方带着准备好的八抬花轿、子孙灯、菜谱、高照、旗、 锣、伞、扇等,前往女方家迎亲。

  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前面是两盏大红灯笼 开路,后面是唢呐队,紧接着是挑彩礼的挑夫,热闹异常。在花轿来之前, 母亲或姐姐给新娘梳头,并把新娘面部的汗毛全部绞掉,称“开脸”,新娘口 中要含一块糖,寓意婚后生活幸福甜美,最后化好妆盖好盖头。花轿来后, 新娘向家人告别,有些地区有“哭嫁”的习俗,大家在一片哭闹声中,把新 娘抱到轿上。

  在路途中,凡遇桥要放鞭炮、撒钱币,据说可以免灾驱邪。新 娘下轿时,鞭炮齐鸣,新娘须从婆家事先点燃的火盆上迈过,也是驱邪避灾 的意思。这时新娘脚踏红毡或由新郎抱入洞房,以示新人头不见天日,脚不 沾泥污。大家还要向新郎、新娘身上撒高梁、谷子、豆子及金钱、果子等, 预祝多子多福、丰衣足食。

  新娘到婆家后开始拜堂,拜堂也叫拜天地,一般在堂屋举行。一拜天地、 二拜双亲、夫妻对拜,这是传统的“三拜”。拜毕,婆婆用“子孙筷子”夹起 “子孙碗”中的饺子送到新娘口中,祝福新婚夫妇早生儿女。随后。大家一起 热热闹闹地吃喜宴。喜宴桌的放置很有讲究,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的正中, 请男女双方的长辈入座,新娘的伯父、父亲、叔父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 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的席位相陪。

  其他客席,一般也按尊卑长幼次序入席。 席位坐定后,司仪宣布奏乐、鸣炮,喜宴开始。各席酒菜应该一个样,但主 席必有一个清蒸肘子。喜宴结束后,宾客都将打道回府,男方则要馈赠礼物 或红包给女方长辈。晚上,大家还要闹洞房,又叫“逗媳妇”。无论辈分大 小,均可肆意嬉闹,有“三天之内不分长幼”之说。

  闹洞房主要是为了增加 喜庆的气氛,有的是请戏班子来唱戏,有的则是亲戚、朋友们故意找新娘的 难堪,制造一些恶作剧。闹洞房的人散去后,婆婆要请人为新人铺床温被。 俗称“焐被”,并将枣、栗子、花生三种食物撒在床边被褥下,一边撒一边念 着喜歌:“一把栗子一把枣,闺女小子到处跑”,“花生花生花着生,早立子来 生贵子”等等。

  至此,整个结婚仪式进行完毕,但婚礼之后,认亲与回门也是最重要的 两个仪式。认亲就是新郎新娘互相认识对方的亲戚,回门就是新郎跟随新娘 回家拜谢岳父母等人。回门一般是在婚礼第二天,新郎新娘必须带着丰盛的 礼品,过去一般是糖、酒、肉、干面等物,这些都要用大红纸条,分别将礼 物拦腰围合,显出喜庆和隆重,然后由媒人陪着去女方父母家。

  新郎到新娘 家后,要拜见岳父母和其他家眷。决不允许日落以后新娘回婆家,迷信说法 是“日落回家,婆婆眼瞎”。回门结束,整个婚礼也就结束了。夫妻便开始正 常的家庭生活。后世的汉式婚礼基本传承了古代六礼的程序,以其为根源范本,略有差 异,仪式的“形”在蜕变,喜庆的“神”却恒存。

  传统婚俗与时俱进,近代 以来剧烈而频繁的社会变革,使得中国婚俗更加自由奔放、个性鲜明。清末 的西学东渐,使中西文明开始在碰撞中交融,接触西洋教育的新式知识分子 逐渐出现依照西方形式举行婚礼。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提倡时代新风,人 们不再拘泥以往的婚礼仪式,婚事操办也趋向节俭。

  改革开放至今,婚俗向 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有回归古典的、完全西式的、中西结合的、集体婚礼、 海底婚礼、旅游婚礼、水上婚礼、地铁婚礼等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