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一举夺魁 不在此数之内

时间:23:46:41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5评论:0

  一举夺魁的意思是一下子夺得了冠军或者某项荣耀。一举夺魁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出自:唐·韩愈《赠张童子序》:“张童子生九年,自州县达礼部,一举而进立于二百之列。”但是古义不是这样的,要重点解释两个字,一是这里的举,不是举重的意思,而是指科举考试。一举,也就是一次科举考试就通过;二是魁字,魁的意思就是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因为北斗星中第一星就叫魁星,因此以后用魁来指代第一。

  赠张童子序原文

  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考试之如县,加察详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而升之有司;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谓之乡贡。有司者,总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于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能在是选者,厥惟艰哉!

  二经章句,仅数十万言,其传注在外,皆诵之,又约知其大说。繇是举者或远至十余年,然后与乎三千之数,而升于礼部矣。又或远至十余年,然后与乎二百之数,而进于吏部矣。斑白之老半焉; 昏塞不能及者,皆不在是限。有终身不得与者焉。

  张童子生九年,自州县达礼部,一举而进立于二百之列。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复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人皆谓童子耳目明达,神气以灵;余亦伟童子之独出于等夷也。童子请于其官之长,随父而宁母。岁八月,自京师道陕,南至虢,东及洛师,北过大河之阳。九月始来及郑。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饩赂,或作歌诗以嘉童子。童子亦荣矣!

  虽然,愈将进童子于道,使人谓童子求益者,非欲速成者。夫少之与长也异观。少之时,人惟童子之异;及其长也,将责成人之礼焉。成人之礼,非尽于童子所能而已也。然则,童子宜暂息乎其已学者,而勤乎其未学者可也。愈与童子,俱陆公之门人也,慕回路二子之相请赠与处也,故有以赠童子。

  赏析

  文章第一段,讲唐代科举的情况,用以衬托张童子幼年登第的荣耀与不凡。首先讲“天下之以明二经举于礼部者,岁至三千人。”这正是张童子考试的科目,所以字面上看似乎与张童子了无关涉,实则一起笔就已把张童子隐括其中。明经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一门科目,与进士科、童子科等并列,其下尚分为五经科、二经科等等,张童子考取的是明经中的二经科。唐例,儒家经典按其篇幅长短,分为大、中、小三种,考二经科者,须通一大经、一小经,另外还要兼通《孝经》和《论语》。过去有人认为张童子所考的是童子科。考童子科者,年龄限制在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的,即可授官或予出身(指具备做官资格)。张童子在韩愈写作本文时,年龄已经超过限制,而且文中处处讲到的都是明经科的情况,故张考取的不是童子科甚明。此外,如果硬派张童子为童子科登第,也就无法理解韩文起笔的妙处。

  以“明二经”而得以到中央礼部参加省试的三千人,是怎样被选拔上来的呢?韩愈一一为述明:首先,要在县里举行考试,选出可以升级的人,把他们送到上一级行政单位的州或府。那些没有通过考试的,不在此数之内。州府长官集中下属选送来的人员,又像在县里一样重加考试,而更加仔细地审查,定下可以再升级的,然后把他们进贡给皇帝,送到中央礼部负责科考的官员处,参加省试。那些没有考中的,也不在此数之内;通过考试到达礼部的,则叫作“乡贡”。礼部负责官员把州府送来的人员集中起来,再次考试;而更加仔细地审查,把考试通过的人排列名次,上报皇帝,并保存下来送交吏部。登在这个名单上的,每年还不到二百人。这才有了选官的资格,叫做出身。吏部授官还要再经考试。韩愈本人就是得到出身以后,又在吏部考了三次都没有中选,只好去做外地大官的幕僚。但能经过考试到吏部备选的,已是非常不容易了!二经的字数,除去解释性文字,差不多有好几十万,都要全部背诵下来,还要能概括经文大意。由这个途径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的要一连考十多年,才能跻身于三千人之列,被选拔到礼部;有的还要再考十多年,才能成为二百人中的一个而到达吏部备选。这个时候,二百人中已经有一半人头发花白了。那些头脑不清,考试通不过的人,还不止要这些年,有的人一辈子都考不上呢。

  韩愈本人是由进士科登第的,唐代进士科要比明经科更难考也更荣耀。但这里极力铺叙明经考试之难,既是介绍情况,又为张童子幼年登科之易作一番反衬; 同时,更为下文对童子的劝诫作出铺垫。文章看似平易,实则已为下文埋下多少伏笔,无一笔虚设。介绍科举考试的情况,本来至为枯燥,但在韩愈笔下,却是娓娓道来,令人读之忘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举夺魁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本文共2042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