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耿市长 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时间:14:15:53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3评论:0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相信大家都看过,其中康达书记雷厉风行、大公无私让人们拍手叫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康达书记”,他就是耿彦波。

提起耿彦波一些人称他为“耿疯子”,还有一些人称他是“中国最好的市长”,但在人们的心里后者似乎更为贴切。

2013年耿彦波卸任大同市长,在中心广场人们却拉起了横幅共同请愿“耿市长回来”,甚至有人跪在地上求他不要走。

那么这位耿市长到底做了什么事呢?

一、“疯子”市长耿彦波

耿彦波书记于1958年出生在山西晋中和顺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在这之后就与山西这座城有着不解之缘。

36岁的时候耿彦波任职晋中市灵石县县长一职,当时的灵石县只是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的贫困县,为了发展这个县城耿彦波书记便开始了考察。

最终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拿出5000万修缮已经荒废多年的王家大院。

耿彦波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后许多人都表示不解,但耿彦波却认为这个大院历经了明清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修建之后不仅能够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还能够重塑当地的历史文化。

然而当时灵石县的老百姓却并不理解耿彦波的这一行为,还给他起了个极具讽刺的外号“耿疯子”。

然而在修建完王家大院之后,人们却羞愧的低下了头,王家大院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点,每年创造的收益就达到了几千万,更是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耿彦波卸任之后才发生的事情了,在卸任灵石县县长之后耿彦波就被调到了榆次县,在这里他又做了件令人诧异的大事。

二、获得称号“耿拆拆”

2000年耿彦波到任之后大手一挥炸掉了当时榆次的地标建筑凌云大厦,随着一声巨响这栋存在了14年当地最高档次的建筑自此消失,整座城道路两边的建筑也被拆了个遍。

这一行为让榆次县产生了各种反对的声音,而耿彦波也获得了“耿拆拆”的称号。

耿彦波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建城市的道路,修建了常家庄园,在将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重新整合之后出现了现在的榆次古城。

这座老城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每年接待的游客达到上千万,这也让榆次的人民从对耿彦波的反对声逐渐变成了赞扬。

看着榆次的发展越来越好,耿彦波也由衷的感到高兴。

在任期间不仅帮助城市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还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由于耿彦波出色的工作能力,在2008年他就任大同市市长,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几年。

三、离任万民跪求他不要走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大同是我国知名的“煤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然而常年开采煤矿早已经让大同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煤矿资源也陷入了枯竭,如果大同不及时进行转型的话,人民的生活将会陷入巨大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同恢复经济耿彦波在上任之后便开始利用曾经遗留的文化资源,帮助大同变成一座全新的城市。

他将大同一分为二,大同御河以西为古城区发展文化产业,以东则是新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此大的改革让耿彦波陷入了夜以继日的忙碌当中。

所有的工作耿彦波都会亲自监工,经常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

长时间的忙碌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曾在工地上晕倒过八次,就连生病发烧都不曾懈怠自己的工作,通过他的努力大同最终成为了一座崭新的文化古城。

2013年耿彦波被调任太原,大同成百上千的市民自发来到市民广场签下请愿书希望这位市长能够留在大同,可见耿彦波在大同市对市民们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在到了太原之后建设起了17个立交桥、7条地下通道、2条地铁线路,并且筹划了一个机场,让太原这座城市迎来了更好的发展。

而耿彦波书记也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到了自己退休。

结语

现在的耿彦波已经退休回到了家庭,现在的他和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没有任何的区别,每天逛逛公园、坐坐公交享受退休后的安逸生活。

不过曾经那个为城市奔波的他即便是退休也闲不住,偶尔还是能在曾经他主持的项目发现他的身影。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说的就是耿彦波书记了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章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搬运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