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霍去病 李广对他的部下说

时间:13:19:13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5评论:0

我原本没有打算写这篇文章,但是看到现实中许多朋友在网上谈到这个问题时,凭着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随意瞎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觉得可能会把不懂历史的年轻人引入歧途,故此,才写了这篇稿子,以正视听。

有人说,霍去病故意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不给李敢做主,霍去病因而遭了天谴。

也有人说,天妒英才,年轻人太出色,老天爷都不高兴。

更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一个政治阴谋。

咱们今天就把霍去病之死前后左右的一些相关事件,一起联系起来,谈一下我所知道的一些史实。

提到霍去病之死,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哥哥,也是霍光的人生引路人。

霍去病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霍仲孺,当初是平阳县一个小吏,因公借调到平阳公主府当差。

没想到霍仲孺是一个标准的渣男。

他到了平阳公主府不久,就勾搭上了府里一个女奴卫少儿。

结果两人偷吃禁果,导致卫少儿怀孕。

但是霍仲孺敢做不敢当,既不想娶卫少儿,也不想当卫少儿腹中孩子的父亲。

后来,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到了平阳县,与卫少儿从此失去了联系。

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卫少儿十月期满,生下一个孩子,这就是在西汉王朝“大闹天宫”的少年军事天才霍去病!

卫少儿以前曾经与曲逆侯陈平的曾孙陈掌认识,关系不错 ,后来与陈掌结婚。

故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究竟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他才与父亲相认。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宠幸,后来又成为皇后。

一年多以后,卫子夫全家都受到汉武帝的恩惠。

也就在这时,霍去病出生了。

因此霍去病在年幼时,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员,过着汉朝上流社会的宫廷生活。

也就是说,霍去病就等于是汉武帝从小在宫里养大的。

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 。

汉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

武帝还想亲自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但霍去病不以为然,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由拒绝了。

什么意思呢?霍去病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打仗都去看古代兵书上的谋略怎么能行呢?我胸中自有谋略,没必要去学习古代兵法。

后来,他按照战争实际,自己创造了一套对付匈奴的战法。

可见,霍去病在战争方面,就是一个少年天才。

后世有人评论说,孙子兵法是孙子写给农耕民族的兵书战策,他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是对于霍去病来说,他要面对的是常年过着迁徙生活、不侵略就活不下去的游牧民族,而并不是农耕民族。

因此,使用对待农耕民族的那套古代兵法,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匈奴,那就是瞎子点灯,擀面杖吹火,根本不管用。

霍去病尽管出身卑贱,但一直生活在宫中,衣食无忧。

然而,人和人的格局是不一样的。

尽管霍去病生活在豪华奢侈的宫廷里,可是他从来没有被宫廷生活的富贵豪华所淹没。

他把国家安危、建功立业始终放在一切之前。

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却被霍去病断然拒绝了。

他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我怎么能够成家呢?”

霍去病长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霍仲孺。

他当时任骠骑将军,正要出征。

顺路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命下属把父亲霍仲孺请到旅舍,跪拜道:“我原来不知道您是我的父亲,失敬了。

霍仲孺受宠若惊,愧疚难当,也急忙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这是天力啊。

”随后,霍去病为父亲霍仲孺置办了田宅奴婢,并在战胜回来时,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了长安,栽培成材。

也就是说,没有霍去病,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大将军、西汉权臣霍光。

霍去病十八岁为剽姚校尉 ,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多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

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

这次大战胜利后,他和舅舅卫青同掌西汉军政大权。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了重大贡献。

元狩六年(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

提到霍去病的去世,有人莫名其妙地猜测说,霍去病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家人为了好养活,想让他少生病,因此给他取名叫“霍去病”。

这纯属胡说八道。

关于霍去病这个名字,其实也是一个故事。

当初霍去病生下来的前一年,卫子夫已经进宫受到了宠爱。

有一天,母亲卫少儿抱着他进宫看妹妹卫子夫,这天正赶上汉武帝偶感风寒,卧床休息。

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子哇哇啼哭,汉武帝受惊,出了一身冷汗,病一下子好了。

汉武帝见到霍去病,十分喜爱,问卫少儿这孩子叫什么名字?卫少儿急忙回复武帝说,还没有起名字。

汉武帝便念叨着:“这孩子好啊,他一来,朕这病就好了,这孩子去了朕的病啊,就叫去病吧。

由此,孩子就有了一个名字:霍去病。

至于现在有人总是胡言乱语,说什么霍去病之死,是因为他故意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以后,遭了天谴。

也纯属无稽之谈。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在西汉抗击匈奴的很多战役中,几乎都有李广的影子。

他爱兵如子,行军路上,遇到断水缺粮时,只要有一个士兵没有喝到水,他就不喝;只要有一个士兵没有吃到饭,他就不吃。

说到李广之死,的确够可惜的。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

李广几次请求随行出征,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为由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反复哀求,汉武帝才勉强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按理说,李广大半生一直都在和匈奴征战,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为什么汉武帝不愿意让他跟随卫青、霍去病出征呢。

这里有个缘故。

李广战功卓著,在和匈奴的征战中,他手下很多战将已经被封侯,但他自己却一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封侯,汉武帝认为他这个人运气不好,有一个说法就是“李广难封侯”。

担心他跟随卫青、霍去病出征,会坏了大军运气。

故此,不想让他随队出征。

汉军出塞后,卫青捉到了匈奴兵,得知了匈奴单于的驻地,就决定自带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

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广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绕道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单于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

李广很抵触,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启程去了自己的军部,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

结果军队因为没有向导,迷了路,先出发却反而落在了卫青之后。

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而李广的东路军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未能实现围堵单于军队的战术计划。

卫青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

他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了姗姗来迟的李广与赵食其的军队。

李广谒见大将军后回到了自己军中。

卫青派长史给李广军队送去了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的情况。

李广由于赌气,没有回答。

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其实,卫青的本意也就是让李广的手下人说明一下部队行军以及迷路的情况,他好给汉武帝汇报。

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大将军卫青的幕府以后:“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又迷了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还要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吗?”于是就愤怒地拔刀自杀了。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汉武帝,前后与匈奴征战七十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

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寓意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

李广死后,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

因为李广在汉朝的名气威望太大,尽人皆知,老百姓听到李广自杀的消息,不论认识不认识李广,也不论男女老少都为之落泪。

李广死后,他的儿子李敢认为,父亲之死,就是大将军卫青一手造成的,故此,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卫青。

李敢是李广的三儿子。

因英勇善战,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

后来,漠北大战时,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得到霍去病的重用。

因夺左贤王鼓旗,斩首最多,由校尉升至郎中令,并封关内侯。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一天,李敢在一次聚会上喝多了酒,情绪失控,当众袭击了卫青,差点把卫青殴打致死。

说实话,李广之死,其实和卫青关系不大。

根据史料描述,卫青这个人性格很好,不太善言辞,作为外戚掌权的典型代表,他始终担心被人诟病,因此做人非常低调,和朝中上下官员、军中上下将领的关系也非常好。

但卫青考虑到老将军李广毕竟是跟随自己出征而死,所以出于“我不杀伯仁,伯仁毕竟因我而死”的想法,卫青便对自己被李敢殴打这件事没有发作,而是选择了隐忍。

也不想和任何人说。

但是,年少气盛的霍去病听说以后,还是选择了报复。

“这还了得?你李敢活腻了?竟敢欺负我的舅舅!”霍去病气不过,在后来甘泉宫的一次狩猎中,借机射死了李敢。

至于这射死的行为究竟属于故意,还是误伤,史书上没有说明。

但因为这些事正好都凑一块了,而且,当时汉武帝、许多文武大臣都在场,因此人们便只能认为霍去病射死李敢是故意的,是为舅舅卫青报仇。

由于汉武帝非常宠爱霍去病,便包庇了霍去病的罪责,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麋鹿撞死的。

故此,霍去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说实话,即使是换成别的皇帝,也只会包庇霍去病。

你想啊,尽管李敢也是西汉出类拔萃的大将,汉武帝的卫队长,但是和霍去病比起来,那就差的太远了。

汉武帝自然要丢卒保车。

现在有人说,霍去病射死李敢,尽管没有受到汉武帝任何处罚,但“天理昭昭,报应不爽”,霍去病此后不久,就受到了上天的惩罚,莫名其妙地死了。

说这话的人,显然是因为历史知识匮乏随意瞎扯。

其实,说起霍去病的去世,也是一个故事。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中行说(拼音Zhōng háng Yuè)。

这是西汉王朝汉文帝时内宫中的一个太监,也是一个汉奸。

有人甚至考证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

汉文帝时的西汉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皇室内部明争暗斗,而在北部边境上,匈奴一直在连年袭扰不停。

而那时的西汉王朝根本没有力量和匈奴抗衡。

汉文帝无奈,只能采取和亲政策,换得北部边境暂时的安宁。

汉文帝送宗室女去匈奴时,太监中行说是陪同和亲使臣一起去的。

没想到这个人一到匈奴,就投降了。

致使汉朝的和亲政策“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给汉王朝造成了严重困扰和危害。

中行说是汉朝人,又是宫廷宦官,他非常了解西汉当时的情况,他告诉匈奴单于:汉王朝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非常害怕匈奴。

不仅如此,他还给匈奴单于出了很多坏主意,以对付汉朝军队。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国力慢慢恢复强盛了,许多能征惯战的大将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打败了匈奴。

不过,太监中行说尽管这时候已经死了,但是他曾经给匈奴单于出的那些坏主意,却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其中有一条建议,就是让匈奴对汉军实施细菌战。

说实话,匈奴人起初也觉得这种办法太下三滥,也不愿意使用。

然而,他们后来实在打不过汉王朝,便开始考虑采用中行说的主意。

这就是,在汉军行军路上的上游,把那些病死的牲畜扔进池塘、河水里,让病毒污染水源。

后来,霍去病带兵行进途中,就是喝了这种被污染的有毒的水,染病不治而死,使他只有戎马七年、但却千古流芳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二十四岁上。

或许也是李广祖孙三代时运实在都不太好。

李广自杀,李敢被射杀,李广的孙子李陵后来结局也很让人惋惜,就连替李陵说话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也受了牵连,被处以死刑。

不过,汉朝有犯人选择腐刑代替死刑的惯例,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自己选择了腐刑处罚,丧失了男性的能力。

不过,尽管李广祖孙三代命运都有点差,但是他们的遗传基因却是非常强大。

李广的后人中,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特别是有两个人尤其突出,建立了两个朝代。

一个是西凉太祖李暠( hào)。

据《晋书》记载,他是李广的第十六世孙。

另一个则是唐高祖李渊。

他是西凉太祖李暠的六世孙,也就是李广的第二十二世孙。

按照史籍记载,李广、李暠、李渊那是一脉相承。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暠认祖于李广,李渊认祖于李暠,很可能是为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假借的托词,他们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晋书》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