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五六十年代的红歌完整版 舞蹈的情节是在情节舞和舞剧中,

时间:15:10:27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20评论: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红歌是《祖国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一些歌曲如《赞歌》翻身农奴把歌唱

  北京的金山上

  敖包相会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唱支山歌给党听

  乌苏里船歌

  谁不说俺家乡好

  珊瑚颂

  红梅赞,六十年代创作的《长征组歌》,电影插曲如《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英雄赞歌》等,以及一些群众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等。

  现代舞剧《红梅赞》赏析

  《红梅赞》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并且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自1964年问世,在大众中广为传唱,流传至今。这是一首携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红色歌曲,集中表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面对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

  《红梅赞》这首歌能够超越革命宣传的政治藩篱,穿越时空,拥有广泛的歌众,并在新时代新世纪的音乐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永恒的艺术经典,得益于歌曲自身具有的朴实婉转而又高亢坚定的曲调,以及规整洗练的歌词,而这正是其保持恒久生命力的核心原因所在。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红梅赞》取材于小说《红岩》,作者截取了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从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入手,描写了以江姐(江竹筠)为代表的一批战斗在秘密战线和敌人狱中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一生, 是国共两党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搏斗的一部分。

  在这个光明战胜黑暗的独特战场上, 面对叛徒的无耻出卖和敌人的威逼利诱, 江姐就像是一位通身透明的光明使者, 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 不怕手指被钉竹签的残酷折磨, 仍然坚贞不屈, 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江姐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象征解放的旗帜。

  但这时,年仅29岁的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用镪水毁尸灭迹。江姐用铿锵誓言和沸腾热血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生命的辉煌,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简述舞蹈欣赏的方法

  舞蹈欣赏的方法有:舞蹈的类型、舞蹈题材和舞蹈主题、舞蹈的情节把握、客观环境的设计、舞蹈构图。

  1、舞蹈的类型。

  舞蹈分为生活舞蹈、艺术舞蹈、芭蕾舞、现代舞和民间舞等等。对于舞蹈的欣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舞蹈有着它不同的欣赏标准。在欣赏舞蹈之前,搞清楚所欣赏舞蹈的类型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生活舞蹈与人各种生活相直接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

  对于这类舞蹈的欣赏,我们可以淡化对舞者专业方面的要求,这种舞蹈的目的往往在于大众的普及或是宗教的宣传。而艺术舞蹈是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2、舞蹈题材和舞蹈主题。

  所谓舞蹈的题材,就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而舞蹈主题则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题材和主题可以被划为观众欣赏舞蹈所要知道的舞蹈所要表现的情节背景。只有对二者有所了解,我们才能有目的地去欣赏舞蹈,也能较为容易的从舞者的表演中有所领会。如课上所欣赏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是取材于我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以波澜壮阔的音乐舞蹈场面,展现了1921年以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欢庆新生的生动画卷。

  3、舞蹈的情节把握。

  舞蹈的情节是在情节舞和舞剧中,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变发展过程。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事件过程所组成。对情节的把握正确与否决定了观众能否真正看懂舞者用其肢体语言所演绎的内容以及所想表达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舞蹈语言。如,大型舞蹈《红梅赞》的舞剧总编导杨威深谙无言的舞剧贵在故事情节的单纯和洗炼。

  她匠心独具地设计编排了一个个精彩的舞台画面:面对酷刑和利诱,江姐刚毅顽强;叛徒则摇尾乞怜,为虎作伥。绝食斗争中,“小萝卜头”忍住饥饿的煎熬,小小心灵里憧憬的是自由飞翔的蝴蝶。疯狂的大屠杀里,“监狱之花”的母亲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生赴死。

  面对胜利的曙光,江姐与难友们一道,用自己的忠贞绣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旗帜下,勇士们在熊熊的烈火中得到永生。

  4、客观环境的设计。

  舞蹈不是单纯的一个舞蹈家的独自演绎,一台好的舞蹈还有其不可缺少的客观环境成分。所谓的客观环境包括舞台背景、灯光等的设计,背景音乐的选择,舞者的服装设计等等。做好客观环境的设计可以给一部舞蹈锦上添花,做不好,可能也会成为这部舞蹈的一处败笔。我们可以把观众欣赏舞蹈的形象分为三种,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动觉形象。

  所谓的动觉形象是指人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动觉器官所体会到的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感体验。观众心目中动觉形象的塑造往往取决于舞台上的舞者的表演。而观众通过视觉所感知的视觉形象则不仅需要舞者的出色表演,还需要舞台设计师的精心设计。

  5、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即舞蹈画面,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空和空间中的动态结构。一般指的是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整齐一律。也称单纯统一,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美规律。特点是无差异和队列的一致,能体现出单纯、整齐的美,给人一种节奏和次序的审美感受。

  平衡对称。也称均衡对称,是比整齐一律稍复杂的形式美。规律特点是既有一致重复的一面,又有差异不一致的一面。但在差异中仍保持着一致、对称,给人以安宁,稳定的审美感受,而均衡则给人以安定中又具有自由灵活的愉悦感受。

  调和对比。事物的差异和对比的统一。对比给人以鲜明、醒目、振奋、活跃的审美感受,调和则给人以融合协调的愉悦。

  多样统一。也称和谐。是形式美最高级的法则,是整齐一律,平衡对称,调和对比等形式的对比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次序。给人以整体的,多样性的审美感受。舞蹈构图可以规划为舞蹈欣赏最终极的整体效果,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