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古代舞蹈名字 第一节先写鸿雁飞翔的形象:成群

时间:15:06:39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5评论:0

  中国古代的舞蹈形式非常多样,其中比较有名的舞蹈名字有:七盘舞、长袖舞、巴渝舞、惊鸿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菩萨蛮舞、明君舞、绿腰舞、拓枝舞、白舞、垂手舞、剑器舞等。

  古代舞蹈名字

  七盘舞又称盘鼓舞,是一种古代的汉族舞蹈,在汉代,舞时将盘、鼓覆盖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踏舞出有节奏的声响。

  长袖舞在秦代以前已经存在,曾是战国时楚国宫廷的风尚,发展到后来的长袖舞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舞蹈,这许多种舞蹈都以舞袖为特征,有单人舞、多人舞等。

  惊鸿舞是唐代汉族舞蹈,是唐玄宗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是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

  音乐赏析#《鸿雁》#上

  《鸿雁》是一首渊远流传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据资料介绍,《鸿嘎鲁》(鸿雁)最初的词曲作者是乌拉特西公旗莫日更庙活佛,创作年代是清乾隆55年(公元1790)。 《鸿嘎鲁》曾经是乌拉特宴会歌曲的代表作。蒙语的“鸿”是 “白色”的意思,“鸿Q鲁”是“白天鹅”,并不是鸿雁。它原本是一首传统的乌拉特敬酒歌曲。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翻译词义的演变,把“白天鹅”译成了“鸿雁”,歌词的大意也有所变化了,由敬酒歌曲变成了思乡歌曲。前几年,电视剧《东归英雄》将其作为片尾曲,由吕燕卫作词(应该是改写),额尔古纳乐队重新编曲,胡斯楞演唱,《鸿雁》的旋律才传遍大江南北:鸿雁天空上,队队排成行。江水凉,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民族文化特征:

  如果想要对《鸿雁》有更多深入的理解,那一定离不开对其民族文化特征的了解。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 社会 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作品 情感 赏析:

  壮丽的草原景色,亮丽的蒙古服装,动人的 历史 再现,精湛的明星演绎,让我沉醉其中,沉醉在哀婉的乐曲中,慨叹的同时赞叹这些英雄们的东归壮举,漫天飞舞的暴风雪,湍流不息的乌拉尔河,令人生畏的沼泽地,杳无人烟的沙漠,围追阻击的敌人……这是怎样的一条东归路啊?土尔扈特人用他独有的顽强执著,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蒙古草原,回到了他们朝思梦想的祖国怀抱。

  每每听到这首歌时,心就会隐隐的有种痛的感觉。当我们听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演绎下的《鸿雁》,不难产生共鸣,他的歌声里有你的乡愁,有你的成长,于是家乡就成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缱绻。同时,这也是一个寄情于草原的男人自语。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的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悠远蜿蜒,直抵内心。这是一首属于游牧民族的经典创作,《鸿雁》也一定会让世界听见中国民族的音乐之美 。

  今夜,在这首舒缓的《鸿雁》陪伴下,再一次为渥巴锡所感动,再一次为一个民族,一个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去搏一搏的东归部族――土尔扈特部所感动!!耳畔传来这舒缓悠长的《鸿雁》,心便也随着这悠远荡旋的音乐飘向了无垠的原野上……广袤的草原上,天苍苍、水茫茫,那对对行行的鸿雁向何方啊!?

  表现手法:

  从整体看,歌词里主人公的家乡在北方的内蒙古草原,而工作地点在南方,至于白领、蓝领还是迷彩领则由听众对号入座。主人公这种无规律的南来北往经历,与鸿雁有规律的春来秋往经历形成了相似点和纠结点,因此主人公每次望见鸿雁飞翔,便触景生情,感慨系之。

  从结构看,前两节的观察点在家乡草原,表达的是主人公看到鸿雁离家南飞时的心情。后两节的观察点在南方(相对于内蒙的南方,不是地理意义的南方),表达的是主人公看到鸿雁北归返家时的心情。了解了歌词的结构安排,许多困惑就容易理解了。下面逐段顺一顺。

  第一节先写鸿雁飞翔的形象:成群的鸿雁长途飞行时确实排着队,或者排成“一”字,或者排成“人”字。“对对排成行”比较费解,可能是笔误。“一对”说的是一雌一雄,是一对夫妻。两只鸿雁怎么排成一行呢?那不是鸿雁的队形。况且在雁群里还有未成年的雁,怎么个排法?此处想说“队队排成行”吧?写的是大批鸿雁分成好几队在飞翔。主人公仰望天空,见到鸿雁一队又一队地高飞,便知道鸿雁要远行了。鸿雁为何要远行?接下来就写原因(环境):“江水长(不是秋天的特征,似乎应改为江水凉),秋草黄”。天要冷了,不适合鸿雁生存了,他们就拜拜了,去寻找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最后写草原上的人们。他们知道冬天要到了,却不能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他们要留在北方的草原,应对冰天雪地的寒冬。此时仍然有人拉着马头琴,在秋风萧瑟的草原上,那琴声流露的淡淡忧伤人们听出来了,鸿雁也似乎听出来了。

  第二节先写鸿雁的去向:他们要飞向遥远的、温暖的南方,离开他们眷恋的芦苇荡。在这片芦苇荡里,他们曾经觅食、恋爱、嬉戏、歌唱、筑巢、养育后代,度过了多少难忘的日日夜夜!然而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告别家乡。这与主人公的命运何其相似!第二句写主人公对鸿雁的呼唤,有挽留之意。“心中是北方家乡,是说鸿雁虽然飞向南方,但他们知道南方不是他们的家乡,真正的家乡还是北方,他们还会回来的,回到这片芦苇荡。这一节写的是鸿雁,却表达出主人公即将远离家乡的不舍之情。

  第三节写主人公看到鸿雁北归,勾起自己思乡之情。主人公在南方工作,无意中看到一队队鸿雁飞向北方,对家乡的思念不禁油然而生,但是他却有家难回,就请鸿雁把他的思念带回家乡吧。想到家乡的春天到了,天气转暖了,他的耳边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歌声和马头琴的乐曲。然而歌声是那么遥远,若有若无;琴声则游丝一般在他的心弦上微微颤动。

  第四节两句词之间似乎没什么联系,但从暗线去体会,就感受到主人公的 情感 线索是清晰的,水到渠成,过度自然。“鸿雁向苍天,太空有多遥远”,表面是忧虑鸿雁,实则是忧虑自己。自己志向高远,背井离乡闯天下,可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太遥远了,有多少实现的可能呢?是留下还是回去,这是个问题。无论天空多么遥远,鸿雁都能飞回家。可是他呢,有家难回,有志难成,仰望苍天,忧从中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个命运相同的哥们儿凑在一起,啥也不说,只管举杯痛饮――“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原蒙古民歌《鸿嘎鲁》是敬酒歌,后两句可能就是原歌词。词作者把思乡主题与敬酒主题结合起来,不但不牵强,反倒产生了奇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