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麻风病村 来到广东传教

时间:10:22:06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7评论:0

1897年,传教士威廉·哈维·杜布森(1870-1965年)受美国长老会派遣,大部分时间在阳江工作。

同时,他还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工作之余拍摄了大量记录当地社会风貌的照片。

晚清广东阳江的乞丐。

阳江村庄的入口。

除了传教,杜布森还精通医术,并致力于当地的医疗事业,建设医院,以西医的手段为当地百姓治病。

他尤其重视阳江的一个麻风病村——王母村,每星期至少走访一次这个村子,为病人治疗、布道。

阳江王母村的麻风病人。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肢端残疾,多数患者会被毁容。

晚清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好地控制住了麻风病的传播,但是中国还没有做到。

生活在王母村外的麻风病人。

王母村的村民一旦被发现患上麻风病,就会被赶到村外,以免感染其他人。

他们住在离村子1公里远的破房子里,缺衣少吃,非常贫穷,不得不靠乞讨维持生命。

官府希望他们自生自灭。

麻风病人挖出棺材,准备重复利用。

虽然这些麻风病人被主流社会抛弃,但是杜布森每月从他90美元的月薪里拿出5美元帮助他们。

他经常去看望他们,为15名患者进行治疗,并不害怕被他们传染。

据他后来的记录,有12名患者的病情好转。

上坟的妇女,正在痛苦地哭泣。

由于官府并没有提供什么公共医疗服务,仅靠杜布森一人难以扭转局面,因此,麻风病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村子,死亡随时可能袭来。

接受杜布森治疗的病人。

杜布森在医疗资源简陋的条件下,还为眼疾病人提供白内障手术,让很多人重见光明。

他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学习阳江方言,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大家都叫他杜医生或老杜。

他创办的慈善事业为他赢得了声誉,反过来推动了他的传教事业。

村子里的葬礼,6人抬棺。

这张照片传递的气氛沉闷压抑。

家庭的成员坐在祠堂内祖先的牌位前。

中国素来重视血缘传承,祖先的牌位都被陈列、祭祀。

这个祠堂的供桌上放着酒杯和一碗食物,就是祭祀祖先之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