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英祖 据《英祖实录》中记载

时间:09:07:39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20评论:0

飞向空中之箭是如此理直气壮,我也讨厌如此的我。

我不想如此活着。

与中国的朝代更迭类似,有王权的地方就必然有尔虞我诈,有牺牲和流血,朝鲜的王权斗争同样激烈,甚至父子二人也会因王位继承人和王位竞争者的身份而产生间隙。

朝鲜思悼世子正是王权斗争的牺牲者,他被父亲关进米柜八日而活活饿死,痛苦绝望之下,没人能拯救这位可怜的世子,更可悲的是,赐死儿子的建议正是他亲生母亲提出的。

思悼世子成为王位唯一继承人

英祖十一年一月廿一日,昌庆宫的映嫔李氏诞下一名男婴名李愃,整个朝鲜王宫沉浸在皇子诞生的喜悦中,他在祝福声中降临,那时候没人会想到27年后,他将在无声的绝望中结束短暂的生命。

由于兄长的英年早逝,是英祖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仅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就被册封为王世子,成为父亲王位的唯一继承人。

1724年,李愃的父亲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兄长景宗的王位,成为李氏朝鲜第21代继承人,在位期间,英祖勤勉执政,缓和党派之争,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

如此优秀的君主在次子降生后,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在朝鲜王朝中,李愃首先是王位继承人,其次才是英祖的儿子。

吾愿汝成国之贤君,汝只求吾之暖意笑颜。

英祖即位过程并不顺利,生母地位卑微,他的所得全凭自己的计谋和勇气,这也练就了英祖残酷、谨慎、强横、猜忌的性格。

然而世子的出生激起了英祖身为父亲所饱含的温暖,他对思悼世子无比疼爱,早期的父子情感虽然不能说是亲密无间,但也确实十分融洽。

但王的疼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

年幼的思悼世子被父亲安排了繁重的课程,诗词歌赋、骑马射箭、治国之道……

世子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塞满,巨大的压力渐渐使他喘不过气来,所谓物极必反,思悼世子无法忍受如此重压,逐渐排斥学习。

再加上后宫内一些内人的宠溺和挑拨,世子不再接受父亲的安排,反而沉迷起军事游戏和作画,父子关系也逐渐恶化。

世子精神失常,父子关系恶化

要求严格的父亲与向往诗意人生的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英祖正是看到了思悼世子性格上的天真温顺和对作画的痴迷,这些都不符合作为一个君主应该具备的品质。

英祖认为君主必须坚毅果敢,懂为君和治国之道,而不是沉迷于琴棋书画。

于是,英祖决定以更加粗暴的方式逼迫世子学习。

思悼世子被置身于更加军事化的学习环境里,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束缚,这让他日渐颓废,郁郁寡欢。

起初还有同父同母的姐姐和平翁主的陪伴和开解,那可能是世子重压之下唯一的慰藉,但随着翁主的去世,他几乎再也忍受不了父亲严苛的管教。

据史料记载,那时的思悼世子对父亲的害怕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父亲日常对他学业的督促也会令他胆战心惊,甚至有时会因为父亲的到来而翻窗逃走。

思悼世子也因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甚至险些投井自杀。

英祖虽然被称为一代明君,但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对无意政治斗争的儿子思悼世子施以重压,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而思悼世子或许本就不具有君主之才,他更像中国历史上的唐后主李煜,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他或许可以以诗意作伴,与妻儿烂漫一生。

但非要让一个天真烂漫的人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实在是难上加难。

英祖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了吗?也不是,只怪当时时局决定命运,他深爱儿子但又对他的无能深感失望。

“你的存在,便是谋逆!”

英祖对儿子彻骨的失望在这句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看似这句话只是意指父子冲突向王权上升,实际上这也暗含着英祖对世子的告诫,高墙禁锢下的朝鲜王朝容不下一个向往自由与爱的仁者,这句话更像是父亲对无法适应环境的儿子最后的警告。

但思悼世子最终也未能参透英祖的告诫,始终也不会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洞察时局的变化。

随着世子的成长,少论与老论的党派斗争也逐渐激烈,他不断被推向王位继承的风口浪尖上,而这也在激化着英祖与世子权力上的冲突。

世孙天资过人,世子走向绝路

1752年,朝鲜王朝又迎来另一桩盛事,思悼世子的太子妃顺利生下一名男婴名李祘,世孙的诞生打破了朝鲜王室的格局,这也意味着英祖的王位继承人有了新的选择。

英祖同样对世孙给予厚望,自他懂事以来就命他学习治国之道,读书成为世孙童年唯一的事情。

与父亲不同的是,李祘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籍的热爱和成为明君的潜质,性格上的坚毅隐忍与聪慧通透正是英祖在世子身上看不到的东西。

这场聚焦在英祖与世子身上的继承权之战也逐渐转向世子和世孙身上。

由于长期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世子的行为越来越乖张,“当其疾作之时,杀宫婢宦侍,杀后辄追悔。

因此以往支持世子的大臣也转而选择更有资质的世孙,世子很快由天选之子沦为朝鲜王朝的弃子。

为了朝鲜未来长久的稳定,英祖一旦选择了世孙为王位继承人,就必须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子。

公元1762年,英祖将思悼世子强行关入米柜中,世子通过米柜的缝隙向母亲求救,得到的回应却令他心寒,生母映嫔李氏告诉他,这个建议正是她向英祖提议的。

8日之后,曾经宅心仁厚的世子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一惨剧也成为朝鲜宫廷闭口不谈的忌讳。

直到世孙即位,其父亲思悼世子才被追封。

李祘没有辜负英祖的期待和生父的牺牲,他被后世评价为朝鲜最后一位明君和最仁孝的王,其对思悼世子的追慕活动也无休无止,并屡次为其加上尊号。

无论历史选择辜负谁,或是拥抱谁,谁都不该以审判者的姿态去宣告谁对谁错,命运带他走进深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