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红五 在这种形势下

时间:18:09:41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1评论: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平江起义后,红五军就面临是去是留的问题,到底是去是留,这里面还经历了一段曲折。

在第一次去井冈山战略转移失败后,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五军,百折不挠,终于在1928年12月,实现了与红四军的大会师。

1、完善红五军组织

24日上午,士兵委员会在团部召开联席会议,选出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兼十三师师长,邓萍为参谋长。

成立了一、四、七共3个团。

第一团团长为雷振辉,第四团团长为陈鹏飞,第七团团长为黄纯一。

会议还通过了红五军实行共产党党代表制,团以上建立政治部。

滕代远为红五军党代表,李灿为第一团党代表,黄公略为第四团党代表,黄纯一兼第七团党代表,对营连长各级干部,也作了调整和安排。

还编组了特务连、迫击炮连、机枪连、军医处、经理处、电话处和卫生队等;各连成立革命士兵委员会,军官由士兵选举产生;制订了不许侵犯老百姓,不许调戏妇女等革命纪律。

全军约2500余人。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五军委员会,滕代远为书记,彭德怀、邓萍、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李灿、李光、张荣生、贺夷等为委员。

各级党代表即为同级的党委书记。

同日上午,平江县委负责人胡筠、张警吾、李宗白、毛贲虎等,带领游击队和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扛着枪,背着刀,挑着菜,抬着猪,从四面八方涌入县城,慰劳红军,并协助清查土豪劣绅。

随即,在团部召开了红五军党委与平江县委联席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并“决定扩大宣传工作,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武装起来,在全县实行总起义;努力肃清反动势力,加紧侦察警戒,严防敌军向我进攻,严防县内豪绅地主等反动分子向外潜逃;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会议还决定“平江东乡的长寿街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部队整编完成后,即派第四团向平南发展,与浏阳县委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工作;派第七团向平北发展,与通城、咸宁党的组织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工作;彭德怀同志率第一团和军直属单位,向长寿街开进,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向江西省的修水、铜鼓等县发展;力争在最短期内,从平江开始,建成湘、鄂、赣三省的边区革命根据地。

同时,打通湘东、湘赣边、赣南特委,和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红四军取得联络,实行中央和省委的指示,造成整个罗霄山脉的割据”。

24日下午4时,红五军党委和平江县委,在月池塘广场联合召开庆祝起义胜利的万人军民大会。

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国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并公布了以胡筠为主席的15名苏维埃政府委员的名单。

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各区、乡、村都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吸收了一批坚定的积极分子入党,扩大了党的组织。

红五军拨出一部分枪支弹药,供给平江县委武装工农。

使平江游击队迅速扩大到5个大队,约千余人枪,成为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队伍。

从此,在湘鄂赣边界,开创了红色政权同白色政权长期对立斗争的局面。

2、平江保卫战的失败

平江起义的胜利,使湖南反动当局十分震惊,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急忙调遺刘铏、朱耀华等3个师近10个团的兵力,于7月25日分5路向平江城推进。

这时,滕代远、邓萍正在离城30里的乡下参加平江县委扩大会议。

彭德怀当机立断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城周有利地形和熟悉情况,给进攻之敌一个打击,歼灭敌人一两个团,再行撤出平江城。

以此来提高红军声威,然后有计划地向江西、鄂南发展”。

具体的战斗部署是:

“特务连、机枪连在城西做隐蔽的据点工事,引敌向该点进攻,给以杀伤;一团从正面出击";“陈鹏飞、黄公略率四团位置于城南30里处,待敌向西门进攻时,从敌侧后由南向北突击;黄纯一、贺国中率七团位置于城北30里处,敌进攻西门时,由北向南突击”。

实行“南北夹击,消灭敌之一部,把进攻平江的敌军主力吸引到城区来,再行向平江城东乡和江西方面发展”。

7月29日,敌以3个团的兵力向长寿街堵击红军退路,以5个团分为前后两个梯队,沿长平公路向城西进攻。

第一梯队于30日上午向西门猛攻,受到红五军第一团隐蔽在据点中的机关枪猛烈火力的阻击,毙伤敌军300余名。

与此同时,埋伏在城北梅仙的红七团,按预定计划,从敌侧后向南突击,将其部署打乱,迫使其退至公路南侧。

这时,敌第二梯队已向第一梯队靠拢,但埋伏在城南30里处的红四团,未按预定计划从南侧向北突击,却单独向浏阳方向进攻,以致红军不能整体配合作战。

第一、七两团与敌鏖战终日,终因寡不敌众,伤亡200余人,第七团团长黄纯一英勇牺牲,时至黄昏,红军退出平江城。

这是平江起义以来部队受到的第一次挫折。

后来,彭德怀在回顾平江起义时曾说道:

这次起义虽然取得了胜利,在军事上也犯了一次错误。

本应在起义胜利后,马上把部队撤离平江县城,东进至江西修水、铜鼓一带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可是没有这样做,而错误的想通过击败敌人的进攻来提高士气和树立部队的声威。

结果适得其反”。

其原因:

“主要是当时只有盲目的革命热情,而缺乏长期的战略方针,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游击战争,广泛地发动群众和建立革命根据地,孤立城市,积蓄自己革命力量,最后才能取得城市”。

3、上井冈山战略转移的失败

起义部队撤出平江后,于31日攻打长寿街时又遭失利,遂转移到东乡龙门厂整休。

红四团在浏阳受挫,与部队失去联系,两三天后才由地方党协助回龙门厂归队。

在龙门厂休整几天后,红五军得悉湘敌重兵继续向平江,浏阳集结,为避免与敌硬拼,决定向江西修水转移。

8月6日,部队进占修水县城,歼敌一个营和部分靖卫团地主武装,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

红五军在修水县城驻兵约一周左右,解决了全军的冬衣问题。

军党委除加紧整训部队外,还决定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没收土豪劣绅的财物分给贫民,从而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打消了群众顾虑。

在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了修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会、农会和赤卫队。

其后,当探知赣敌从武宁、万载向修水进攻时,红五军吸取了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决定撤出修水,返回平江。

8月20日,部队到达黄金洞一带。

这时,接到湖南省委的指示:“要红军避免与敌之主力部队作战,并派一部向萍(乡)、安(源)与朱毛联络”。

8月底,红五军冒着酷暑,从黄金洞出发,向井冈山转移。

湖南军阀鲁涤平迅速增调陶广、王东原等师,前堵后追,红五军几乎每天都要血战数次才能前进。

在艰苦激烈的战斗中,减员情况日益严重。

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也有人经不起考验临阵脱逃甚至叛变投敌,部队主力遂辗转到达万载境内的大桥,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就在立足未稳、情况不明的严峻时刻,一个叛变投敌的副连长又向敌军密报了红军的行动,于是浏阳驻军朱耀华迅派2个团袭击红五军,以致红军伤亡100多人,损失现洋2000多元,红五军主力南下受阻。

军部决定退回平江、修水、铜鼓边界一带休整,上井冈山的战略转移行动遂告失败。

4、边界修整

部队折回平、修、铜边界休整时,全军仅有500多人,筹集的军需物资丢失殆尽。

而且,外有强敌围追,内有叛徒投敌,生活艰苦,人心浮动。

这时红五军经历着最严重的考验。

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军部决定采取有力措施,整顿部队。

清除了一些思想动摇的旧军官,吸收了一批起义以来革命意志坚定的优秀分子入党。

彭德怀经常到士兵中去做思想工作,他对官兵们说:

“我们举旗起义是为了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血牺牲。

如果谁还想走,可以走。

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干到底!"

滕代远也经常下连队和士兵们谈心。

他们革命到底的决心,给士兵们以极大的鼓舞。

在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的基础上,将原来的3个团改编成5个大队,一大队长为李玉华,二大队长为黄公略,三大队长为贺国中,四大队长为雷振辉,五大队长为李灿。

经过整训,队伍比以前纯洁、精干,士气和战斗力也提高了。

随后,军部在修水白沙岭察觉到一大队长李玉华和四大队长雷振辉有投敌的迹象,便通知各大队长开会,当场扣押雷振辉。

李玉华没有到会,带领一部分武装离队逃跑(后有20多名士兵又返回部队)。

翌日,毅然处决了雷振辉。

9月上旬,军党委就李玉华、雷振辉等叛变投敌事件,召开各级党的会议和士兵会,向部队进行教育,坚定了大家的革命意志,巩固了部队。

5、与红四军的胜利会师

9月17日,滕代远以湖南省委特派员的名义,在铜鼓的幽居召开了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5个县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正式组成了湘鄂赣边界特委。

以滕代远、彭德怀、李宗白、邱训民、王首道5个人为特委常委,滕代远任书记。

会议检查和总结了平江起义以来的工作,同时,根据当时的形势,确定了边界特委和各县委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10月间,红五军军委与湘鄂赣边特委在修水台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将红(五)军之四个大队与平、浏、修、铜赤卫队混合编十(个)大队”、并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贺国中、李灿5人组成红五军军委,率5个大队和军直属队,向南突破敌人包围,再次前往井冈山与红四军联络;由黄公略等率其他各大队,留在平、浏、修、铜、万、武等县,坚持游击战争。

会后,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再次向井冈山进发。

11月17日,攻克万载县城,消灭了部分地主武装,筹办了一些军饷物资。

部队休整3天后,继续南进。

12月上旬经萍乡、卢溪、宜夙到达莲花九都时,与何长工率领的部分红四军部队相遇。

经过月余辗转苦战,红五军主力终于于12月11日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胜利会师。

6、红五军走后的湘鄂赣边界

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赴井冈山后,一、二、三纵队在黄公略率领下,留在湘鄂赣边区,同工农群众一道,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武宁、万载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这时,“会剿”红五军的10多个团,大部调离这一地区,仅留下4个团分散“驻剿”。

黄公略等“采用‘化整为零',‘向外发展'的计划,以中队为单位(三十余人),分散各地游击,使敌人转移视线,应接不暇,不好向那处进攻,不好包围那处。

当局势发展对我有利时,黄公略则适时集中队伍,主动出击。

1928年年底以前,领导群众进行了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斗争,并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游击队,开展小型游击活动。

1929年初,蒋桂矛盾日趋尖锐,敌驻军一部分被调走。

,部队便迅速集中,抓住各种战机对地主豪绅武装和反动驻军进行坚决打击。

从1月17日起,二纵队先后在毛田、鲁家湾、老鸟墩、金坑等地举行起义,消灭了这些地方的挨户团和反动驻军。

2月中旬,有一排敌军向红二纵队投诚。

随即,又消灭了白沙、大胜、永和等地的挨户团,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

一、三纵队在其他地方的作战,也取得很大成绩。

各地游击队、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在斗争中都发展了自己的力量。

游击队、赤卫队参战,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

他们地形熟悉,联系密切,消息灵通,易于集中或分散往往给敌军以重大打击,使参加“会剿”的敌军,风声鹤唳,惴惴不安。

在武装斗争的推进下,1929年四五月,湘鄂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区域扩展到浏阳、平江、铜鼓、修水、万载等县。

由于形势的发展,边特委于4月12日,在平江东乡八区召开有平、浏、修、铜各县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贯彻“六大”决议,改组特委,布置新的战斗任务。

会议选举王首道、李宗白、袁国平、张启龙、黄公略、邓湘君六人为常委,王首道任特委书记。

会议通过了《边境特委的任务与前途及目前工作计划》等决议案;

成立了以赖汝樵为主席的边境起义委员会,作为边区统一的临时政权组织;将黄公略率领的第一、二、三纵队改编为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由黄公略任支队长。

从而奠定了湘鄂赣边区党、政、军组织的基础,为夺取更大胜利准备了条件。

1929年的六七月间,边区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湘赣反动派积极联合,组织湘赣七县(平、浏、修、铜、万、萍、醴)联防,向我们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

"反动派的这次进攻,一方面采取“昼伏夜动,神没鬼出”的清乡八字诀,实行残酷的烧杀政策,疯狂进行反扑;另一方面,实施所谓“乡村自治”、“减租裁厘”以及“自首自新”等欺骗政策,妄图瓦解革命队伍。

特别是平江、修水大部分赤色区域遭受的摧残更为严重,平江县被杀的共产党人达1000余人。

针对反动派的进攻,边区人民在红军支队的支持下,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

在反动派重点进攻的平、修等县,红军各纵队和游击队、赤卫队,实行跳出包围,在浏万铜边境集中活动,获得好几次的军事胜利。

7、红五军又回来了

正当边区人民奋力迎击进犯之敌的时候,彭德怀率红五军四、五纵队返回湘鄂赣边境。

红五军四、五纵队离开湘鄂赣边区以来,与红四军一起在湘赣边界同敌人作战,取得很大成绩,学了许多好经验,又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已经成长为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的新型军队。

在来边区之前,闻知平、修一带遭到重大损失,游击范围有所缩小的消息,全军上下,义愤填膺,决定立即转回湘鄂赣地区。

部队于8月8日从永新出发,经莲花、转萍乡,13日到达万载县境。

一路上接连打击敌人,14日攻克万载,取得重大胜利,从而,基本上控制了湘鄂赣地区的局势。

8月底,红五军到达平江的黄金洞、桐木桥地区,与黄公略率领的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会合。

9月2日,湘鄂赣边境特委在平江芦头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除特委委员外,还有平、浏、修、铜、万、宜等县和大围山特区、红五军军委的代表。

会议确定如下的行动方针:

“恢复平、浏,巩固铜鼓苏维埃,树立修水党的基础,使之与武宁、通山、通城党组织发生关系,并增强万载党的力量,加强新昌、宜春等县工作,积极向外发展。

会议选举了第二届特委,随即召开第二届特委第一次执行委员会,推选王首道、石夫(杨幼麟)、袁国平、刘建中、李宗白为常委,王首道任书记。

同时,还决定在湘鄂赣边境起义委员会的基础上,组织湘鄂赣边境革命委员会,迎接新的革命任务。

会后,根据湖南省委指示,边境红军支队编入红五军,仍由彭德怀任军长,黄公略任副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下辖5个纵队,分别由孔荷宠、李实行、吴溉之、郭炳生、李灿任队司令。

全军共有3000余人。

8、红五军的新使命

部队合编后,以纵队为单位,执行向北开辟鄂东南和向南实现与湘赣边区连接的任务,向新的方向行动。

第一、三纵队继续在平江开展斗争,加速苏维埃区域的恢复。

他们与挨户团大小接战十余次,每战必胜。

尤其大坪、嘉义、献钟、爽源、思村诸役,获胜甚大,计前后共获枪二百多支,毙挨户团大队长一,伤挨户团大队长一,挨户团官兵负伤后溃散为数尤多。

随后,与四纵队一起,沿湘赣边界转向赣南。

第二纵队熟悉老区情况,留平浏地区活动。

先期开赴鄂东南的第五纵队,沿罗霄山脉北段挺进。

9月上旬攻占崇阳县城后,即沿幕阜山向东北挺进,打下通山的大畈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决定以黄沙镇为落脚点。

11月7日,又与地方红军第十一军及游击队一起攻占了大冶县城。

随后,在1个多月中,配合地方武装,扫荡了通山、大冶、阳新三县的敌军和反动民团,并攻占了刘仁八、白沙铺、小箕铺、三溪口、新龙港、排市等10多个市镇。

共缴获迫击炮10多门,重机枪30多挺,步枪1000余支,以及大批弹药物资,改善了部队的装备。

12月14日,五纵队配合在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中的以程子华为首的共产党组织,发动了大冶兵暴。

随后,五纵队在三溪口将起义部队改编为第二支队,将原第二支队与鄂东南地方武装红十二军合编为第三支队。

至此,五纵队由原来1000余人发展到3个支队6000余人。

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鄂东、鄂南的状况,沟通了鄂东南与湘东北、赣西北地区的联系,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联成了一个整体,初步实现了“把井冈山脉、幕阜山脉、九宫山脉打通把湘鄂赣边、鄂南区和湘赣区南起井冈山,北抵长江联成一个长块”的构想。

随着武装斗争的节节胜利,到1929年秋冬,工农武装割据区域不断扩大,已拥有10几个县,并且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

去年只有平、浏、修、铜,现在发展到万载、宜春、宜丰、通城、通山、还有鄂东南的大冶、阳新和崇阳。

湘鄂赣边的革命势力是一天天的扩大而发展的。

如浏阳农会的组织,在9月份计算只有5000余人,工会的组织有1000余人。

在11月份计算,全县工、农会组织在1万人以上,3个月的光景,群众组织发展到1倍以上,也可说发展的迅速。

“万载的民众全都起来了”,“铜鼓的乡村全被农民割据,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平江、修水的组织,也有了相当的恢复,能有效开展活动了。

至此,湘鄂赣根据地已基本形成。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边界地区,东西宽300余里,南北长400余里,其间丘陵起伏,峻岭环峙,地形比较复杂,周围既有长江、湘江、赣江等水系,又有粵汉、株萍、南浔等铁路,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

而且,由于这个根据地南与湘赣、赣南根据地相连,因此对中央根据地的形成和保障起着重大的作用。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