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福建南音 优美动人的旋律著称

时间:17:04:25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20评论:0

南音,是福建省的传统音乐,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东南亚一带,被誉为“南管之母”。

南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是中国古代音乐中唯一一种丝弦乐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9年6月,南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音是用闽南语演唱的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一、历史渊源

南音产生于宋代,是闽南地区古老的传统音乐,属于古乐系统。

据《泉州府志》记载:“俗名小唱,始自唐开元,盛于宋,兴于元,衰于明。

”清康熙年间,泉州诗人黄凤池在《南音》一诗中写道:“弦管遗音只可听,笙歌歌舞至今闻。

二、艺术特点

南音在演唱风格上,讲究“慢、稳、甜、圆”,其特点是:

1、慢:曲调悠扬,旋律委婉动听;

2、稳:节奏平稳,速度适中;

3、甜:曲调甜美,音韵优美;

4、圆:以小圆调为主,旋律舒展流畅,感情委婉细腻。

南音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四句头”(即两句头加一段小过门)的方式,在曲调的旋律中穿插一些衬词;在伴奏乐器上用二胡和笛子来伴奏。

南音的演唱形式主要是坐唱,它与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有着相似之处。

南音的音乐与乐器与中国传统的音乐和乐器也是有着很大关联的。

在演唱形式上,南音采用了“四句头”的演唱形式。

南音的唱词中有很多关于八仙传说的内容。

三、演唱形式

南音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等,以独唱和对唱为主,演唱形式可分独唱和合唱。

南音演唱形式的不同,表达出南音音乐中不同的表现手法。

南音曲牌很多,一般一曲只能用一个曲调。

曲调有固定的调式结构,旋律多用宫、商、角、征、羽五声音阶,调式灵活多变。

演唱时的音韵变化很大,音域很宽。

南音的伴奏乐器有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大类。

南音伴奏乐队编制有管乐、弦乐和打击乐三大类,共19种乐器。

伴奏形式有独奏和重奏两种方式。

南音演唱时多为独唱,但也有对唱、重唱和合唱之分。

独唱是用单簧管、五音不全或不识五音的乡音演唱,重唱则用笛子、笙、管等乐器演奏。

四、演奏曲目

南音的演奏曲目有《梅花三弄》《龙飞凤舞》《大八板》《一枝花》等,其演奏曲目有500多首,主要演奏曲目有《梅花三弄》舞》,其主要演奏曲目有:

1、梅花三弄是南音中最富特色的曲目,以委婉动听的旋律,抒情细腻的旋律。

2、龙飞凤舞是南音中最富特色的曲目,它以粗犷豪放激越的旋律著称。

五、传承现状

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不断加深,南音在泉州地区的流传受到了巨大冲击,逐渐式微,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南音爱好者还在坚持。

南音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传承人稀少,南音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些有志向的青年南音爱好者多已出国求学或定居海外。

同时,南音还受到现代社会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南音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