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社会融资规模 信托规模下降迅速

时间:16:57:54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2评论:0

01

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当前越来越重视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

那么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呢?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解释: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个人) 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

从机构看,包括银行、 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02

新闻通常如何报道社融?

为什么统计社会融资规模?一般,新闻报道、或者经济金融领域的相关工作者主要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增量、同比变化等,有时候也会分省市去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

摘取几个报道标题给大家看看:

2022年新增社融超32万亿元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

同比增长9%!我国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65.45万亿元

6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增长,资金流动性仍偏弱

江苏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2.86万亿元 位列全国第一

上半年海南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30亿元 同比多增287亿元

03

为什么统计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这一新的指标概念——社会融资规模。

我社会融资规模构成国建国以后,对资本主义的打击导致社会层面基本不存在除存贷款之外的金融活动。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资本相关的经济金融活动才逐渐恢复。

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金融业发展缓慢,社会的主要融资途径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所以当时,只跟踪人民币贷款的数量就可以比较好的了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然而,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各类非银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加大,商业银行扩表的同时也积极发展表外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不能完整地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和需求。

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创新编制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自201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统计并按季发布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2012年起按月发布。

之后又在2018年和2019年微调、扩大了统计口径,纳入更多社会融资项目。

04

社会融资规模构成

具体为: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

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以及政府债券构成了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主体。

三者合计占约90%的份额。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的社会融资部分,“人民币贷款”仍然是最大头,其占比要高于存量的比例,也就直接导致上图中的“人民币贷款”的存量占比逐年增高,从2017年的58%增长到2022年底的62%。

同样超比例增长的还有“政府债券”,虽然2017年只占总量的14%,但是近几年的增量占比却超过20%,到2022年底,在存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7%。

值得注意的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占比近几年下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监管层面的刻意压降,具体原因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05

分项来看融资规模的各组成部分近些年的变化:

1.人民币贷款:指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境外单位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等多方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

近年来,“人民币贷款”的增速一直要略高于社融总体的增速。

其中主要原因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对各类金融乱象进行整治,在保护金融市场规范的同时,也压缩了其他融资渠道的空间,尤其是一些套利空间严重、金融风险巨大的融资渠道。

这使得社会整体融资规模的增速赶不上人民币贷款增速。

2.外币贷款:指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境外单位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福费廷等多方式提供的外币贷款。

“外币贷款”在我国的社融规模中占比很小,且近些年一直处于下降的区间。

不做重点讨论。

3.委托贷款:指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委托贷款”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规模压降明显。

在2018年之前,“委托贷款”疯狂扩张,其规模5年上涨了近10倍。

个中原因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不无关系。

在房地产快速开发的年代,委托贷款被各类机构玩出来花来,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信誉好的企业(比如国企)以自己的信誉做担保,委托银行向信誉不好的企业(比如新成立的某些融资平台)提供贷款。

银行当然也乐意了,委托贷款是很多地方银行为数不多的可以快速发展的表外业务,被监管约束的压力小,还能不受资本金约束快速的扩张营业利润。

2018年的时候,银监会针对这一现象出台相关办法,压降不合规的委托贷款的规模和风险,所以我们才在社融规模中看到明显的委托贷款的快速下降。

4.信托贷款:指信托投资公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投资计划吸收的资金, 对信托投资计划规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

信托贷款不列入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信托贷款”也是近几年规模下降明显的部分。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对信托产品带来较大冲击,产品不再做“刚性兑付”承诺。

2020年,银保监会又进一步针对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工作问题下发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压降规模、化解风险。

我们这一两年总是会看到类似的新闻:

不保本了!五矿信托知名地产亏损兑付本金!

信托暴雷:777.7万买产品,亏损过半!

爆雷!8000万买信托,巨亏超95%!

这都是在信托规模压降的过程中同步暴露出来的风险。

可以看到自2020年以来,信托规模下降迅速。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也是原因之一。

过去十来年里,信托产品的主要资金出口就是各类基建、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也是信托产品暴利的来源。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指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到金融机构进行贴现融资的部分,即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

统计上体现为企业签发的全部银行承兑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融资规模中不重复计算。

占比很小,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6.企业债券:指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包括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可转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券种。

“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在社会融资规模里占比10%左右,是我国社融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9年和2020年,”贸易战“之后,受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的影响,企业债的规模增速也加快。

2021年开始,增速逐渐下滑,略低于总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水平。

2023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不增反降的局面,当然,这主要是受房地产相关企业的业务萎缩的影响。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指非金融企业通过境内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是当前非金融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主要是指在A股上市融资的方式。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股票融资”的规模在2019年触底后逐步回升。

很多股民的感受是A股天天发各种新股,从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中来看,也确实能得到印证。

特别是2021年之后,其增速高于10%,比社融总体规模的增速要高。

8.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债权债务在托管机构登记日统计。

2019年12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

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

“政府债券”融资在2022年占比已经达到17%,是社会融资规模中仅次于“人民币存款”的第二大组成部分。

将“政府债券”纳入社融规模的统计,可以更好的反映出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

近几年,“政府债券”一直是新增社融的中坚力量之一,其增速要高于社融总体增速。

然而,2023年上半年,政府债务的增速开始下降,到2023年6月份,已经下降到10%以下。

受限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尤其是高企的地方显性债务率,地方政府不太可能再大规模发行“专项债务”(按照过往数据来看,“地方专项债务”主要流向了棚改和基建)。

因此,2023年下半年,我们应该也很难看到政府债务增速恢复到15%以上的水平。

9.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 & 贷款核销: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银行发行ABS是将表内的资产证券化,卖给投资者,获取利润,并将对应的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

贷款核销也类似,是用利润冲抵坏账,将难以追回的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移出。

将资产移出表外都会造成名义贷款余额的下降,也就是社会融资规模里面的最大的一箱:“人民币贷款”项目的规模会缩减。

但实际上,虽然他们被移除表外,但实体经济当中获得的贷款融资并没有相应的减少,因此有必要将这两项加回到社会融资规模中来。

以上所有引用均来自于:

----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 2018年与2019年调整统计口径,并回溯数据至2017年1月。

见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9年统计数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