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董昭 事情看起来很简单

时间:16:27:1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4评论:0

我对蜀汉后期路线和东吴的路线都大概说了一下,接下来想写点曹魏,在写路线之前突然想写写其中一个人,这个人经常被忽略,又总是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为曹操出谋划策,这个人就是董昭。

胡三省先生就评论说董昭出谋划策不在荀彧荀攸之下,但是人品有问题。

当然胡先生这是站在大汉王朝的角度来看董昭吃里扒外,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身在汉朝心在曹的官员一点也不少,并且冻着本人对于曹魏集团的作用却一点也不低,但是他的贡献却跟他在后世的名气不成正比,我就简单“次要”人物董昭的关键作用。

固本之功

建安元年,汉献帝回到洛阳。

经过董卓之乱后的洛阳是一片废墟,汉献帝本人完全就是傀儡,朝廷大权落在了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等人的手里,这时董昭就向曹操提出建议,让曹操把汉献帝迎奉到许县,也就是后来的大本营许昌。

董昭提出的理由是曹操留在洛阳,情势不利,那些割据军阀个个心怀鬼胎,只有在自己的地盘才能掌握主动权。

是为了曹操,也是为了当时病入膏肓的大汉王朝,荀彧希望有一个人能匡扶汉室,他提出的是政治口号,要树立的是旗帜。

董昭就很直接,洛阳不是曹操的地盘,在这里办事各方面很不方便,把天子弄到自己的地盘就好办多了。

董昭的建议跟荀彧还是不一样,董昭的建议没那么高大上的辞藻,非常现实。

我估计曹操两方面意见一综合,再加上其他人的一些意见做出迎奉天子了决定,这个决定可以有非常重大的政略意义,为曹操争取到了一份极大的政治资本,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导致了后来“篡汉”的疑团,这个我以后会说,目前暂且不论。

立业之功

我们把时间顺序调换一下,先说董昭的立业之功。

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大将关羽进攻曹仁把守的樊城,初期,魏军连连失利。

樊城的城墙眼看就被水泡塌了,不日就被攻破。

这时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我打算抄关羽的后路,攻取江陵,公安两个地方,关羽得到消息就会撤退,樊城的围也就解了,希望您保密。

曹操问大臣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应该保密,只有董昭不同意。

董昭说,应该泄密。

关羽知道孙权断了他的后路以后就会回师,樊城也就解围了,还能让孙刘自相残杀,我们坐收渔利。

要是不告诉敌我两方,关羽不会退兵,城内也不知道外有救兵,对守城的曹仁压力会越来越大。

我们这边杀个你死我活,让孙权捞个大便宜。

事情果如董昭所料,关羽知道孙权翻脸以后犹豫了,樊城守军知道有救兵士气大振,里应外合关羽兵败被杀,曹孙两方瓜分荆州。

,细想之下就能看出这个决定有多重要。

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看似是蜀攻魏,但此消彼长,一旦曹魏失利,蜀国对东吴也就有了一定优势。

况且东吴主将吕蒙一直主战,孙权更是对刘备借南郡久久不还的事情恼怒不易,董昭的计策巧妙的把魏蜀争兵东吴获利,变成了关羽不仅单挑魏吴两家,后路还被断了。

董昭此计的后果直接导致关羽被魏吴两方联合击败,本人阵亡,蜀国还丢失了在荆州的地盘,失地失人,吴蜀联盟不仅破裂,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提出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成为了泡影,还直接导致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拿回荆州未果,失人失地。

拥立之功

建安十八年的五月曹操被汉献帝册封为魏公,建魏国。

建安二十一年进而被封为魏王,在这一系列事件上,董昭也起了很大作用。

建安十七年,董昭对曹操说过一番话,他建议曹操回复周朝的五等爵位制,即公侯伯子男。

曹操说,这是圣人,而不是臣子决定的。

董昭就说您的美德超过了伊尹、周公,您的功劳远没有任何人比得上,哪怕就像当年朱英劝春申君取代楚王的言论也不过分。

您得为您自己的基业最准备啊。

这就是典型的溜须拍马,不管这话水分多少,作为曹操肯定很受用,这时候的他已经权倾朝野,不是皇帝的皇帝,只是名义上还是朝廷的臣子,照样当差。

封魏公,建魏国意义就不一样,这意味着曹操离篡位越来越近,几乎一步之遥了。

曹操自己心里也有想法,但涉及到体制问题,他就得掂量掂量。

董昭这篇可以算是“劝进说”,暗示的意思很明显,一、大汉王朝没救了,您就是取代它的人选。

二、我是您的臣子,不是大汉王朝的。

后来曹操一直封魏王,都是出于董昭的建议。

他这个建议不亚于往平静水塘里扔下一颗石头。

大汉王朝再腐朽,起码底子还在,朝廷制度也还在。

刘邦当年杀白马为誓,非刘氏不得封王,除了吕后掌权让吕禄、吕产封王以后再也没有过,这两位最后还被周勃等开国功臣联合剿灭了,就是说非刘不得成王肯定是不允许的。

如果说董昭让曹操去颠覆制度甚至取代,是为大汉王朝准备了一套棺材板,那后来曹操被封公封王就是在这副板子上订下了钉子。

这事还有一个插曲,董昭曾经秘密咨询过荀彧,被荀彧驳斥了一顿。

董昭为什么去找荀彧呢,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让荀彧领头,因为荀彧的人品地位都极高,他的分量不一样。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层含义,曹魏的革命是寒门庶族对豪门世族的革命,改朝换代要有士族阶级的支持才能保持政权平稳过渡。

荀彧本人就是出自东汉名门士族,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就为普天下的士族做了一个表率,这个宣传效应不可估量。

董昭劝说的结果暂且不论。

他的话曹操听进去了,坚定了曹操做周文王的决心。

结语

易中天先生说,董昭是三国中一个次要人物,却总是出现在关键时候。

的确,在曹魏的谋士中,他远不是最出名的,也不是位置最高的。

史书也没有对他浓墨重笔。

此人的作用却绝不次要,所以我觉得在“次要”二字上应该加上引号,就凭他在关键时刻起的那些作用就绝不次要,他先辅佐曹操,后辅佐曹丕,一步步将曹魏的事业推上巅峰,而他本人也位列三公,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最后在八十一岁善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