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预售制度 如今最好也是慢慢收紧

时间:16:18:56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5评论:0

许家印又一次强调了交楼的事情,并且提出了今年60万套的目标。

恒大出问题之后,保交楼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这两年暴雷的地产公司很多,因为现在很多房子都是预售的,所以地产公司一出事,那些买了期房的人基本上就跟着倒霉了。

因此很多人也开始把矛头指向了预售制度上面。

除了预售之外,公摊制度也是让很多人深恶痛绝。

那么当年霍英东发明了公摊跟预售,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949年之后,很多内地人开始涌入香港,整个50年代香港人口从50万暴涨到了150万。

人口暴涨让香港的房子严重不够住了。

因为在40年代的战乱中,香港很多房屋也是倒塌了。

当时香港很多大楼的楼道里面,还有天台跟地下室都是住满了人。

在这个情况下,霍英东等一批企业家就看到了房地产的机会。

不过那个时候房地产的制度却非常不灵活,房子必须是整栋整栋出售,这样很多人就没有机会买上房子了,因为买一栋房子毕竟是很多人财力所不允许的。

1953年霍英东开发了九龙香槟大厦,第一次就使用了按套购买的概念,随之公摊这个概念也是孕育而生了。

过去按栋买,自然没有公摊了,分套出售之后,就产生了公摊面积,于是就出现了公摊的概念。

公摊的出现,在那个时候,其实是很好解决了房子不能按套出售的问题。

从那个时候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预售制度那个时候在香港叫做楼花。

霍英东当时在香港开发了一个有100栋楼的小区,这么大规模的小区,当时需要的资金非常多。

霍英东自己也没这么多的资金,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推出了所谓的楼花。

在这之前房子都是盖好之后再出售,这样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就非常高,最终成本也得转嫁到购房者身上,那么购房者最后买到房子的价格自然比较高。

价格高,那么可以买得上房子的人就少了。

霍英东就想了楼花这个办法,刚刚拿下地皮就开始卖房,购房者都是根据图纸来买房子的。

霍英东可以提前从购房者手里面拿到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来支付建筑成本,他就节省了从银行贷款的成本。

霍英东也把节省的资金成本让利给购房者,所以买楼花的购房者就可以比买现房的人便宜不少。

购房者也是有利可图,所以购房者也是更愿意买预售的房子。

这两个制度推出之后,很多香港人就开始买得上房子,其实是极大解决了当时居住的问题。

随后霍英东还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方式,这样就让更多原来买不上房子的人可以买上房子了。

因为过去很多人都是租房子,然后再慢慢存钱去买房子。

如今只需要一笔首付,购房者就可以买上房子了,每个月的月供其实就跟他们租的租金差不多而已。

简单来说,预售也好,公摊也好,在当时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化是从90年代初期才开始的。

最初内地都是实行单位分房的制度。

很多人家里的老房子,几乎都是80年代的时候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单位分配的。

到了90年代之后,从海南开始试点,内地也开始学习香港的制度。

1987年深圳举行了当时内地第一场的土地拍卖会,最终深圳企业家骆锦星花了525万买下了第一块公开拍卖的地皮,随后他用这块地皮盖成了东晓花园。

当时深圳要发展,却苦于没有资金。

香港企业家胡应湘来到深圳考察,他告诉当时深圳的领导,你们有土地怎么会没有钱?这才打开了内地方面的发展思路。

随后内地开始全面学习香港的地产制度,房地产也开始遍地开花。

目前内地几大房地产公司几乎都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从广州发展起来的恒大,从佛山发展起来的碧桂园,从深圳发展起来的万科,从上海发展的起来的世茂。

如今房地产公司频繁暴雷,问题并不是在于公摊跟预售,而是在于因为这些公司的资金链问题。

制度是死的,人才活的。

刀在坏人手中,就是凶器,如果到了好人手中,它就是保家卫国的武器。

所以关键还是在人,还是在于监管。

不过房地产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了。

万科的郁亮也说了,如今房地产是进入了黑铁时代。

过去20年,我们盖了足够多的楼,未来市场的需求在变化,刚需在不断减少,结构性改善也在增加。

只要有人就有房地产市场,几百年之后互联网不在了,不过房地产依然在。

只是市场已经不是过去20年的那个黄金市场了。

香港已经在十几年之前就废除了公摊这个制度了,统一使用实用面积来计算。

其实不管是用建筑面积,还是用实用面积,对于房子的总价是不会变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物业费方面,如果使用套内面积计算,那么房东就可以省不少钱了,而且这样计算,也可以让购房的人更好理解自己买下房子的真正面积。

对于预售制度,过去是拿地就可以办预售,如今可以改变为封顶才可以预售,这样就可以减少购房者的风险,或许未来直接砍掉预售也是可以的。

过去推出这些制度是为了尽快解决很多人没房子住的问题,如今大部分人都有房子住了,只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已,比如说房子小的要换一个大房子,没有电梯的要换一个有电梯的。

其实每一个制度的诞生都是有它的历史条件,霍英东当年发明这些制度最初都是好的,只是后来被一些人用坏了而已。

关键不是在制度本身,而是在人本身。

如今这么多房地产公司都出现问题,更大的问题还是在资金监管上面,三道红线一推出,让很多公司都是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