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米开朗琪罗 大家在一起讨论学问

时间:15:47:3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2评论:0

米开朗基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科书中总是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引申出很多奇怪的意义,比如说,他是用自己的作品体现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他不惧当时的权威,坚定地通过雕刻和绘画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用作品痛快淋漓地对人世间的丑恶进行无情的鞭挞。

那你说鞭挞就鞭挞好喽,反正米开朗基罗也没法出来辩解。

不过,这种革命斗士的标签贴在这么一个匠人的身上实在是不合适。

因为石匠在当时是个地位很卑微的职业,和木匠、铁匠一样,就是个普通的手艺人,靠给别人干活挣钱。

米开朗基罗他们家还是有贵族血统的,一开始他的父亲就极力反对他学这个手艺,得知自己儿子要做雕刻家的时候勃然大怒,说我们家族还没有人沦落到靠双手吃饭。

意思就是放着商人不做做石匠,简直就是给家族蒙羞。

但是没办法,人家就是喜欢,而且擅长。

而且非说米开朗基罗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也是太勉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无奈和妥协下完成的,他要是有反抗精神完全可以不干,但是他每次都是为了挣钱而选择接受。

那米开朗基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要是非得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可以说他是个很自卑,很孤僻,脾气很差,喜欢攀比,爱惜羽毛,而且是个有追求的同性恋手艺人。

这句话有7个限定词,信息量有点大哈,我们来从后往前一个一个解释。

首先,米开朗基罗是个手艺人。

什么是手艺人?就是靠自己的技能赚钱谋生的人。

别人想让他做什么东西,可以,先给钱,有钱了再干,没钱坚决不干。

这是一个手艺人基本的生存之道。

所以说,他并不是像很多搞艺术的人那样,靠着自己的情怀和兴趣做事情,他做的所有东西都是别人定制的,像我们前面一篇提到过的《哀悼基督》《大卫》《酒神》和《最后的审判》,都是雇主选定主题让他做的东西。

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也是,做了一半发现雇主钱没给到位,立马撂挑子不干了,追到战场上去把自己的钱要回来,回来之后发现钱还没到,又二回追去要,最后宁是拿到手才开始继续作画。

这就是他的谋生之道。

其次,他是个有追求的手艺人。

那啥是没追求的呢?没追求的手艺人是那种完全迎合顾客需求的人。

老板,你要啥?大卫和歌利亚是吧?好,要啥姿势你说,要站着的、躺着的,还是大卫提着歌利亚的头的,我这里有很多姿势供你选择,最好把你所有的需求都说出来,我才知道要做什么。

做出来之后,老板你看看满意不,不满意我改,改到你满意为止。

这就是大多数普通手艺人的工作状态,他们自己这一关很好过,反正最后只要雇主满意通过,能拿到钱就 OK 了。

那有追求的是啥样的呢?就是米开朗基罗这样的。

老板你要啥?雕像是吧,啥主题的?大卫和歌利亚是吧,好,其他的你就别管了,雕成啥样我说了算,你别多嘴,这个雕像是从我手里出来的,刻有我的名字,我自然会对它负所有责任。

最后的品质我把关,但是一旦做出来,你就全部接受,我坚决不改自己的创意。

这就是米开朗基罗式的、有追求的手艺人的工作状态,他在面对自己作品时表现出了不近人情的傲慢。

比如他在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时,整整画了4年多,期间他没有让教皇看过一眼,一直到最后画出来后,教皇才知道这和当初让他画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他总是会用自己的水平做出超出雇主期望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还是个同性恋。

其实据传说达芬奇也是,但是达芬奇这个性取向还是大家靠他的作品猜测的,谁也说不准,但是米开朗基罗的这个性取向就很确信,因为他有大量写给别人的书信保留下来,在诗信中有很多语句表达着他对一位年轻男子的爱慕。

而且你发现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基本都是男的,就算他雕刻女性,也是大多时候用的男性面貌。

就像《最后的审判》当中,女子都是身材粗壮的男人形象,只不过给男子加了一个胸。

有人说米开朗基罗极有可能没有见过女性的身体,不知道是真是假。

米开朗基罗还有一个特点,是极度珍惜自己的羽毛,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为流传后世来设计的,不允许自己有一点马虎。

他为啥选择雕刻呢?因为他觉得石头是永恒的东西,像古希腊的雕像,不管埋在地下多久,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它们都能保持原来的样子,但是绘画就不行,一场大火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时间长了绘画还会褪色,经历不住时间的考验,因此他一直对雕刻情有独钟。

他认为雕刻才是上帝给他的天赋,是男人的艺术,画画那是女人干的事情。

那为啥他后来也跑去画画了呢?因为没办法,他是被逼的。

在画《创世纪》的时候,他刚刚和当时的教皇发生了一些矛盾,他为此还跑路了。

被教皇抓回来后,被迫接了这个任务,要是他不干,教皇可能就会弄死他。

《创世纪》是个湿壁画,他上一次画画还是20年前做学徒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他第一次画画。

不过没关系,一通百通,雕刻这么难的事情他都能信手拈来的,画画对他来说简直太简单了。

不过画画虽然简单,但是他这个画画的姿势却是高难度的。

西斯廷教堂顶部是一个几乎没有遮挡的矩形空间,18米高,相当于你一眼可以看到六层楼的天顶,长40多米宽13米多,他要在这么一个高度创作一张500平方米的画。

每天都要仰着头,举着胳膊,这个姿势整整保持了4年,最后他的脖子彻底废了,以后看信他都得仰着脖子看。

要是其他的人被迫接了这么一个活,肯定是应付差事,得过且过地画了,米开朗基罗不,他在这幅画中融入了大量的心血。

在这幅画中,他画了《圣经》开始的九个故事,就是神的起源,神是怎么创造的日月草木,神怎么创造大地和水,怎么创造亚当,怎么创造夏娃,然后亚当夏娃怎么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然后是后面的诺亚献计、大洪水、诺亚醉酒等等。

这九个大画在整个天顶最中心的地方,然后又在几个边边角角画上了12个先知和女祭司。

整个天顶画一共画了343个人物。

在这幅画快要画完的时候,拉斐尔正在他隔壁画那幅著名的《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个古希腊题材的画,拉斐尔把各个时代的牛人都画进了画里,大家在一起讨论学问。

因为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这幅画还没完成的时候谁都不让看,包括雇佣他的教皇也不准看,但是拉斐尔实在好奇得不行,有一天就偷偷溜进教堂,躺在天花板下看了整整一夜,最后回去把米开朗基罗的形象也画进了《雅典学院》里,他承认米开朗基罗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从这些事情上看出,米开朗基罗就是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只要经过他手上的事,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会极力做到最好,他永远都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他生前所有的草稿,觉得不好的作品全部销毁了,意思就是我只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后世。

你看,在爱护自己名誉这方面真是用心良苦呀。

米开朗基罗还是个攀比心理很强的人,他喜欢和别人竞争,对抗,在作画的时候感觉总有一股气憋在胸口,他享受那种把别人比下去的快感。

比如,在他刚到佛罗伦萨时,当时的执政者就找他和达芬奇同时对一个主题作画。

可想而知,当时两位最杰出的艺术家就同一个主题作画,那是赤裸裸的正面对决,米开朗基罗这边自然是不用说,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自然是全力以赴,而达芬奇这边呢,老师傅出手自然也不能谦让。

他们拿到的主题是通过一场战役来表现佛罗伦萨人民的英勇。

达芬奇选择的这场战役是佛罗伦萨和米兰发生的一场战役,叫安吉利之战。

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幅作品,他选了这场战役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整场战斗的最高潮时刻,你可以在画中看到人和战马完全纠缠在一起,战士们高举着武器声嘶力竭地叫喊,整幅画给人一种血脉喷张的感觉,他把人在战场中失去理性的那种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达芬奇在这张画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自己研究了16年的马的各种姿态全部都放入这幅画中,甚至为了反映一个人的表情,亲手解剖了30多具尸体。

要知道,非法解剖尸体在当时可是重罪,就算是医生,也只能在一个月特定的一天被允许做这个事,可见达芬奇对这件作品的重视程度。

那米开朗基罗呢,他选择的是另外一场战争,叫卡西纳战役。

然后他选择了战争的另外一个瞬间,就是当战争打完之后,士兵们筋疲力尽,丢掉盔甲,裸体在河中洗澡休息时,突然有敌军突袭,这时候士兵们进入了紧急备战状态。

你会在画里面看到,有些人刚刚是从河里爬起来,有些人开始急急忙忙穿上衣服,有些人紧张地向外张望,而有些人已经弓箭在手。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慌乱和紧急感。

他选的这个瞬间,和他后面即将做出的作品《大卫》有点像,都是选的开战前的那一刻。

虽然这两幅作品构思是非常的完美,但是可惜的是,这两幅画都没有完成,后人也只是根据他们当时的草稿和别人临摹的作品来确定这些画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场比拼,米开朗基罗的地位就已经和这位比他大24岁的大师达芬奇平起平坐了。

在后面画《创世纪》的时候也是,米开朗基罗在作画的时候一直都有一种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心理在给他动力。

这种竞争意识过于强烈的人就很不容易相处,所以他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朋友。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几个特点,自卑情结、脾气火爆和性格孤僻,这几乎是大多数伟大艺术家的标配品质。

他做《大卫》用了3年,画《创世纪》用了4年,画《最后的审判》用了7年时间,建造墓地教堂用了15年,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也忍受不了这样单一又高强度的工作。

好在米开朗基罗他是极少数艺术生涯超长的人,他在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顶级的雕刻和绘画技巧,虽然这一生大多时候都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但是也活到了89岁,也就是说他有整整70年的艺术生涯。

我们从他的作品里就可以看出,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只有天赋就可以练成的,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生命。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