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香囊暗解 苏轼便极擅此道

时间:14:55:24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8评论:0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

腰坠香囊暗香盈盈,雅致又文艺,最妙还是,离别之时,解下赠予彼此,作为永远的纪念,因是贴身之物,他日睹物思人,更添绵绵情意。

秦少游在《满庭芳》里描写的 “香囊”,便是古人临别赠礼中的“销魂利器”。

不过,这香囊到底为何物?

香囊,古时又称香包、花囊、香缨、香袋、香球、容臭等,因佩戴在身,又称“佩香”“佩帏”。

它是古代最流行的佩戴饰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银、玉、翠等硬材制作的小盒,盒面镂空以散发香气;一类则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缝成的软质小袋。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商周时期便出现香囊,距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

春秋战国后古人佩戴香囊风俗日盛。

考古学家1972年,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古墓中,发现了此物,从而证实了香囊的历史。

战国时期以至秦、汉、晋,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晋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

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

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也成为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乾隆皇帝曾发过“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当时人人佩戴香包,以避瘟疫。

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香囊?

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又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所谓“端午至,五毒出”一说便出于此。

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不仅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大人小孩佩带草药填充的香囊也就渐成习俗。

香囊在古人心中有着许多的意义,不似一瓶香水那样简单。

第一是吉祥物。

香包是中国最悠久、最古老的传统吉祥物,我们的祖先认为带有芳香气味的材料和药材可以通神,缝到布袋中,可以起到驱邪、祈福、保佑平安的作用。

因此,香囊也被用于祭祀和供奉。

第二是定情物。

古人送礼,礼物越贴身,情意越深沉。

《红楼梦》第十八回里就描写了“林黛玉误剪香囊袋”的情节。

当时宝玉在大观园里试才得到老爷的嘉奖,跟随的小厮们上来讨赏把他身上佩带的一众饰物都摘了去,林黛玉听说了以为自己送他的香包也送了人,便赌气回房,将宝玉求她做的还未完工的另一个香包拿过来就铰了。

可见,在林妹妹心里,这香囊是多么重要的情意之物。

第三更是实用物。

在长江以南,人们每逢五月五日,都会给女孩子们胸前挂上一个香囊。

囊里装有雄黄、甘松、大蒜子、刁竹、茶叶或香花椒等药物。

气味芳香,挂于胸前不仅美观,而确有爽身、避秽、防虫蝇叮咬,还有治疗感冒、鼻炎、疖肿等的功能。

古人的香囊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呢?

囊中之香,可以是花粉,干花,也可以是药材。

屈原《离骚》中就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当时在香囊中放置辟芷、秋兰等香花草。

据说大词人苏轼是制香高手。

宋人喜香,偏爱丰富的香型,其所用的香品要经过精心调制,当时称之为“合香”。

宋代的风雅之士普遍掌握制香技巧,讲究亲自炼制合香,并以发明独家秘方为乐趣,可以说,那时的私家香方,就如现在的私房菜一般盛行。

在传统中药香囊中,材料还有苍术、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兰、川芎、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叶,另加冰片,还可以适当加入苏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陈皮、零陵香等药材。

但各人体质有别,配比时最好能咨询一下中药剂师。

如果嫌麻烦,就装单一的艾草、薰衣草等芳香植物也是不错的。

小小的香囊,淡香温润而绵长。

比起今人争相喷洒马祖龙、迪奥、香奈尔,香囊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而古人才是真正的文艺范儿。

秦观临别收到的,林妹妹送出的,都是定情物中的奢侈品,岂是今人一瓶香水所能及的?

端午至,希望值得你送个香囊的人就陪伴在你身边噢!

欢迎关注“绯红亲历”,和我一起去认识有情的世界有趣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