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离子电视 相比液晶电视

时间:10:06:20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3评论:0

等离子电视是电视剧《狂飙》中一个重要的情节,而它实际上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联系。

在那个时候,等离子电视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奢侈品,拥有一台等离子电视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方式之一。

从这个情节中,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徐江会令人砸毁唐小龙的等离子电视了。

一个来自菜市场的小混混竟然使用与京海市地头蛇相同级别的产品,如果你是徐江,你会怎么想呢?

现在让我们回到等离子电视产品本身。

它的名称来源于"等离子体",指的是由自由流动的带电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气体。

等离子电视的工作原理是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惰性等离子气体,并施加电压以使红、绿、蓝三原色的荧光粉发光。

每个像素都是一个主动发光单元,在内部实现256级灰度后进行混色,最终呈现出准确的色彩。

,等离子电视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色彩还原性能,同时还能够抵御电磁干扰。

此外,它可以轻松实现微秒级的延迟,而某些性能较好的液晶电视仅能达到1毫秒的延迟。

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竞争激烈的时代,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外行看液晶,内行看等离子"。

这句话意味着等离子电视的呈现效果更为细腻,不刺眼,每个屏幕都有上亿个显像单元。

相比之下,液晶电视更加刺眼,画质不如等离子电视,显像单元数量只有千万级别。

当然,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专业人士的角度,他们对细节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两种电视的呈现效果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并没有那么显著。

尽管如此,由于等离子电视价格昂贵且具有出色的实际效果,它成为当时高端电视产品的代表之一,也是送礼的首选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等离子电视曾经是大屏幕平板电视市场的主导者,几乎垄断了市场份额,尤其是在2005年,等离子电视在全球大屏幕平板电视(40英寸以上)市场上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那么为什么现在等离子电视销声匿迹呢?其中有多个原因,既包括技术和产品因素,也涉及产业和市场竞争因素。

首先,有人认为等离子电视的高价格是导致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国内液晶电视的价格普遍在3000-8000元之间,而等离子电视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即使是较便宜的型号也需要8000元甚至更高。

这使得等离子电视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消费者。

其次,耗电量也成为等离子电视退出市场的一个问题。

等离子显示屏上的像素是独自发光的,导致整个屏幕的耗电量较高。

,等离子电视的耗电量更大,被戏称为"电老虎"。

除了功率较高外,等离子电视还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长时间待机后甚至会导致背面过热。

这不仅影响了整体散热效果,也对用户体验带来了不便。

此外,一些人也对等离子电视的厚度提出了批评。

虽然相较传统的CRT电视,等离子电视已经有了很大的轻薄优势,但与液晶电视相比仍然显得相对厚重。

在外观设计和便携性方面,等离子电视略显不足,这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不过这些因素只是导致等离子电视走向衰退的部分原因,真正的关键在于产业问题。

当时,等离子电视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公司垄断,尤其以松下为代表。

等离子电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有钱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松下决定垄断其专利技术,以此获得更多利润。

其他日本等离子电视制造商也纷纷投资建厂,准备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

只可惜,这种封闭的产业策略最终导致了等离子电视的衰落。

相反,三星公司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他们没有选择等离子电视路线,而是投身液晶电视领域。

液晶电视的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同时尺寸选择更加灵活。

为了吸引被松下抛弃的厂商,三星选择了相互开放技术,这一举措得到了其他厂商的积极响应。

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液晶电视的宣传、营销和供应量也大幅增加,逐渐吸引了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为了误导竞争对手,三星还宣布了大规模投资建设等离子电视工厂。

等到日本等离子电视公司投入了巨额资金后,三星选择向欧盟举报垄断行为,导致日本公司被调查了三年。

这一调查导致等离子电视工厂的产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了巨额利息,也是日本电子产业崩溃的原因之一。

三星利用这段时间大力宣传液晶电视的优势,洗脑了消费者的购买观念,使得液晶电视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在这之后,松下也意识到等离子电视时代已经过去,在2013年停止了等离子电视的生产。

总结:等离子电视退出市场并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败,而是源于产业竞争问题。

这一现象再次提醒我们,开放合作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闭门造车只会限制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