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一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时间:15:28:56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6评论:0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一合作是在日本侵华的危急关头,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然而,而是经历了多次的协商、磨合、冲突和危机,反映了国共两党之间的深刻矛盾和不同立场。

本文将从时间的角度,概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届全体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武装斗争的方针,转而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转向民族民主革命,并为后来与国民党达成合作奠定了基础。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当时,国民革命军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领导人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扣留起来,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对外抗日。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和平解决危机,实现国内团结。

经过多方斡旋和谈判,蒋中正最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和平合作,并于12月25日获释返回南京。

这一事件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面对日本的残酷屠杀和肆意掠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正式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协议,并于8月22日在南京签署了《国共合作宣言》,宣布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并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

这一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并为全面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兵力,缓解了国民党军队的压力。

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打击了日本的后方和交通线,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斗,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

国共两党还在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增强了抗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然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主张、社会制度、革命目标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和矛盾,合作过程中不断出现摩擦和冲突。

国民党政府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另一方面又限制和打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甚至暗中筹备内战。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另一方面又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夺取政权做准备。

这种矛盾在抗战后期尤为尖锐,导致了多次的危机和对峙。

如1939年1月至4月,国民党军队对新四军发动了南京事变和皖南事变,造成数千名新四军官兵伤亡。

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八路军发动了白区围剿,导致数万名八路军官兵牺牲。

1941年8月至9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围攻,试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和效果。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结束。

此后,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停下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但都以失败告终。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并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两个政权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总之,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话题。

它既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共两党斗争和妥协的结果。

它既为全面抗战提供了政治保障,也为内战埋下了隐患。

它既反映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历史联系和相互影响,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根本对立和不可调和。

它是一段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