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脏话 不可以用来教育人们

时间:12:26:2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3评论:0

引言

文言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雅”的文体。

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习文言文,学了很多名篇。

有意思的一点是,古代人生气时说的“脏话”也表现出一种“优雅”。

要是我们没有知识的储备,就会把这些话听成是在夸自己。

今天,我们就谈论历史上有名的5句“脏话”,骂人不带脏字,别误认为是在夸你。

一、老而不死是为贼

单单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有单独的思路,老而不死是为贼不是什么名句和道理,就是纯粹用来骂些“坏”老头的,诅咒人家这么老了还不……只不过是孔子说的而已。

首先,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句话不是一句好话,用这句话形容一个老人多半是在骂人。

其实在日本古代就有饿死老人的传统。

在日本古代,因为耕田匮乏,生计艰难,但老人丧失自理能力后,后辈会把老人背到山上认其自生自灭。

以省下口粮保证年轻人的生活需要。

日本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与这种传统有关。

人的一生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是人人都要径历的,这句话可以针对每个人,因为人都想长寿,没有人想在二.三十岁時死去除非天灾人祸,所以要正確的辦证的理解这句话,因为人活得年玲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经验越丰富,而年玲越大,正常情况下一般人越自私,越精明,这是人的天性,而世俗的人,不懂得文明礼貌的人,才会以老卖老,张扬自私,但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应该正确看待,毕竟全社会的人都是由小而老的,人人都要径过这样的过程,倡导尊老爱幼,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才是每个人应持的正確态度。

我对孔圣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无论怎样社会是存在的,虽然佛陀认为人世间是污秽的,面对人世间人性的贪婪和对良善的践踏,道家避世隐居山林,孔圣人说我是人我不愿与禽兽为伍。

孔圣人虽知匡扶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很难更本办不到,正如地藏王菩萨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孔圣人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就好比愚公移山的精神。

孔圣人重,人活在人世间要有表率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人,正如他说身正不今而行,榜样的为量无穷,历史几千年中国榜样有很多很多。

孔圣人实际上希望实际天下大同,仁爱天下,人要有别于禽兽要人与人相亲,楚王失箭求不得,臣下说楚王失之,楚人得之,孔圣人说,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和庄子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子是积极入世的,不过方式方法不对,庄子是高洁之人已有避世思想了,这也和当时无上升通道有关,如果社会给予有才之人治理社会的道路而不出来,是自己问题了。

原壤是庄子类似的人吧,高洁之人求自身清白,包括后来的屈原,但当时社会是污秽的,污秽之人没有人去管理,人就会变豺狼,而要管好污秽之人那么权宜之策,自往身上泼脏水等等也避免不了。

二、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说读书无用论的人。

他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大学生跟小学生打工,看到大学生都是书呆子(农村、路边摊、小公司),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去过真正大企业取见识清一色大学生、硕士博士的场景。

“井蛙不可语海”,其实也是一句不懂生物进化规律的蠢话,青蛙在井底可能还衣食无忧延年益寿,但它到了海里可能瞬间毙命,一,海里没有它要吃的食物;二,又咸又涩的海水不是它生活的场所,谁看到过海里有青蛙觅食,所以说”井蛙不可语海”是一种悖论。

其实我觉得井蛙也不是不可以说海,只不过井蛙心中之海没有真实大海的波澜壮阔,也不是那样一望无边,井蛙语海,也是见井底之蛙并不甘心于井底,虽然它所言之海让人发笑,然而敢说,也不能说不是一种勇气。

冬虫语冰那就不同了,已处于休眠状态,对冰那是一无所知,肯定也就无从说起。

商未周初时,古吉本是卖柴汉,那时你让他去统兵打仗,那就肯定如同冬虫语冰,但后来他成了周朝的将军,这也许是第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人,做奴隶时,打仗之事一窍不通,后经磨练成了将军。

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敢,什么都能变成现实。

莫笑粗人话不雅,入了学堂也能文。

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孔丘这句话骂人狠了,一个人被说成是朽木,没有用,没有未来。

和现在说人家是个废物,什么都干不成一样的。

只不过那时候的孔丘是天下闻名的夫子,他有权利,也有威望,没人说他不对。

现在教师就是一个被人人喊……的职业这有什么权力说这样的话呢?

这句话是暗喻明讽,但在以前,这是轻的,没有哪个家长敢说不字,即便是皇亲国戚也很维护“师道尊严”!现在倒好,有些学生不听话不说,还敢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还不敢管……等着瞧,如此下去……不敢想象!

不过知易行难,圣人也不过如此。

当然这是今人的观点看孔子的做法不可取,但当时提倡亲疏有别,就是追求不平等。

尊者对下者辱骂是常态,今天这种观念仍然残存于一些人的头脑中,可见封思想是多么顽固。

要想实现平等、和谐任重道远。

一定要摒弃封建等级观念,追求自由、平等、和谐、敬业,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都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

孔夫子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按照绩效考核,教3000弟子只培养出72贤人,优秀率太低,水平不行;批评宰予的话涉嫌辱骂学生,败坏师德,最后只能被辞退。

因此赞同让现在那些叫嚣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那些专家自己来教。

四、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古代即使男子,有几个是读书的?孔子为何不说,“惟男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不管如何解释,孔子瞧不起士大夫以下的"人"足有据可查的,他把小人与女人摆一起,无论如何不是在夸女人。

这种提法,就曾被鲁迅先生所痛斥。

孔子是至圣先师,这个称谓是后人吹捧起来的,其实他在世时,也就是个优秀的教书先生,虽然优秀,但远不是什么都对。

比如他的复古主张等。

孔子此句话,意思非常明确,体现了孔子的历史局限性。

他是圣人,但人无完人,存在缺点是必然的。

太阳有黑子,难掩其光辉。

不能用现在观念去要求古人。

时至今日,也有歧视妇女的现象,何况两千多年前的人,孔子生活在他那个时代,肯定有那个时代意识形态,那么请问,两千多年前的妇女在家里和社会有多高的地位?所以说把自己的观念强牵强附会地强加于古人,这是不尊重历史的。

也是当今有些人自取其辱的可笑之处。

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句话精妙之处在于,骂的不是商女,骂的是点曲的人,诗人杜牧他表面上是在责怪歌女,实际上是在责怪那些寻欢作乐的官员富商们——真谛。

眼见着大唐日薄西山,而耳边却传来南陈国主陈叔宝亡国时听的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想到权贵不思反省、一味享乐,任谁都不好受。

这首诗在后人包括杜牧的借典过程中,被附上了亡国之音。

这首诗撇开后世文人的抒发,以及作者本人的特殊身份,被成为了亡国之音。

同时这首诗被放入课本,也是这样被定性的。

我还特意去读过这首诗,还很喜欢那种浓艳和繁华落尽的意境。

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其实是写美人。

其词香艳无比! 此诗中的“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一句应都是写人,而且没有“花”什么事。

前半句为正面情态(或脸部情态),后半句为背面情景。

后一句“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是说: 虽然如此美艳的情景却又如娇美的花一样易落而不长久,都会很快花落满地而归于沉寂。

其实,此诗中就没有实写什么“花”,只是最后用花的美艳又易落来比喻“美景”不长久。

所以诗名《玉树后庭花》,就是用一树一花的文雅之美来掩饰香艳淫迷之美而已。

以“后庭花”作词牌名时只是取其香艳意象而作的诗作。

故杜牧反对唱《后庭花》,其实就是反对公开唱“靡靡之音”。

结语

中国历史文化包涵太多了,比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衣食住行都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

当然也包涵了科技,反过来说科学技术只是文化中的最主要的一项。

文,不言而喻是指文字,语言,知识,智慧,道理或理论。

化,就是对“文”的具体使用方法吧!科学技术不发达,并不代表文化不发达,要不然中华民族几千年怎么传承。

参考资料

《论语》、《庄子》、《老子》、《亡国之思,警示之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