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青红影评 她们有对舞会的好奇

时间:12:24:59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3评论:0

“失语者”的人性压抑与反抗

——《青红》

《青红》是一部时代感极强的片子,整部电影都在贵州取景,导演用客观朴素的拍摄手法,尽量还原了一个80年代西部偏远县城的场景。

西部大开发所引发的移民潮是时代的产物,整部影片的故事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但是,小县城里边的人们思想依然保守。

电影中出现了许多极富时代特征物象和场景,80年代服装的款式单一,喇叭裤成为了时尚的象征。

青红的学校不允许女生烫头,男生留鬓角,不允许学生穿花衬衫、喇叭裤。

老师在学校门口剪喇叭裤的场景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噩梦,也是对于人们个性的摧残。

影片中,经常出现大喇叭广播的声音,体操要广播,学校的要求要广播,对罪犯的刑罚要广播。

广播既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也是上级对民众宣传思想的工具,在影片中是教化、权力的代名词。

影片中细致地描绘了年轻人开举办地下舞会的场景,当时摇滚乐和交谊舞已经传到小镇,但是这些音乐和舞蹈只能出现在隐蔽的地下。

舞会的布置十分简单,只有一个收音机播放着流行歌曲,几个男生在舞台中央蹩脚地跳着。

但即使是这样简陋、寒酸的舞会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奢侈的场合。

参加舞会的女孩,只有一个公用的镜子,一个个轮流上前,对着镜子涂着口红。

口红是她们唯一的化妆品,参加也是她们少有的修饰自己的机会。

参加舞会的人大部分处于观望的态度,舞池中只有男生在跳舞,对于女生来说,虽然她们喜欢参加舞会,但是在大庭广众下跳舞依然是羞耻的行为。

地下舞会是年轻人反抗社会固有框架的标志,它的参与人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青年人的组成结构。

第一类是以李军为代表的举办舞会的人,是对于框架束缚反抗最强烈的群体。

第二类以小珍为代表的主动参加舞会的人,是对于社会框架悄悄反抗的人,她们的反抗不如李军那般强烈,行为表面上保守但是心里已经突破原有的限制。

第三类是以青红为代表的,被动参加舞会的人。

,但是在舞会中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她们感受到了束缚的压力,但是依然不敢突破原有的限制,对于所有的压抑她们的反应只是沉默。

即使是反抗意识最强烈的李军最终也无法逃脱在小县城结婚生子的命运。

电影结尾,有一个李军一晃而过的镜头,那时的李军已经从戴墨镜、跳猫王舞蹈的时尚青年变成了小县城的普通工人。

小珍和李军的私奔并没有给二人带来幸福,私奔是他们对框架反抗的机制表现,但是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回到小县城继续以前的生活。

当代年轻人的反抗体现出,盲目的任性和不顾后果的冲动,这也注定了他们失败的结局。

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象是收音机,青红家的收音机声音嘈杂,父亲还是坚持每天都听。

青红躲在小珍家,小珍也用收音机给青红听邓丽君的歌。

收音机是小镇人民和外界唯一的联系,承载着父亲的上海梦以及年轻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青红》完全采用实景拍摄、自然光源,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纪实感。

影片中人物的服饰,场景的布置都十分符合上个世纪 80年代的生活。

影片准确地把握了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通过画面、声音等综合手段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 80年代的偏远的西部小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