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雪景寒林图 再配以润泽的墨色

时间:14:39:49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5评论:0

中国绘画名品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雪景寒林图》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定价:66.00元

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中国绘画名品

小店

¥52.8

购买

已下架

展厅现场,为展示"雪景寒林图"特别换上的低反光玻璃

2023年新年,天津博物馆终于又展出了镇馆之宝画卷——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展期至2月26日,想去一睹国宝真迹的小伙伴请抓紧时间哦~

清人唐岱言:“凡画雪景,以寂寞暗淡为主。

”根据唐岱的描述,古人画雪景主要是表现寂寞暗淡,寄予无可奈何的荒寒之境。

《庄子 知北游》中提到“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意思是以雪洗身清净神态。

可见“雪”在中国文化中还被赋予了圣洁的品质,代表着纯洁、干净。

范宽是画雪景的高手,《宣和画谱》中记载他的五十八件作品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雪景寒林的题材。

《雪景寒林图》为范宽存世雪景图之一,描绘了北方壮丽秀美的雪山之景。

《雪景寒林图》

绢本水墨,纵一九三·五厘米,横一六〇·三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北方雪山之景

《雪景寒林图》由三条绢拼接而成,描绘了北方壮美秀丽的雪山之景。

画面群峰耸立,山崖交错,主峰山石蜿蜒曲折,而两旁的山峰安静伫立,一静一动形成画面的对比。

山头皆是用雨点皴点染,寒柯林立。

整幅画面并无杂树,山下林深数重,后面有村居,其中隐约可见一人。

山腰有庙宇一座,石阶盘桓而上。

长桥水口沙碛一任自然,漫天堆雪,水寒静寂。

远山冒雪出云,寒林萧索。

“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于挟纩也。

”恰可表达此画的情境,在三伏天可以拿来降温消暑,可见范宽绘画的功底和魔力。

清代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对这张画有详细的描述:“绢本,三拼大挂幅,长五尺七寸,阔四尺七寸三分。

水墨雪景。

其图群峰屏立,山势嵯峨,笔墨位置,苍润雄伟。

山头遍作寒柯,通幅无一杂树。

山石皆雨点皴为之,下作大树数重,结林深邃,后有村居,一人张门而望。

其山腰萧寺,危径长桥,水口沙碛,皆得天真,华原生平之杰作。

”“华原生平之杰作”,可谓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范宽是画雪景的高手,《宣和画谱》中记载他的五十八件作品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雪景寒林的题材,存世归于他名下的便有《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张作品。

构图特色

《雪景寒林图》在构图上有其独特之处,画家将较重的笔墨用在了画幅的左半边,近景的树石、房屋,高峰的层叠错落均细致地描绘出来,而右半边则以简单的笔墨和大片的留白来描绘远山及湖泊,对比十分强烈。

在左方的这段景色中,近景的“白”与高山的“黑”同样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关系。

【探微】臣范宽制

在前景的树干中,隐藏着“臣范宽制”四字。

正是这四字将画作作者确定为范宽,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论。

起因是学界对范宽名中“宽”字的看法不同,部分人认为“宽”并非其本名,而是诨号,因他性情温和而得名。

以诨号落款,似乎不合习惯。

这四字应是后人所加,画蛇添足矣!故以此为依据,认为此画并非范宽所画,而是其传派的作品。

但另一部分人认为 “宽” 即为其本名, 作诨号不过为一个误传。

与范宽年代接近的米芾在 《画史》中皆以“范宽”称呼,并且记载范宽的一件作品时,言及画中“华原范宽”款,画家本人应不会用诨号落款。

除此,在《溪山行旅图》中也发现了“范宽”款字。

【探微】树根浮浅

近景中的树根下仅有一堆浮浅的土石,正对应了宋人刘道醇在《宋朝名画评》中所说“树根浮浅”,但正如刘道醇所述“此皆小瑕,不害精致,亦列神品”。

【探微】白雪覆盖的庭院

画面左下角,一座被白雪覆盖的庭院隐藏在一块巨石后。

庭院的屋顶不着一笔,却给人以积雪压顶之感。

一人半启门,探出头来,似乎在观赏门外冰天雪地的美景。

【延展】雪景的画法

王诜《渔村小雪图》中的雪景

赵幹《江行初雪图》中的雪景

许道宁《画雪景》中的雪景

雪景的画法,因为雪有厚薄、大小的差异,须采取不同的技法进行表现。

大体有两种画雪的方法,一种是白粉法,一种是留白法。

白粉法以有敷粉、点粉和弹粉方式进行。

而留白法则是先留出画面上的纸的原色,林木、枝干、屋顶、道路等朝天处不着一笔,山石高平处同时留白,只在山阴处皴染,通过黑白之间的对比、映衬出雪景。

从这种对比法可看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范宽《雪景寒林图》即是以留白法为之。

【技法】雨点皴

与《溪山行旅图》一样,画家用了细密的雨点皴来表现山石的肌理,便将山石浑厚、苍劲之感表现出来了。

画幅右段布置简单空灵。

近景绘有一大片湖泊,一座小桥横跨两岸,桥面及坡石上都覆盖着白雪。

远处的山峦层叠,连绵推向画面的深处。

【探微】银装素裹的湖景

画幅右段布置简单空灵。

近景绘有一大片湖泊,一座小桥横跨两岸,桥面及坡石上都覆盖着白雪。

远处的山峦层叠,连绵推向画面的深处。

在其他画作中,画家多以留白的方式,或加表现水波的网巾纹的方式来表现水面, 《雪景寒林图》为了表现白雪覆盖的景象,而采用了以淡墨染绢的方法描绘湖水。

岸上的坡石也仅仅在石头下部用雨点皴点缀,其他部分则不画一笔一墨。

这样,银装素裹的湖景之色便跃然纸上了。

递藏

《雪景寒林图》中钤盖“御书之宝”大印,应为宋内府用印。

之后的流传历史不明,直到明末清初才有了清晰的线索。

从图上钤盖的“蕉林”“蕉林收藏”“观其大略”印,可推知曾经梁清标鉴藏,后收录在安岐《墨缘汇观》中,图中亦钤盖“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安岐用印。

后此画进入清内府,据说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流落到民间,被收藏家张翼买下,图中钤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

这张画在张家一直秘不示人,直到一九八一年,张翼之子张叔诚将《雪景寒林图》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

宋内府“御书之宝”印

清内府“石渠宝笈”印

以上图文内容节选自

“中国绘画名品”《范宽 溪山行旅图 雪景寒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