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青木瓜之味 叶子上的虫子

时间:12:46:11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4评论:0

关于越南,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越南新娘,十万彩礼可以带回一个。

她们常跟‘逃跑’联系在一起。

因为大多数人不懂中文,融不进当地生活。

那些中国男人向媒体哭诉钱打了水漂,结婚无望。

我不同情他们,只看到越南女人的悲剧。

她们掌控不了命运,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未曾谋面的男人,在异乡漂泊。

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婚姻成为致富的最优选择。

越南女人的命运从未改变,跟70年前一样。

电影《青木瓜之味》展现50年代的西贡,战乱不断,女人们在传统的压迫下痛苦不堪。

它以10岁女孩梅的成长为主线,讲述她在两个家庭当女佣的经历。

最后梅嫁给喜欢的浩仁少爷,灰姑娘变公主。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7.8,超过5万人打分。

它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奖”,第19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处女作”,提名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

导演陈英雄在法国摄影棚里拍完全片,他用柔和清澈的画面冲淡了苦涩,着眼于自然景物的美好和生活的小趣味,削弱冲突和激烈的情绪。

他在摄影棚里拍出诗意的越南,充沛的雨水,潮湿的空气,葱郁的植被,满眼青翠。

人们过着安静的生活,尽管困难重重,他们隐忍又坚强。

诗意与美食

理想的诗意生活,不能缺少美食。

影片中的做菜镜头最得我心,每看一遍,我流一次口水。

1、 青木瓜沙拉的隐喻

有人说越南,一半是青木瓜沙拉,一半是湄公河情人。

木瓜树在越南随处可见,人们常拿青木瓜做菜。

片中两次做青木瓜沙拉,抚摸晶莹剔透的籽,象征着梅从孩子长成女人。

第一次,她是好奇的小孩,情窦初开。

梅笃笃笃地砍木瓜表面,白色果肉快成蓉时,一刀刀片下无数木瓜丝。

阿婆抓起木瓜丝放在盘子里,刨完丝,剩下的木瓜不要了。

梅对半剖开,白色的籽珠圆玉润,满满当当,可爱极了。

第二次,她已是成熟的女人。

盈盈清水洗去毛刺,刨刀去皮,长长的青皮脱下露出皎洁的果肉。

快刀砍出条条痕迹,贴着果肉片下排排果丝。

盘子里放一团青木瓜丝,摆上木耳,浇上鱼露、柠檬、小米辣、蒜泥混成的调味汁,一道清爽可口的青木瓜沙拉就做好了。

饱满的籽挤满青木瓜的肚子,让人想到多子多福。

中国古人喜欢用花椒、花生、石榴、葡萄、石榴等意寓多子,它们有数不清的果实。

2、梅的聪慧

学菜、做菜,梅的厨艺飞速进步,表现了她的聪慧。

刚来主人家,阿婆教梅做油菜炒肉。

菜叶在锅里翻滚出炉,青翠欲滴,小黄花明艳。

肉片炒散变色后,

混入菜薹,倒一点调料汁翻炒几下,简单美味。

等到浩仁来做客,梅已经能掌勺了。

烧鱼,做饭,她得心应手。

来到浩仁家后,梅的厨艺令人惊艳。

菜肴摆盘精致,荤素搭配,色彩鲜亮。

丸子汤里加入青菜叶,肉片摆成环状配葱段,鲜红的大虾令人垂涎三尺。

早餐,黄澄澄的煎蛋,面包,滴漏咖啡,搭配紫红的果酱和黄油。

她把爱放在食物里,明亮的色彩,精心摆盘,是她无声的告白。

诗意与色彩

影片素净的颜色是一大亮点,像淡雅的水彩画让烦躁的心安静下来。

1、色彩隐喻

绿色:绿,生命之色。

越南,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

影片中,绿色无处不在。

冷色调的大量使用,奠定影片宁静自然的基调。

来到主人家,梅穿上青色的衣服。

推开大木窗,绿意盎然的庭院呈现在眼前。

她的小手趴在窗框上,明亮的大眼睛充满好奇。

青木瓜树挂着两三个长长的木瓜,叶柄断裂处流出乳汁,滴落在鱼尾状的叶子上,散开。

她甜甜地笑了。

到处都是绿色,青木瓜是绿色的,庭院的植物是绿色的,水盆里的菜是绿色的。

红色:红,旺盛的生命力与热情。

火焰的红,吞噬一切,燃烧生命,熊熊进攻。

血液的红,压抑在灵魂深处的欲望,令人血脉喷张。

花朵的红,娇艳,招蜂引蝶。

果实的红,成熟、芬芳、甜蜜,引诱动物吞食,替她播种。

庭院里的红花点缀在绿色中,鲜艳夺目。

温柔的梅一天天长大,她是一朵娇艳的小花,打破家里的死寂。

红色也是醒目、喜悦的颜色,美的化身。

朴素的梅压抑着感情,红色是她对爱情的呼唤,更是个人意识的凸显。

浩仁来家里做客,她换上红色上衣,池塘里照见自己清秀的模样,美的意识萌芽。

她希望被看见。

她端菜走到浩仁身边,目光接触,她笑了。

再次穿红衣,是在浩仁家做女佣。

爱美的她偷偷穿上红色奥黛,戴上金项链,

对着镜子涂未婚妻落下的口红。

浩仁看见后,她慌忙逃跑。

浩仁步步追寻,发现躲在墙后的梅。

他端详这个女人,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她尴尬地红了脸,擦掉口红。

金色:金,尊贵、希望。

浩仁教梅读书写字,两人坐在阳台,小木桌上摆着金色的花朵。

温馨的画面,情意绵绵。

金色的阳光将她包围,她洗菜时,场景温暖宁静。

怀孕的梅坐在椅子上,她温柔地抚摸肚皮,金色奥黛给她圣母般的端庄和光辉。

2、 空间颜色转变

导演用不同色彩区分空间,暗示梅的命运的转变。

街道:灰暗、褐色

街道褐色,黯淡无光,死气沉沉,黄色灯光提醒路人店还在营业。

10岁的梅穿着暗淡的衣服,包着头巾,提一包,背一个包,佝着背打量着街道。

街道逼仄,棕色调的门窗,褐色的泥土地面,行人衣服暗淡。

她的生命是灰暗的。

她失去父亲,母亲和姐姐在乡下生活。

生活艰难,她被迫当佣人,远离家人。

女主人家:绿色和褐色

叩响主人家的门,梅的生命之色打开。

她摘掉头巾,衣服有了淡淡色彩。

庭院葳蕤,各色植物肆意生长。

阿婆教她做事,耐心温柔。

少奶奶见她像自己逝去的女儿,心生怜爱。

梅在这里找到温暖。

与生机勃勃的院子相反,房子褐色,庄重沉闷,给人压抑之感。

封建思想压抑这这家人。

少爷得不到自由, 少奶奶得不到爱情, 奶奶成为敲木鱼的活死人。

浩仁家:黄色、绿色

离别女主人家的那一天,她养蛐蛐的笼子掉在地上,蛐蛐出来了。

梅是那只蛐蛐,去浩仁家,她获得新生。

浩仁家黄墙,绿窗户,光线明亮。

梅的生命完全展开,命运笼罩的阴霾散去。

她为心上人整理房间,洗衣做饭。

她刷干净他的皮鞋,把脚伸进去试,开心极了。

她的房间不再单调,宽敞明亮。

绿色雕花窗棂外,修长的绿叶影影绰绰。

白纱帐罩着她的床,赋予她朦胧的美丽。

浩仁爱上清新、隐忍的梅,他偷偷为她画像。

一番踌躇,他走入梅的世界,镜头平移到窗外湿漉漉的绿叶,水从叶尖滴落。

他解除婚约,和梅在一起,教她读书写字,两人琴瑟之和。

女子形象与命运

影片塑造两类女子形象,温顺居家的传统女子,热烈张扬的现代女子。

梅、少奶奶、佣人阿婆、奶奶是传统女人。

她们勤劳温顺,逆来顺受,只要丈夫回家就好。

她们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争不抢,也不反抗。

年轻的梅,温顺勤劳,热爱生活。

她明亮的大眼睛从日常中捕捉到快乐,青木瓜树的乳汁落在树叶,蚂蚁勤劳工作,蟾蜍爬来爬去。

丧父,远离妈妈和姐姐,三个月才能回家见一次,她的笑容依然纯真。

她宁静美好的样子,不知不觉吸引了浩仁。

被浩仁未婚妻掌掴,她没有反抗。

最后她如愿以偿,嫁给浩仁。

中年的女主人也曾是女仆,她永远在等少爷回家。

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少爷沉浸在音乐里,对她视若无睹。

他屡次卷钱逃跑,沉迷于莺莺燕燕。

她只有自己做工,养活一大家子。

她相信从一而终,以夫为天的道德标准。

少爷病逝后,她昏死过去。

她不知道,她的痛苦全是他带来的。

老年的奶奶用道德禁锢自己的生命。

孙女去世后,她囚禁自己于二楼的小房间,终日对着丈夫、孙女的遗像烧香念经,敲木鱼。

她远离人间欢乐,拒绝与家人体味生活里的美好,拒绝唐先生一颗热忱的心。

她活成一个牌坊,充满死能量。

这股死亡的力量又投射给少奶奶,她指责少奶奶拴不住男人。

少奶奶心碎流泪。

浩仁的未婚妻是她们的反面。

她热烈奔放,视浩仁为平等的人,闹腾他,揉他的头发。

受到委屈,她直接发泄出来,绝不自己消化。

她和浩仁心生嫌隙,她怒气冲冲地撑伞出门,却瞥见梅和浩仁的暧昧。

梅打扫房间,浩仁在屋子里,两人构成和谐的画面。

她扔掉伞,任雨水淋湿自己,冲进雨幕。

退婚后,她来浩仁家大闹一场,扇梅巴掌,扔书砸东西,释放痛苦。

她也懂得放手,不苦苦纠缠。

最后,她摊在桌上埋头痛哭,摘下戒指离开。

桌上的鲜花迷人,戒指闪光发亮,宁静美好。

我很喜欢未婚妻。

她不是藤萝需要攀附高大的乔木。

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女人,,独立反叛传统,不管在哪里都能活出精彩。

梅看上去圆满了,但她真的跳出传统越南女人的循环了吗?

倒是剧外,扮演成年梅的陈女燕溪人生圆满。

她嫁给导演,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婚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