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黎民百姓 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时间:12:13:36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4评论:0

黎民百姓是“黎民”与“百姓”的重言,都是指平民、庶民。

故,古代“黎民”、“百姓”、“庶民”、“黎庶”,意思都一样,是指平民。

黎民最初指与众神相对的所有凡间众生,包括人族的领袖和众贵族。

但后来,慢慢衍变成为泛指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普通庶民(中国古代称平民为庶民)。

黎民是与贵族、平民中的精英相对的阶层。

汉代壁画——家奴

查遍古籍,从未见过有“黎民”指代“奴隶”的说法。

中国古代奴隶有自己的专有称呼。

这个后面再说。

现在先说一下:

一、黎民的缘起。

1、黎民正解

《国语楚语下 》载:“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颛顼受之,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

帝颛顼——统一神权的大宗教主

黎民即“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中的黎所司之属民。

“火正”之“火”是指大火星、辰星、心宿二。

“七月流火,九月穿衣”中的火就是指大火星之火。

当大火星在黎明时分出现在东方天际的时候,就是春分;当大火星在黄昏时分出现在西方天际的时候,就是秋分。

古人根据大火星,将全年分为366天。

对大火星的观测,是颛顼历(历法)成法的重要依据。

大火星——心宿二

火正,是负责观测大火星的官员(实乃大祭司)。

火正观测天时,安排农业生产。

火正上管天文历法,下管农业时历。

“火正号祝融。

”因为能光融天下,帝喾将其命(通“名”)为祝融。

(祝融系尊号。

只有重、黎及其弟吴回一系才能尊称之。

火神祝融

由此可知,黎民即黎所司属之民,即平民、百姓也。

而非奴隶。

2、九黎的后代不是奴隶,归于两个古黎国

黎民的黎确实和九黎的黎有关系。

重和黎是颛顼之后,也是少皞部族的大祭司。

以前“蚩尤宇于少昊(昊通“皞”)”。

这个少昊是指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蚩尤是九黎的首领,统属九黎、太皞、少皞的部族,属于东夷集团。

图腾打扮的蚩尤

后来,涿鹿之战,蚩尤败于黄炎的华夏集团被杀。

九黎部族一部分依附于炎帝系,迁于太行山西侧今山西长治附近,祀炎帝为祖,建黎国。

(殷商末年,西伯戡黎。

这个黎就是此黎国。

)春秋时,被晋国所灭。

山西长治黎侯古国

另一部分归黄帝新任命的蚩尤统领。

(蚩尤是九黎部族的统领名,原来的首领被杀,战胜者选择一个听话的九黎贵族为新蚩尤是没问题的。

所以,有的史书说蚩尤是黄帝的手下,也没错。

)这个新的蚩尤统领在黄帝任命的少昊清的统领之下,在今山东郓城附近的九黎祖地建黎国。

司地以属民的黎,就是这部分九黎人的大祭司。

两个古黎国,一个在山西,一个在山东,在春秋初,仍然存在。

海南岛黎族同胞

3、海南岛的黎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还有一个黎,是海南岛的黎族。

不过这个黎,是他称,即以前不是人家黎族自己的称呼,是中原人对他们的称呼。

先是称呼“俚、越”,后来变成了黎族。

但显然跟奴隶没什么关系。

现在,黎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隶释·汉张平子碑》:“出相河间,则黎民时雝。

……

在古文献中,这种“黎民”的例子,举不胜举。

黎民都是百姓、庶民、黎首的意思,跟奴隶无关。

因此,黎民和奴隶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奴隶有名无姓(庶民也有贱姓),是属于奴隶主的私人财物,根本不算民。

又何来黎民就是奴隶一说?

二、百姓正解

《国语·楚语下》:“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

这句话,是历来认为百姓是百官之姓的依据。

这完全是一个误解。

“物赐之姓”的“姓”字就是民的意思,而不是姓名的姓。

能为官的王公子弟自然都拥有他们自己尊贵的姓氏,怎么可能因为做官表现好,就赐给你一个姓呢?“赐姓”的“姓”就是后面的那个“是为百姓”的意思。

姓是属民、百姓的意思。

西周分封制后的社会阶层图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这句话讲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三要素:“赐姓”、“胙土”“命氏”。

分封就是赐(外姓曰赐,姬姓宗室曰分)百姓人口、分封土地、赐予封号的意思。

这里的“赐姓”的姓也是指赐百姓、属民的意思,而不是赐予姓名。

先秦的“赐姓”跟秦汉以后的“赐姓”根本不是一个意思。

《周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以备百姓兆民之用。

这里的“百姓”和“兆民”是重言,跟“黎民百姓”一个意思,都是百姓的意思。

三、咱们中国古代对奴隶的称呼

大盂鼎——礼器

《盂鼎》金文:“易(赐)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读li,通历)”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赐)尸(夷)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

《令簋》金文:“姜商(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

”(簋gui,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西周令簋——盛食器

这两篇金文里面的人鬲、鬲,读li,通历,就是奴隶的意思。

或许鬲也通“隶”,读li吧(这个完全是作者个人的猜测,没查到根据)。

西周鬲——炊器

虽然"奴"和"隶"这两种奴隶名称在先秦时代都已存在,然后"奴隶"一词却是在汉代之后的著作里才出现的。

奴隶的来源有战俘、罪臣及其家属、破产自卖为奴者、由奴隶所生之人。

九黎之战俘,成为奴隶也就不复黎民之称呼了。

何况,黄帝之时还没有“黎民”这个称呼。

总之,黎民系奴隶完全是谣言。

黎民等于百姓,阐释自帝颛顼的“绝地天通”——“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最后啰嗦两句,“谣言比肺炎流感本身更可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总不能不知就胡说八道、误人视听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参考书目:1、《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徐旭生

《杨希枚集》 杨希枚

《中国上古国名地名辞汇索引》 潘英

《绝地天通:从生活感悟到形上建构》 黄玉顺

《左传》求活的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