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雍正是不是篡位 对于雍正篡位这个问题

时间:11:51:13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8评论:0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

尤其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雍正篡位”说,更是千古谜题。

当然,历史上,臣子弑君自立的例子也不少,那么,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雍正皇帝

(一)篡位的风险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篡位的严重性。

皇位,几乎是每一个人虎视眈眈的。

在清朝以前,篡位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隋炀帝杨广设计废掉太子—他的亲哥哥杨勇,自己坐上皇位,占有天下;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成为北宋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从他父亲手里接过皇权……这些都是篡位成功的例子。

有道是,成者为王败者寇。

对于成功篡位的臣子而言,无疑,他们是胜利者,历史是由他们来书写的,不过,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和做法却惊人地一致:禅让。

这个文雅婉转的词语意思是说,他们威望高,能力强,忠诚度高,前任皇帝主动自愿地将皇位拱手相让,大家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把酒言欢,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于是,一场血腥的政变成为了双方友善和好的明证。

实际上,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知道,禅让?这就是一场骗局!

皇位的争夺历来就离不开流血斗争,就算是和平交接皇权,也一定有一方处于绝对弱势,无论是智谋、心机,还是自身军事实力,相比较而言,要差一大截。

然而,尽管我们明白,这是篡位的臣子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能做的也只是吞下苦涩的泪水,笑笑而已。

至于那些篡位失败的臣子,比如西汉末期的王莽,虽然在自己的皇位上短暂地待过几天,可最终还是被起义军打败,送上了断头台。

如果对方够狠,不仅是自己,甚至祖宗十八代都有可能被铲除。

回到雍正篡位这个问题上。

篡位的风险,雍正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康熙皇帝也绝对不可能允许此事发生,之前太子胤礽屡次引起康熙皇帝不满,最终被废,就有这个原因在里边。

而且我们可以从雍正登基前的准备看出来,雍正见识广博、做事务实且心机深重,不会轻易去碰这个霉头的。

(二)诏书书写

,民间的说法是康熙皇帝的本意是要传给十四阿哥胤禵,诏书上的原话是“传位十四阿哥”,结果被雍正耍了滑头,在十字上加了一笔,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导致十四阿哥的皇位轻而易举地就丢了。

这个说法成立吗?

这就要谈到清朝前期诏书的书写格式了。

清朝建立之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满人,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人的蔑视。

在汉人眼里,江山再怎么交替更迭,也理应由汉人来坐江山,还轮不着满人—这些蛮夷来驾驭这个国家。

不过,奈何军事实力不济,只能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意图借此倾覆清朝政权。

就拿诏书来说,尽管康熙皇帝非常热爱汉族文化,也曾经为了满汉一家亲而做过诸多努力,不过在朝堂之上,汉人面前,满人还是有极高的优越感的,有的时候,康熙皇帝为了稳固政权,不得不顺应满族大臣的心意,打压汉族臣子。

更何况,满语是清朝的国语,舍弃满语而改用汉语写遗诏,说不通。

其次,遗诏是清朝重要的档案资料之一。

按照清朝书写档案的习惯,通常涉及到某位皇子时,要写成“皇某子”,而不是“某皇子”,更不可能是“某阿哥”,所以即便把十字改成于字,诏书的意思仍然是不变的。

而且,也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量去改诏书。

康熙遗诏

再次,清朝官员在书写诏书的时候,惯用“於”字,至于简化后的于字,则很少用。

所以,如果诏书写成“传位於十四阿哥”,根本无法修改。

况且,遗诏书写完毕,会被珍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边,不会轻易取下来,这也就排除了雍正篡位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最有力的证据: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遗诏”里明明白白地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从这份遗诏来看,文字简洁,用词准确,表意明确,几乎无法更改。

所以,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就知道了,所谓的“雍正篡位”说,纯属汉人编排演绎,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小故事听听就行了,万不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