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花木兰 要求妇女有“三从之义”

时间:21:42:3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8评论:0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

花木兰的介绍

花木兰(412年-502年),别名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所以木兰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

凯旋后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

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

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

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哪能上战场呢?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军队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后胜利还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想请她做大官,不过被花木兰拒绝了。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花木兰形象赏析

木兰形象以勇武的精神和英雄的气概为传统女性展现了独特的一面,光辉照人,引人关注。

北魏,基本上也是一个封建制度国家,它祭先圣、立太学、作明堂,也置五经博士,经学势力笼罩整个社会。

虽然说封建社会并不提.倡女子拋头露面,三从四德,不越规矩,但木兰表现出的巾帼不让须眉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木兰的勇武是以女扮男装来体现的,从外表看和男子一样,这不会引起男性的反感,同时也不失男子的自尊,而她实际上又是一个女好,这样又满足了男人们的好奇,同时还会博得男人们的同情。

花木兰的历史意义

花木兰身上表现出来的是现代女性的追求。

她代父从军,上战场杀敌,是古之女子不能为之事。

可是木兰冲破界限,勇于追求,勇敢,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曲折故事,宣扬了中国传统的孝顺、坚韧、爱国等美德,树立了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具有较为积极的教育意义。

花木兰形象的文学影响

在这个形象出现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女英雄的模式。

细数我国文学中的女中豪杰,比如樊梨花、穆桂英,孟丽君,她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可以发现花木兰的影子。

这个影响到了现代仍然继续,在歌颂女子解放,翻身做主人的代表性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新时代的女战士们高唱着“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的歌曲走上战场,也还是以花木兰作比。

人们习惯性的用“当代花木兰”之类的称呼来赞誉同时代的杰出女性,“花木兰”是女英雄想象的源头,是女英雄的代名词。

北魏的介绍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

398年七月,北魏太祖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

439年,北魏世祖拓跋焘统一北方。

493年北魏高祖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

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