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食罪人 只是寥寥带过

时间:20:09:19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9评论:0

18至20世纪初,“Sin-eater”,即食罪者,在英格兰等地区非常盛行。

食罪者会出现在丧礼上,一边朗诵,一边吃掉摆放在尸体上的食物(常常是盐和面包)。

完成这种仪式后,丧家将给予食罪者一些小费。

人们相信,死者生前所犯下的罪孽,能够转移到放在胸前的面包上,食罪者吃掉面包,就将这些罪孽转移到自己身上,死者的灵魂得到净化,上天堂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人们对食罪者避而远之,认为食罪者身上背负的罪孽越来越重,若与他们有所接触都会遭受诅咒。

1906年,最后一个食罪者离开了人世,食罪者这一职业也彻底绝迹了。

食罪者存在的意义,就是转移别人身上的罪孽。

但是,罪孽一旦产生,必自有归处。

即便食罪者抱持着自我牺牲的态度去替人受过,也依然无法将原罪消于无形。

创新式悬疑作家宇尘创作的《食罪者》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著名心理医生丁潜,在省厅调查局宋玉林的极力举荐下,参与一项特殊罪案的调查,被害人的脸上都被凶手啃得血肉模糊。

基于凶手的特殊行径,特殊案件调查组认为这是一起“丧尸”犯下的命案,并为此不断向专业人士——丁潜求证。

丁潜拥有极强的催眠术,能够在瞬间将患者催眠,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特殊案件调查组的配合下,丁潜见到案件的唯一幸存者,但对方却患上了前行性失忆症。

丁潜决定用催眠来让对方引导讲出案发当时的情景,不料对方所说的真相却超出了他的想象。

犯案者如此凶残的行径,它到底是人,还是丧尸?

在幽闭环境中,丁潜自我催眠,让自己进入到凶手犯案时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对方所感受到的一切,让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至此他终于确定,行凶者是一个拥有行为能力的人,而非一具行尸走肉般、毫无思考能力的丧尸。

随着案情的一步步推进,丁潜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场漩涡中,他的能力也沦为众矢之的。

一个又一个犯罪嫌疑人的出现,让这起案件更显得错综复杂。

谁也没有想到,一起食人狂的凶案,竟然牵扯出十年前的校园冤案。

仅仅因为老师的一念之差,花季少女蒙受着不白之冤,在学校被欺凌、被歧视,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不相信她,最终她选择了在学校跳楼自尽……

然而,当“真凶”落网,丁潜却产生了怀疑。

为隐瞒真相、保护至亲,“真凶”在看守所用最惨烈的方式自尽。

所有的指控都指向了丁潜,特殊案件调查组将他列为头号嫌疑人,并予以追逃。

丁潜决定剑走偏锋,走一步险棋,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最终,案件真相得以大白天下,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一朵恶之花是如何诞生、成长,进而走向覆灭。

作者的功力不弱,深谙营造悬念之道,一开篇就利用“丧尸啃脸案”将读者的目光牢牢吸引住: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丧尸?死者会不会产生异变?如果没有丧尸,那么它又是谁?为什么要啃人脸?

这种种疑问,使得人欲罢不能,只能跟随作者继续往下看,紧接着又出来一起“死亡餐桌案”,更加剧了这种由丧尸带来的恐怖氛围。

尤其是作者对于案发现场的描写,太过生动,这一幕读来冲击感相当强烈。

《食罪者》整篇小说节奏明快,剧情紧凑,构思和布局非常巧妙,在案件抽丝剥茧的过程中不断反转,给读者带来惊喜,当真是应了封面上写的那句话——“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要试图猜测真相”,因为你根本猜不到。

在人物塑造方面,《食罪者》也可圈可点。

故事主要人物有三个:男主丁潜心理医生、女主柳菲高冷法医、男二杜志勋自负组长。

三人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龃龉不断,每个人的背后都藏着故事。

尤其是男主丁潜,在这本小说的最后,作者还留下了伏笔,通过杜志勋之口说出冰雕碎尸案中受害者温欣与丁潜的关系,更加剧了这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从整体上看,《食罪者》采用的模式与《心理罪》系列作品很像,每部小说都只讲述一个大案,在大案中又嵌套了许多存在关联性的小案。

选材方面也都选择从社会性的角度入手,将毒品危害、社会舆论引导、校园欺凌、人性善恶等方面作为切口,在案件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加以探讨。

但小说本身还是存在很多不够完美的地方:

第一,在寻找蔡凤琴时,作者选择了绕远路的做法。

他的设定是这样的——经过警方排查,叫蔡凤琴的女人一共有三个,当时已经知道幸存者严果是蔡凤琴的女儿,那么只需要询问一下工作人员这三个女人中谁有个女儿叫严果,就可以排查出他们想要的答案了。

这是一般人都能够想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但是在小说中,身为特殊案件调查组组长的杜志勋是怎么做的呢?他从住址方面入手,根据住址偏僻推断出哪个蔡凤琴才是他们的目标人物。

这个推理思路虽然不能算错,但着实是绕远路的做法。

第二,死亡餐桌案中被杀害的6人每一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无缘无故失踪失联,竟然没有一个家属报案?这未免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此外,查明死者身份的过程是由法医和画像师配合,画出死者的相貌再进行筛查,这个有点不合常理。

一般情况下,警方会先筛查失踪人口中是否有符合死者年龄与体貌特征的人员,如果失踪者家属有报案,那么警方就能第一时间筛查出死者信息,并做辨认或是DNA对比。

如果这条路行不通,才会考虑画像找人。

第三,在丁潜推理真凶时提出,凶手将金刚石粉投入饭食中,致使蔡凤琴患上胃溃疡,进而慢性中毒,由胃溃疡发展为前行性失忆症,导致蔡凤琴不记得案发过程,背负罪名。

作者对进食金刚石粉诱发胃溃疡这一病症的描写很详细,也很符合医理。

但是在后半段胃溃疡发展为前行性失忆症的表述中,却比较简单。

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意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发现按照目前的医疗研究成果来看,胃溃疡与失忆症之间似乎并无因果关系。

如果胃溃疡不采取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发展成胃癌。

而失忆是与大脑发育情况相关的,在大脑不受到损伤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失忆。

照此推断,凶手令蔡凤琴金刚石粉中毒、进而导致失忆的陷害手法根本不能成立,这就使得整个推导逻辑无法站住脚。

第四,如果金刚石粉导致胃溃疡,进而引发前行性失忆症的说法,在实际上是成立的,那么作者还欠缺一个解释——为什么吴芸会知道金刚石粉带来的病症?从她工作经历、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来说,似乎并不具备接触到金刚石粉的条件,那为什么她会患上这种病?

第五,吴芸都瘫痪六年了,怎么突然间就下地能走了?一般来说,瘫痪并不代表终身瘫痪,重新恢复站立和行走是有可能的,但这是建立在有配合治疗和做复健的基础上。

在吴芸瘫痪后重新恢复行走能力这一点上,作者采取了略写,一带而过,并没有在后文加以说明,使得这件事情的可信度不是特别高。

这仅仅是《食罪者》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可能基于小说架构的考量,作者并没有将很多细节化的东西给展现出来,比如男主丁潜身上存在的疑点:为什么他会与宋玉林闹掰?冰雕碎尸案为什么会改变丁潜的命运?这些问题都亟待作者在后续的作品中给出答案。

尼采曾经写过一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不管是与罪恶做斗争的丁潜,亦或是一脚踩进罪恶中的吴芸、吴宏胜、蔡凤琴,基本上《食罪者》中的人物都身负罪孽,最终也因为罪孽受到惩罚。

在这个浊世中,没有人是完全无辜的,罪孽自有其归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