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米芾学书 融合自我的个性

时间:22:05:3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4评论:0

米芾行书的创新成功路径

米芾学书,善于博采众长,从唐宋名家追朔到两晋名家,集前人之所长,理解前人之所学。

他深入的揣摩临习名家法帖,在此基础上,化众家之长为已所用,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因此米芾的创新成功路径,可作为我们学书的榜样。

少年时期的米芾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六岁日读律诗百首,一再过目辄背诵”,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习字的,他曾在一篇《自叙帖》中说到:“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

后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

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

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

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可以看出米芾早期临习对象众多。

他初学颜真卿写大字,领悟颜体之气势,对颜真卿的作品反复临习可谓用功颇深,很多人将他的临作当成颜真卿的真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后转向柳书,喜欢柳书结体紧结,从而学习柳的《金刚经》。

在这之后米芾又学习欧阳询,欧的诸多作品米芾都曾认真学习,其部分作品中体现出结体的中宫紧缩即是源自欧体。

之后为了追求作品的体势多变神采飞扬进而转学点画灵动变化丰富的褚书,褚书最能表现米芾内心的抑郁和癫狂,因而学褚最久,在长期的学褚过程中米芾不断寻求新的出路。

以《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为例,纵观整篇笔势内敛、体势欹侧、姿态丰富,可见米芾师法欧柳且带有明显的褚书笔法,虽是早期作品但米芾在集古的基础上已将字形变化做了处理,欲崭露自身的风格,临习段书后,习得段书运笔流美、转折肥美、气势开张、八面皆全的风格,段继展的书法对米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致晚年书风也可见其遗影。

由于米芾性格使然,从不被一种书风所约束,随性所好,转益多师,从他的笔法和取势上不难看出其受诸家的影响。

米芾不遗余力的临摹学习诸家书体,为以后宽博的书风奠定了基础。

从米芾的中期书迹看,他已对历代诸家都深入研究过,曾在《海岳名言》中云:“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李邕脱子敬体,乏纤秾。

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鹜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妍媚,此自有识者知之。

”三十岁之后的米芾采纳了苏轼的劝建书学晋人,对他来说这是个极为重要的转折,为了更好的临学,米芾不断寻访收藏晋人书帖,学习晋人“入魏晋平淡”,此时米芾的书体相较之早期的运笔变得更从容,结体更为疏朗,气韵更为流畅。

其传世名作《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已展现了米芾的书法风格体现其个性的自由,此二帖前后相距约一月同为 38 岁时所书,其风格趣味迥然不同。

米芾不断的尝试在创作中寻求自我,他认识到古人书各有不同,因此不断发现学习其他的名家,通过“集古字”走上一条革新之路,在集古的基础上不断地求新,米芾中期已试图突破前人的范围,摆脱世俗的戒律,不断的思索求变,寻求自我的创作路径,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

米芾晚年已不满足于博采众家之长,虽然有了前期集古取法众家的坚实基础,但他悟到不能跟在前人的后面再“集古字”了,于是便从自身的实践出发不断的思考、记录、总结出自己

的书法经验,加之勤学苦练进而化古生新,米芾从传统与个性二者结合交融中寻找创新的契机,不断的求新求变,创作出个性张扬极具自身风格的作品。

他曾自叙:“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

四十多岁的米芾已找到表达自我的艺术语言,在集古中不断锤炼慢慢统一形成自我风格。

米芾用四个字总结其风格“臣书刷字”。

一个“刷”字很好地概括了米芾不同于其他书家的风格特色,在其“刷”字的背后仍然离不开集古的积累,既是其用笔特征,又是其书法风格的总结。

米芾的“刷”曹宝麟先生这样解释:“老米的‘刷’,我的理解就是‘沉着痛快’四字。

…沉着,是留得住笔;痛快,是恣肆自如。

”米芾四十多岁所书的《张都大帖》《箧中帖》都表现出其“刷”的特点,线条更加老辣沉厚,结构跌宕生姿,此时的米芾已经在集古的基础上进行了取舍,经过消化和理解将自我的意识融入到创作之中。

50 岁之后的米芾可谓“人书俱老”,其作品纵情恣肆,挥洒自如,他将自我的情感通过毛笔喷涌而出跃然纸上,自出新意而又不失法度,其风格成熟已自成一家。

晚年的行书书作可谓天真自然的绝品,《紫金研帖》《彦和帖》《值雨帖》无不体现其“刷”字的豪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米芾晚年的大字行书《多景楼诗》《研山铭》《虹县诗》,这三帖各有特点《多景楼诗》沉稳跌宕、豪迈不羁,《虹县诗》轻快流畅、平和馨逸,《研山铭》含蓄内敛、沉稳雅健,晚年的米芾已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完美的融入作品中,其“风樯阵马”“快剑斫阵”的风格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临习者的学米路径

米芾书风影响深远,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叙述:“蔡较守旧,嗣音最少,苏、黄、米皆尚新变者,黄门法乳亦微,苏、米宗风,独为畅矣。

”米芾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书法

作品更是众人追随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米字的传承者众多。

以下选取吴琚与其他书家都是学习米芾,深受米字影响,这些人的学米成功,为笔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践行案例。

笔者列举以下四位书家并作简要阐述,选取这四位书家是因为他们在书法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都是学习米芾且从中受益,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一代大家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徐渭的书法学习与米芾相似同样是博采众长,他的行草书名气最大,这主要根源于其对宋四家的钟爱和推崇,并受宋四家“求变”的书法创作风格影响,其中米芾对徐渭的影响是最大的。

从徐渭的行书作品中便可看出米芾用笔、结字的踪迹。

徐渭不仅是简单的临习米芾,曾评价宋四家之书曰:“黄山谷如剑戟,构密是其所长,潇散是其所短。

苏长公书专以老朴胜,不似其人之潇洒,何耶?米南宫书一种出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之匀耳。

蔡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可见徐渭在临习过程中较多的仿习米芾,取长补短为已所用形成了其洒脱不羁的风格。

邢侗同样临习了诸家书体,汲取诸家之长,在当时他所生活的时期被推举为“晚明四家”之首,且与董其昌并称为“北邢南董”。

邢侗自称 7 岁能作楷书,13 岁能书小楷,同时开始接触行草书。

青年时期学习诸家刻苦临习,打下基础,之后邢侗继续广泛取法,对于米芾的学习尤其是其小楷,在经过邢侗的汲取消化后其作品朴拙之中还带有一丝媚态,而其行书与米芾风格形似,字势险峻,圭角分明。

董其昌也是书坛中颇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其从小练习书法,遍临诸多名家字帖,对米芾研习之深受其影响,米书笔势生发且变化无穷,董其昌从米芾多变的笔法中悟到用笔精妙之法,在汲取米书的基础上加之对其他书家的学习后形成特有的淡雅之韵,令他的书法风格具有一种淡泊宁静之美,尤其独辟蹊径的淡墨运用,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意境。

王铎十分推崇米芾,其成就得益于临习其他书家时参考米书,汲取并加入了米芾的行书风格,得米芾之神髓。

王铎承袭了米芾用笔特点,并进行了夸张化处理,结合米书的结字特点将小字展大,在此基础上挥洒演绎出更加独到的笔法,在创作中吸收米芾欹侧的字形突出体势的灵活多变。

王铎在墨色上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源于对米芾用墨的继承和发扬,他丰富了作品中墨色的干湿变化并将之推向极致,独创“涨墨”强化了视觉冲击。

他虽学习了米芾,但仿古却不泥古,在不断地临古实践中依据自己的审美要求进行取舍,进而总结,加之在长期的摄取提炼过程中再创造,最终使王铎入古出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宗法米芾第一人首推吴琚,他全面忠实的继承了米芾的书法,虽借用米芾书法的形式语言法则,但未受到束缚,而是诉说己意,反而更加完善和发展了米芾的风格。

由于吴琚皇亲国戚

的身份优势,使他有更多机会零距离接触米芾的书迹。

他将这种优势充分利用,对米芾的模仿学习可谓一笔一划忠心耿耿,完全承袭了米芾的笔法、结字、章法,无论从字形的特征姿态到字内的空间结构,从结体到章法甚至到气势韵味,吴琚都用心深入学习米法,他能够准确地把握米字,并学的惟妙惟肖,可见其用功之深。

吴琚在长期模仿学习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作品并非米书的复制品,而是他主动的审美选择将米字进行提炼取舍消化,有了吴琚的独特风格,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

相比米芾吴琚的风格更为峻峭,其一生都在学习米书,作品与米书达到了难辨真伪的程度,如果说米芾是一个开拓进取者,那吴琚便是耕耘收货者。

笔者单将吴琚列举出来,是因吴琚学米之深,一生都在研习米芾,其风格虽有不同但最接近于米芾,无论从技法还是神韵都能找到米芾的踪迹,可见其对米芾的领悟之深。

吴琚学米为笔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笔者在创作前也主要是对比米芾与吴琚进行学习,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米芾,上述的其他四位书家虽也学习米芾但都形成了不同于米芾的独特风格,其书法有了别具一格的风貌。

中国碑帖名品·米芾蜀素帖 苕溪诗帖

京东

月销量100

好评率98%

无理由退换

京东配送

¥21.8

购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