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董路博客 22万关注人气

时间:2023-11-18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9评论:0

2011年的夏天,董路在自己的博客上开了一个新的连载。

他把自己“怎么成为一名电视媒体人”的事情,按照时间线仔细地盘了一遍,然后在标题上给出了自己对于这段经历的整体评价:

“混在电视圈”。

(董路第一次主持电视节目的样子)

这当然有自嘲和自谦的意味在里面。

董路非科班出身,1993年之前没想过自己能当主持人,大学本科学的是与媒体人八竿子打不着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哪怕后来考入了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给的指标也只是“业余节目主持人”,后来还“惨遭开除”,原因据说是与同事不和——能从这样的起跑线,最终风风火火地闯入电视媒体圈,这要是都算“混”,那未免也太糟践“能力”和“天赋”这两个词了。

但如果作为一个状语,“混”就很精准了:

他当时是北京电视台最受欢迎的体育主持人,连电视台都起了“挖掘人才”的心思。

但他最后并没有留在电视台,而是在那之后成为了一名“足球写手”,出了第一本书——《绿茵场边的眼睛》。

在1997年-2006年之间,这几乎也是他的唯一身份——或作为文字记者进行“转述式的旁观”,或作为嘉宾作为“参与性的探讨”——和当时绝对主流的电视媒体越走越远……

(董路的第一本书《绿茵场边的眼睛》)

当我们回顾董路的故事时,总会让人觉得心里憋着一口气,觉得董路似乎始终是个“边缘人”,若即若离地徘徊在他热爱的事业线上,等待着退潮涨潮之间稍纵即逝的上岸机会,好奇着他能够停留多久。

甚至会忘了他已经悄然地来到了舞台的中央。

作者 / 指北BB组 吴飞燕

编辑 / 枕溪 蒲凡

现在想想董路1997年开始和电视越走越远,还有点命运的意思。

因为在那一年,中国体育乃至中国媒体都在发生着巨变。

那一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后首次冲击世界杯。

同样也是那一年,一篇博文火遍中国互联网世界。

那是1997年11月2日凌晨,老榕将自己与儿子看球的经历写成了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文章,发到了新浪前身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上。

这篇文章的点击量远超四通利方不到一万次的日访问量,短短一天内访问量数万。

两周之后,《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被《南方周末》全文刊登。

(如今在南方周末网站还能看到这篇文章)

老榕的一夜成名几乎震惊了中文互联网界,也让四通利方有了新的思考。

当论坛的访问量越来越多,仅仅是体育沙龙似乎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发挥对生活的想象力。

于是四通利方把体育变成了新闻的子集,让新闻频道成为了首页,并且逐渐像一个真正的媒体开始运转起来。

那个时候的四通利方就是新浪网的前身。

八年之后,新浪网第一任总编辑陈彤在他撰写的《新浪之道》中回忆说,《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事情使人们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力量和影响——但后来的发展大概连陈彤也没有预料到,今天新浪网不仅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门户网站,新浪微博的用户月活跃量达到了5.5亿——这几乎是彼时的数十倍。

同样也是1997年,董路在他后来连载的文章中提到那时候他已经和电视越走越远了。

虽然偶尔会以嘉宾身份出现在足球节目中,但他觉得做广播和写稿子已经能更加得心应手。

凭借在传统媒体的专业训练,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报纸编辑跟他约稿。

“认识的不认识的,我几乎来者不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的书包里永远都装着一本稿纸和若干支笔,走哪写哪,写完了就找传真机传。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的写稿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与这个时代的对话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1998年新浪网正式成立,董路也开始了和新浪网合作。

活越来越多,收入更加稳定,并且他的想法还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

正是这样的条件,让他不再留恋电视,成为了一名“足球写手”。

于是,在2005年博客服务诞生时,他也顺理成章成为了第一批用户。

这一时期,入驻博客的还有徐静蕾、韩寒、郑渊洁等一众名人。

由博客带来的流量曝光,超乎人们的想象。

仅两年后,新浪博客点击量超过1亿的已有两位,超过5000万的有5位,超过2000万的博客已达29位,超过1000万的博客已达82位,而超过100万的博客高达908位。

拿同期董路的博文来看,多篇“十万+"的出现,对于曾经的传统媒体人来说,转型互联网也许有了一个不错的成果。

(董路开始使用微博,同时期博客的阅读量)

到了2009年,新浪布局移动互联网,开始在继承博客优势的基础上向移动、及时、垂直化转型——微博应运而生。

基于董路在博客的影响力和粉丝量,他成为了第一批内测用户。

2009年8月21日,董路发出了他的第一条微博。

8月28日微博正式上线,他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微博账号——董路。

(董路的第一条微博)

很快,董路发现微博的使用习惯和表达风格与他颇有默契。

比如写一篇球评,通常需要等到比赛结束,而微博可以随时预测和点评,碎片化的传播过程让他的想法更加准确和及时,也更加直接。

迁移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不可避免,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他的博客停在2016年,1亿访客量。

取而代之的,是重度使用微博,一天可以连发20多条。

短、频、快的文字风格、加之他个性化的表达、犀利的观点,在微博时代,董路的“吸粉破圈”被按下加速键。

(博客访问过亿,在数据没有通胀的时代这是一个真正的认可)

在2020年的今天,董路拥有1918万微博粉丝,在微博足球领域举足轻重。

回看十余年前那个“混迹”在圈子里的“边缘人”,董路的转型可以算的上社交媒体接力传统媒体的缩影,就像那个曾经的四通利方论坛已然迈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龙头,董路走向了舞台中央。

其实当现在球迷们谈到董路的时候,很难去给董路的身份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

他是解说,更是富有鲜明特点的解说,普通球迷也能顺口来两句他在解说中发明的金句新词——用娱乐圈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国民度”——但他好像又从不吝于放下这个“身份”,进入一个“没有老本可吃”的新行业,比如脱口秀、情景喜剧、相声。

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2017年7月26日,董路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公告,宣布足球小将队(8岁)即刻开始组队,并在这篇公告里给自己定义了两个新的身份:IP孵化者、足球青训教练。

严格来说,这是十分富有新媒体时代色彩的尝试:解构传统场景,然后将传统场景中最重要的环节、环节中最重要的元素提炼出来,再剔除掉人为设置障碍的部分,最后通过便利的渠道带入新的场景大胆尝试。

实际上,几乎所有在这个时代“复兴”的产业,都得益于这样的内核。

重新成为青年们宠儿的“摇滚乐”是,把剧场表演升级为“饭圈打call”的“相声”是,化身为浮生日记的“诗人们”也是。

但对于足球产业来说,天马行空的色彩又远远大于“尝试”。

因为在此之前,足球人并不拒绝尝试新媒体,但始终没有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新媒体对于足球这个有着明显专业门槛,又明显需求大众市场的行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的解决方案?还是仅仅意味着拥有了增量市场,更大的意义在于让足球更好的求关注?说不定还会让原本的问题变得更复杂?

董路认为自己更接近答案。

“我觉得我把青训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有机的结合——很多人比我有钱、比我有名,但是他们没有我的情怀;和我有一样情怀的人,却没有我这样的影响力。

从那时起,董路的微博上除了生活日常、足球评论,更多的是“中国足球小将”的相关内容。

也因为青训的契机,他开始在一直播平台发布内容,“我的直播坚持了4年,1000多场的直播仍然有足够的内容表达,我认为这就是我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地方。

四年间,他在一直播积累了2010万的粉丝,与之伴随的影响力,能够在一夜之间为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募捐30万,也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捧红6岁的祖力凯迪。

而“中国足球小将”的微博超话,已经拥有52.1亿的阅读量。

如果说职业生涯真的有标记,那么此时的董路,才真正意义上地站到了舞台中央。

当然,伴随而来的争议从未停歇。

事实上,在董路发起足球小将的一年前,一个同样由资深足球媒体发起、同样瞄准着国内足球青训产业、利用各种新媒体渠道对小球员们进行宣传包装项目——《绿茵继承者》已经出现。

但最终节目并没有收获想象中的高关注度,负面评价也此起彼伏。

(能为一档国足综艺配置当家主持伊一、香港老大哥曾志伟,说明资本当时也挺有信心)

所以一年后当“足球小将”刚出来的时候,舆论其实一片看衰。

人们频繁地将其与《绿茵继承者》联系在一起,有人旗帜鲜明地给出了一个负面甚至且诛心的观点:“又来蹭热点?又来消费足球?”

面对这样的声音,董路是愤怒的。

“如果一个人很努力的很纯粹的在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却受到了无端的猜疑、诽谤和这种诋毁,那么我认为这有悖于人类最基础的一个原则,就是公平,我认为这是不公平。

在董路心里,他想成就的不仅仅是中国足球小将这个项目,他有更大的抱负——他想成就中国的足球青训以及为中国足球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能看着孩子们不断的成长,也能看到中国足球小将来影响力与日俱增,并且给予中国青训一些新鲜的刺激,这些都是自我的一种追求,也是小小的满足。

董路对于“中国足球小将”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情怀和方法,他也会在他认为应该改变的地方做出行动。

例如一直以来,参与足球青训的孩子缺乏未来出路,是人们公认的中国青训最大痛点之一——孩子们难以在专业足球训练和学校教育中找到平衡点,纯粹的足球产业又难以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供给无法走上职业道路的青少年们——这让许多家长难以全力支持孩子投入足球。

这也是“中国足球小将”最主要的思考内容之一,而2018年和清华附小达成协议是董路寻找到的答案。

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未来的中国足球小将球员将有机会加入清华附中进行更加专业、全面、系统的足球训练与文化课学习。

训练与学习相冲突的问题,是中国足球小将的团队以及中国足球青训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董路希望能够在这件事情以及其他方面对在未来的足球青训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

“这份情怀可能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更多的人所能够认可。

我每天都处在一种内心充满希望和向往,然后努力去做事情,并且乐此不疲的一个状态。

我觉得这一点是我已经年过五十,但仍然能保持一定激情的原动力。

十余年间,足球界对于董路的评价两极分化。

有的人反感他的风格,认为他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关注,足球小将并不能帮助中国青训有更好的发展。

也有人觉得他是中国最具行动派的球迷,足球小将也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青训的希望,甚至有人尊称他为“董公”。

但在他看来,“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我是否能够给予最实际的这种贡献,可能还要需要去时间去检验,因为只有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涌现出来,将来能够为国而战的新一代的中国球员,那么才有可能在那一天来定义中国足球小将在专业领域上给予中国足球的支持。

从近年来足球小将们的成长速度来看,“定义”的那一天或许正在到来。

2018年,小将邝兆雷跟随队参加了德国“广域星空杯”国际青少年(U10)足球邀请赛,打进11粒进球,收获赛事的最佳射手。

次年,巴塞罗那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向他发出了试训邀请,10岁的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球员,从“中国小梅西”的称呼,足以看出人们对他寄予的期望。

对于董路,无论人们持有哪种评价,我们都不得不说的是,他现在所拥有的影响力,相比于第一批传统媒体足球评论员来说,已经走得足够远。

从传统媒体人转型社交媒体,这趟从边缘不断靠近舞台中央的路途中,他承受过非议与不解,但从未暂停发声 。

从早期在博客的观点输出,转战微博、再顺应直播的趋势,最终实现粉丝累积与破圈。

在他看来,传统媒体的经历训练了他的能力,留给他必须坚守的底线。

但真正给予他平台与机遇的是新媒体时代。

“我也很感谢类似博客和微博这样的新媒体,如果没有它的话,可能我只能是像一个是随时要等待召唤的演员。

而现在的话,我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独立出品。

而时代不仅影响着董路,也抵达向无数的普通人。

8月18日上午,董路的微博下有位粉丝用他丈夫的账号留言。

她说她的老公前两年查出肺癌晚期,在生病期间最爱的事情是空闲时间抽空看董路的节目。

前天她老公因为心脏衰竭突然离开了人世,感谢董路的节目给予他老公精神上的帮助。

“也许他只是一个人,但是我认为我能够给一个即将离世的人带去一份快乐的陪伴,这份价值要胜于你给100万人带去的那种短暂的刺激或者影响。

在某一个瞬间,你也许无法评判内容会对人产生何种影响,也无法预测一个微小的决策会“扇动哪一片风浪”,就像12年前转身走向网络的董路,就像3年前决心发起“中国足球小将”的,一个热爱足球的中国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