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秀健 没有了方城的水

时间:18:50:18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6评论:0

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会莫名其妙的坐卧不安,寝食不香。

此时,善解人意的妻就会问:“是不是又想喝烩面了?”

真是知我莫如妻呀!

于是开车上高速,半个小时的车程,车子就会准确地停在方城县城的某个烩面馆门前。

地道的方城人吃烩面时会说“喝烩面”,注意这里用的是“喝”字,而非“吃”。

为什么同样是食物,别的皆曰“吃”,唯独烩面是用来喝的呢?

个人理解有两点:一是用“喝”字强调烩面原汤的重要性;二是喝烩面与喝汤(方城人对吃晚饭的俗称)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源自过去那个艰苦年代。

喝烩面是有讲究的,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端到你面前时,你会不由自主的轻嗅,此时你还会闭上眼睛,一缕缕肉香、面香和青菜葱姜蒜混合的香味扑鼻而来。

你一定要忍不住了,想要立刻大快朵颐。

且慢,地道的方城人会用筷子将面片和青菜、香菜、蒜苗羊肉臊子轻轻搅匀,然后对着碗沿“吸溜、吸溜”喝上几口清汤,这种用羊骨头和中草药秘方煎熬的高汤是一碗烩面的灵魂,是一碗烩面成功与否的根本。

此刻,羊肉烩面独有的清香携着温度会直抵你的灵魂深处,烩面之灵魂与食客之灵魂发生碰撞,产生共鸣,让你毛孔全开,经络畅通。

该喝烩面了吧。

别慌,一碗烩面还需要用特制的辣椒油来激活,辣椒油是用方城特有的朝天椒和羊油高温烹制,呈淡红固体状,有了它,一碗烩面就活了。

当然,辣椒油放置多少得由你的个人口味来决定。

乳白色的羊汤被渲染成了喜庆红,青菜、蒜苗、香菜在一碗红色中尤为青翠,现实版的“红花绿叶”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你面前。

饿了吧,食欲大开了吧,那就开始喝烩面吧!一根根宽若寸余长约尺余的面片在筷头跳跃,如玉带,似彩虹,俨然一碗烩面的主角。

面片自然是特制的,成形前叫“烩面胚”。

经过面馆师傅的一抻一拉一甩一摔,一根根玉带脱颖而出。

地道的烩面片,面筋道,质细腻,厚薄均匀,宽窄适宜,绝对是一碗烩面的主角。

其实,主角还有面馆师傅,烩面胚在他们手里上下翻飞,左抻右拉,上提下摔,似舞蹈,如演奏,一碗烩面的主角和一个烩面馆的主角此时都醉了,陶醉在忘我之中。

此刻的你一定也醉了,通体温热,全身微汗,面若桃花,心似波涛,你醉在了一碗烩面里,或者说你被烩面“灌”醉了。

这烩面喝得酣畅淋漓,怎一个痛快了得!

方城烩面在豫南很有名,无论你走在豫南的那个小县城,总会不经意间看到街边饭馆的门脸上写着“正宗方城烩面”。

作为一个地道的方城人,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走进去喝烩面的,因为我知道再正宗也做不出地道的方城烩面的。

我如今生活的小城南阳,距离方城不过六十公里的路程,大街小巷也有数不清的方城烩面,但我知道那里是做不出真正的方城烩面的味道的。

,没有了方城的小麦面,没有了方城的羊肉,离开了方城的环境,一切味道都变了,变得不伦不类。

有时,长时间不回方城的话,我也会忍不住烩面的诱惑,才会走进去喝上一碗,喝烩面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可实在又喝不出家乡烩面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来。

据说方城烩面在方城的历史并不长,一些最早的烩面师傅们说,方城烩面起源于八十年代初期,师承于郑州烩面,但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方城烩面有三大特点:一是观汤,烩面馆里下烩面的小锅旁,一般都有一只直径一米左右的大锅,大锅的边沿又用白铁皮接起一米左右高,在里边加水放入羊骨头,然后把收拾干净的羊肉放进去煮,一次能放进去几只大羊的肉,待羊肉煮好捞出来,一锅羊肉高汤就熬成了,成就了烩面的灵魂;二是看面,和面一定得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定比例的盐水和面,反复揉面,放置醒后再揉,如此反复使面变得格外筋道,最后把面揪成约一两重的小块,用擀杖擀成一柞长的椭圆面饼,两面抹上植物油放置备用。

同样是一样费力和出的面,吃起来却是截然不同,和得好的烩面吃起来光滑又筋道,和得不好的烩面吃起来又糟又虚泛;三是尝辣椒油,地道的辣椒油绝对是用本地种植的朝天椒粉碎而成的粉末,高温加热后的羊油将辣椒的香味充分激发,固定在羊油里,最后形成淡红色固体物,是一碗好吃的烩面的点睛之物。

从前方城的烩面馆里是没有伙计端面的,因此烩面将出锅时,灶台边早已站满手拿筷子被烩面的香味馋得等不及的食客。

只见烩面师傅在锅台上摆上一溜大海碗,大碗能盛半斤面,小碗也是寻常家庭少用的大碗。

碗中已放上作料和羊肉臊子,一切已经就绪,面片也煮好了,把青菜放入稍煮即开始盛面。

只见面馆师傅左手持舀子,右手持笊篱,在蒸气的熏蒸中,一边唏嘘着一边麻利的盛面,此时师傅的双手就是计量器,盛出的大中小碗分量分毫不差,然后放香菜、蒜苗,浇淋小磨油。

只见碗中乳白色的汤汁中漂浮着绿色的香菜、小白菜或菠菜,白色的蒜苗,点点黄色的小磨香油氤氲其间,让人看了就胃口大开。

小时候,和大人一起进城赶集,到晌午吃饭时,能进东小口的李家烩面馆喝一碗烩面就是我彼时最大的愿望,父亲似乎知道我的心思,总会要上一大一小两碗烩面,父子俩将烩面喝的底朝天。

记得那时烩面是论两卖的,一个烩面胚一两,卖一毛钱,大碗是半斤,中碗是四两,小碗是二两,那些经常下馆子的城里人,到烩面馆后就会打一个响指对老板说“下俩饼儿”!那口气那动作咋那么潇洒呢?

在方城大大小小的烩面馆里,大蒜是标配,在这里,不管你是身家千万,还是贩夫走卒,标准姿势都是捧着烩面一蒜在手。

喝下烩面的这一刻,众生平等。

烩面的标配还有火烧,这是方城的另一特色小吃,打火烧的炉子一般就支在烩面馆大门旁边,就像不离不弃的老妻一样,相扶相依。

炕火烧在方城不叫“炕”,而叫“打”。

约一两的发面疙瘩,被烧饼师傅擀、卷、压,抹上植物油后制成饼状,放在鏊子上加热定型,然后放进炉膛里烘焙,几分钟后一个焦香的火烧就打成了。

记得儿时,父亲或哥姐们进城回家时一般都会捎俩火烧,这自然都是我的腹中物,他们是舍不得吃的。

火烧要趁热吃,放凉后就没有那个味道了,即使再用电饼铛或微波炉加热,原有的新鲜香味都不会再有。

妻最喜欢吃火烧,就像我最喜欢喝烩面一样,每次回方城喝烩面时都要买几个火烧,即使不喝烩面也要买几个火烧尝尝。

无论你做多大的官,有多大的生意,回到方城都会吃个路边现打的火烧,喝一碗现扯的热腾腾香喷喷的会面,才感觉心里安生,有底气了。

烩面馆店面虽小,但忠诚的食客却放眼四海,板凳上坐着的也尽是些国际高参和精神导师。

关于南海局势、英国脱欧、叙利亚危机、环境整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是说得头头是道,争论得面红耳赤。

当年在方城,喝烩面吃火烧绝对是大餐,个别条件好心情高的还会在火烧里加上一些卤肉,或者在烩面里加上一些羊肉,应该是一种享受,也是很有“面儿”的事。

那时相亲的男子会带上初次见面的女子,来到城里的烩面馆,喝烩面吃火烧,相当于如今进了麦当劳或肯德基,然后再压压马路,如双方感觉不错也可以再去看场电影。

方城人爱喝烩面,不单单是因为习惯,实在是因为方城烩面太好喝。

在方城,做得好的烩面馆比比皆是,遍布大街小巷,烩面馆的名字大多也不讲究,往往是“老板名字加烩面”。

这很符合方城人的性格,只图个实在好吃,一切都好。

方城人爱喝烩面,所以县城里烩面馆特别多,如今的乡镇街道上也一样,甚至一些条件好的乡村也有烩面馆的身影,有的一条街道就有好几家烩面馆,各做各的烩面,各揽各的生意。

喝烩面四季皆宜,但您真要问哪个季节最适合喝烩面,那我肯定会说,当然是冬季。

地处中原的方城,冬季气温低时可达零下十摄氏度左右。

这个时候,顶着冷风走进烩面馆,看着端上桌的热气腾腾的一大碗烩面,再加上一两勺红红的羊油辣椒,“呼噜、呼噜”得喝起来,真是过瘾。

喝完烩面,胃饱了,出得门去,再冷的天也不觉得冷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特色饭食。

很多到外地开烩面馆的人都说,用同样的工序做出的烩面总是没有老家的味道醇厚地道,因为离开了方城!

有俗语云“来方城不喝一碗烩面就等于木来方城!”事实的确如此,此面只应方城有,人间能得尝几回?

方城烩面高雅而不脱俗,富贵而不失朴素,美味无与伦比,彰显出方城人的豪爽实在!

方城烩面的味道就和方城人一样厚道朴实!

猜你喜欢